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陶云
摘要:渭河流域甘肃段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已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良好局面,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只有抢抓大机遇、融入大战略,充分考虑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性、关联性,才能真正使渭河流域成为造福甘肃人民的幸福河。
关键词:渭河甘肃段;高质量发展;探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19年9月郑州召开)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渭河流域甘肃段的保护和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抓好大治理,让渭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甘肃人的使命和担当。
一、渭河流域甘肃段发展现状
***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前一月视察甘肃时指出,“要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域甘肃段为渭河源头至甘肃和陕西交界之间的区域,主要涉及17个县区,占渭河入黄口以上流域面积的19%。多年来,渭河流域甘肃段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采取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深入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大决策、重点任务的落实落地,渭河流域甘肃段基本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水旱灾害防御安全责任体系,逐步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水平,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参与甘陕两省六市区为主体的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参与渭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流域生态补偿、污染处理及生态保护项目申报联动、跨界环境事故协商处置,构建形成了共商共治渭河流域生态的大格局。
二、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频发一直是其固有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城市、人口、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致使在渭河甘肃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渭河流域甘肃段植被分布还不均匀,西秦岭林区、小陇山林区植被较好,渭北植被稀疏,属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貌起伏不平,地形支离破碎,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较为集中、流失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
2、水资源难以承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渭河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最低需求1000立方米的标准。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是基本水情,农业用水占比大,水利基础薄弱,农业灌溉技术还比较落后,用水效益低。流域、区域间水系连通程度低,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利用率急待提高。工业节水空间小,节水投入严重不足。
3、流域保護开发急需系统规划和统筹协调。从落实流域保护大协作、推动环境大治理方面看,尽管甘陕两省渭河流域6市区组建了环境保护城市联盟,也建立了联动机制,但由于沿河各市区对水功能的定位不一致,认识上有差异,导致对流域保护与开发的重视程度、政策导向和工作投入上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形成整流域生态保护的利益联结体、发展共同体。从全省情况看,各县区也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同河不同策”“治理不同步”的问题。
4、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实际补给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的生态补偿标准低,禁伐的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农民实际所得到的补偿之间相差较大,加之多数林地资源分布在贫困区,农民补偿所得较少,对脱贫攻坚所起的作用不大;生态补偿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补偿资金的金额由政府的财政状况决定,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无法保证生态补偿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不利于补偿机制的实施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受基本农田指标限制,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落地困难,推进难度较大。
三、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
当前是加快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抢抓大机遇、融入大战略,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总体要求,立足渭河流域的地域特点,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流域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渭河流域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特色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使之真正成为具发展潜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生态文明线、文化景观区、旅游目的地、发展“金腰带”,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聚焦区域特征抓谋划,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集中精力抓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的统筹谋划。充分考虑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涵养、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等方面的综合性、关联性,着眼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夯实生态环境基础,为流域治理提供统一的行动指南和标准体系。
2、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紧紧围绕渭河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出发,加快形成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防护林和泾渭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家生态公益林、等生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河道自然面貌修复工程,着力打造“多树种、多色彩、多风景”渭河绿色生态景观长廊,不断提高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3、积极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持之以恒加强对渭河干支流水污染排放源的监管,严格监管渭河河道采砂,严厉查处并坚决杜绝河道非法盗采行为,依法严查利用耕地非法采砂和堆放砂石堆料、洗砂、选砂等行为,同时通过增加水环境监测断面、建设排污口湿地等措施,提高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渭河沿线重点村镇环保以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有效引进社会资本,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提高群测群防防御防治能力。
4、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持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合理配置水资源,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水资源开发工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村镇供水工程、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为重点,有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细化实化节水举措,推广运用中水回用、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等技术,推动农业、工业及城市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