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数字化博物馆的远景与应用

时间:2024-08-31

骆莉丹

摘要: 数字化博物馆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必然变革,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代主题。打造数字化博物馆,使观众可以更加便捷的了解历史文化故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数字化博物馆更是“重启”了文物历史遗迹。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应用;文物保护、

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博物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字化已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云展览”成为博物馆发展新趋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这最明显的趋势就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化科技将大量运用于博物馆,让人看到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

1.保障馆藏文物安全。文物随着时光流转,终会因各种原因受损。文物安全迫切需要更有效的保护方式。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从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缓解了由于保管不当导致的数据丢失、损坏等情况,使文物承载的意识信息得到有效保存。

2.实现馆藏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博物馆展厅、展品数字化处理,实现博物馆资源的信息化加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博物馆资源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3.提高文物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再沉寂于没有“温度”的库房。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观众去品鉴和学习,使得充分发挥出博物馆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搭配视频、语音介绍以及AR/VR等现代技术,让文物变得活灵活现,让我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

4.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博物馆数字化,构建新颖的网络展示手段,塑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将文字、图片、音频、展厅全景融合到数字展厅中,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恢弘的历史场景展示出来,最大化地向社会大众,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观众需求。

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是目前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有利途径。依托网络,将实体博物馆中诸多文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以数字化典藏和数字化展厅形成模拟藏品和模拟展厅,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体博物馆功能的数字虚拟空间。利用虚拟现实、互动娱乐、特种视效、全息投影等科学技术,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激发观众了解博物馆的热情和兴趣。

1.利用文博机构数字资源的平台,博物馆在增加线上展览数量的同时,扩大用户终端的覆盖面,原本只能通过网页浏览的线上展览,一部分接入手机端,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直接浏览。之后我们会逐步在手机端上线更多展览,来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于线上观展的需求。

2.创新展示手段。通过实境模拟、语音讲解、立体呈现、虚拟漫游等多种形式,多方位拓展网上展厅,将优质公共数字资源推送到基层,让观众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足不出户逛博物馆。优化展陈手段,通过先进科技的使用,利用机器人讲解员、沉浸式体验VR技术、球幕剧场、5D剧场等,优化观众在展厅的参与和实践,获取更深刻直接的博物馆观展体验。

3.藏品数字化应用。在数字化的智能时代,基于交互性以及智能数据库的管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我国历史悠久,衍生出诸多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物收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之中,成为博物馆的馆藏品。而这些馆藏品面临着如何管理、保护、利用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对藏品保存状况、环境变化等实时动态监测,从而实现博物馆藏品良好的管理,有效保护好文物资源。

4.展览数字化应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博物馆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技术,积极发展博物馆“云展览”,创新融合文博线上线下服务,更好满足公众需求,间接促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利用科技化手段,丰富博物馆展览形式,改变了展览刻板静态模式,增添展览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5.互动技术应用。博物馆展厅及展品都有相对应的基本介绍及导览词,通过对简介及导览词加工处理,将其嵌入全景影像中,可实现自动播放及点击播放等操作。利用数字化手段,语音导览技术可以替代讲解员的工作,一方面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参观更自主。

三、当今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痛难点

博物館的收藏展示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可以让人们在观赏中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近年形成的“博物馆热”,成为日益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博物馆界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也越来越热衷。但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起步晚,存在数字化应用、资金不足、人才紧缺、资源共享性差等诸多问题。

1.数字化应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环境背景中,越来越多博物馆尝试将数字化这种形式应用于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工作之中。但数字化应用建设绝不是只靠‘炫技’,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数字化应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桎梏。

2.资金不足。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就需要大量资金。一些地方博物馆由于资金匮乏,缺少技术设备,很多重要文物就常年“躺”在了仓库里。要将数字化管理切实应用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博物馆属于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免费向公众开放,尽管财政给与经费补助,但补贴的资金尚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带来的必要投入,更不能使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

3.人才缺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事文博专业、历史专业研究人才,在信息化技术等方面人才稀缺。数字化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电脑代替人脑进行展开,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缺少系统的训练,对程序软件使用不熟练,有的甚至对数据软件的使用一头雾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发展,加强博物馆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亟待解决。

4.资源共享性差。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共享性差也是一大问题。目前,我国的一些博物馆实现了藏品数字化管理,仅限于本馆的资源,馆际之间未形成联动和共享。由于观念落后等原因,对文物的认识狭隘,影响博物馆整体数字化发展。

四、结语

博物馆数字化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必然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向。利用3D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通博物馆文物资源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搭建公众展示传播平台,真正实现“让静止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传下去”,让中华故事得以生动传唱。目前数字化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受到资金、技术能方面的制约,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必将不容置疑,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15(4):2-9

[2]杨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6):136-137

[3]韩玉.浅谈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5):150-1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