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8-31

摘要: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是兴平市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监测对象。本文结合近几年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防治效果,借鉴相关文献,总结了美国白蛾在兴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预防对策,希望对相关地区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美國白蛾;发生规律;防治方法;预防对策

1984年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在陕西省首次发现,之后传入兴平市,在兴平市范围内迅速扩散蔓延,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了兴平的林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兴平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兴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经林业工作人员二十余年的艰辛努力、科学防治,于2008年成功摘掉了兴平市美国白蛾疫区的“帽子”。

1美国白蛾的基本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1.1美国白蛾的基本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秋幕蛾,鳞翅目、灯蛾科,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有4个虫态,即成虫、卵、幼虫、蛹。美国白蛾为雌雄异型,雌蛾体长9-15mm,翅展30-42mm,触角褐色,锯齿状,前后翅纯白色。雄蛾体长9-14mm,翅展25-37mm,触角黑色,双栉状,前翅上散生黑褐色的小斑点;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单层排列成不规则的块状;初孵幼虫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色具光泽,体色为黄绿至灰黑色,背部有1条黑色或深褐色宽纵带,黑色毛疣发达,体侧毛疣多为橙黄色,毛疣上着生白色长毛丛,依据幼虫头部色泽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蛹,长纺锤形,体长8-15mm,宽3-6 mm,暗红褐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1.2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

1.2.1美国白蛾繁殖量大

美国白蛾一年繁殖三代,一只雌蛾产卵量600-1000粒,最高可达到2000粒。理论上一只越冬代雌蛾产的卵,到第三代可以繁殖0.3-1.5亿头幼虫,可以吃光100亩片林树叶。

1.2.2美国白蛾食量大、能耐饥、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取食量大,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可取食树叶60g左右,一般大型树叶是8-15片,小型树叶18-23片,特别是幼虫进入4龄后,食量剧增,能在2-3d内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美国白蛾幼虫耐饥饿性强,15d不取食都不会饿死。美国白蛾对环境适应性极强,能耐-16℃的低温和40℃的高温。

1.2.3美国白蛾群集为害

美国白蛾卵块孵化后,有群居和吐丝结网的习性,1-4龄幼虫群居于寄主植物枝条及叶片上,吐丝结网形成网幕,将其包裹于网幕内取食叶肉。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寄主植物树叶吃光后,幼虫向附近的农作物、蔬菜、花卉、杂草等转移取食为害。

2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症状

2.1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兴平地区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美国白蛾在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并相继产卵、孵化,5月上旬-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时段,5月下旬-6月上旬为一代幼虫为害胜期;一代美国白蛾于6月中旬-7月中旬相继羽化、产卵、孵化,于7月上旬-8月中旬为害;二代美国白蛾于8月上旬-9月中旬羽化、产卵,9月上旬-10月下旬为害。11月份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树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越冬地点一般在老树皮下、墙缝、砖缝、墙角、柴垛、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由于美国白蛾各虫龄参差不齐,所以世代重叠现象尤为严重,第二代、第三代为害时,成虫、卵、幼虫、蛹可同时出现。

2.2美国白蛾的为害症状

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居于寄主植物叶片上吐丝结网形成网幕,将其包裹于网幕内,取食叶肉,仅留叶脉,被取食叶片呈白膜状;随着美国白蛾虫龄增加,食量变大,网幕也随着增大。4龄以后,幼虫破网分散为害,网幕扩散,呈暴发性为害,被食叶片呈缺刻和孔洞,为害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导致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变差,严重影响到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数量相对较少,通常集中在寄主树种树冠下方取食,随着第二代幼虫和第三代幼虫顺应性的增强和寄主植物底部枝叶的老化,一般会在树冠的中部和上部取食,此时,排查和防治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2.3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飞翔能力差,一般飞翔范围在100m左右,但美国白蛾每年通过人为传播途径可以向外自然扩散35-50km。在4-10月发生期,各个虫态都能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交通工具、物资运输等途径进行远距离传播,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最易远距离传播。因此,美国白蛾多发生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方便的铁路、公路两侧的行道树和村庄、城镇居民、单位庭院树木上。

2.4美国白蛾的为害树种

美国白蛾为典型的杂食性食叶害虫,在兴平市主要为害泡桐、杨树、法桐、臭椿、桑树、榆树、核桃、樱花、金叶复叶槭等树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均可造成毁灭性危害。

2.5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分布特点

美国白蛾在兴平市发生严重时,曾涉及到13个乡镇、办事处的130多个村庄,32个单位,主要分布在西宝中线、西宝北线、连霍高速、陇海铁路两侧的行道树、村庄、城镇居民、单位庭院。严重时有虫率占全市林业的0.12%,对兴平的林业和农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美国白蛾发生为害因素

根据多年防治美国白蛾的经验总结,该虫害的为害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气候因素

美国白蛾幼虫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70%-80%,温度超过38℃或相对湿度低于50%时,会影响幼虫的发育,但能耐-16℃的低温和40℃的高温。较高的气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可以使美国白蛾的卵和幼虫快速发育,增加其对寄主树种的为害。冬季气温较高时,美国白蛾的蛹成活率较高,在开春时节,成虫率也会相应提高,往往会造成美国白蛾一代幼虫为害较大,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美国白蛾第二代、第三代为害更为严重。

3.2灾害和降雨关系

当雨量较多时,降水会影响美国白蛾幼虫的进食,从而降低成活率。

3.3天敌因素

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姬小蜂科周氏啮小蜂属的一种昆虫,是美国白蛾蛹期优势性寄生天敌。

4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防治措施

依據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针对美国白蛾的不同虫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4.1物理防治

4.1.1人工剪除网幕

在往年发生过虫情的村庄、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排查,每3-4d对所包抓的村子普查一遍,每条街道,逐户逐树仔细查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树、树不漏网,尤其对废弃院落、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子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地方重点排查,一旦发现网幕立刻用高枝剪将发现网幕的枝条剪除并烧毁。充分利用一代网幕普遍较低、1-4龄幼虫群居活动、取食的习性及早发现,及时剪除。

4.1.2围草诱蛹

秋季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越冬潜伏场所时,在发现有美国白蛾为害的树木上距地面1-1.5米处,用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待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在化蛹前解下草把集中销毁。

4.1.3挖蛹灭虫

冬季,在美国白蛾虫情发生的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对寄主树种周围的墙角、墙缝、砖缝、柴垛、地面进行挖蛹,通常挖到地下10cm深,挖到的虫蛹及时销毁。这一项工作不仅能减少美国白蛾数量,更能为来年的虫情预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2化学防治

在美国白蛾幼虫为害前期,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倍液,对往年发生过虫情的村庄进行一次预防性喷药,灭幼脲具有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的特性,持效期达1个多月。喷药时以村为单位,对进村路、村庄街道、农户门前、后院所有树木都要喷洒到位,尤其是一些废弃院落、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子和村旁小树林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喷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树,使每一片树叶都能沾到药水。预防性喷药结束后,再结合美国白蛾虫情普查情况,对发现网幕的点及周围50米范围内的所有植物、地面重点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虫害严重区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另加灭幼脲混合后进行喷洒防治,做到发现一点,喷药一片,绝不留死角,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4.3生物防治

4.3.1黑光灯、性诱剂捕杀

利用美国白蛾趋光性强的特点,可于4月中旬和6月下旬在美国白蛾越冬代和一代羽化期悬挂黑光灯捕杀成虫;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近年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在美国白蛾羽化期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来吸引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其失去交配机会,阻断其繁育后代,从而减少成虫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捕器选在上一年虫情发生严重的区域,一般悬挂地点选在树木较多且有美国白蛾寄主树种的地方,距离地面高度2m以上,可每隔150m左右悬挂一盏。

4.3.2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

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它能够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刺破美国白蛾蛹的表皮,将卵产在美国白蛾蛹内达到防治目的。此项科研成果是防治美国白蛾最先进的技术。

5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预防对策

为了持续巩固美国白蛾在兴平市的防治成果,十余年来,兴平市林业工作站始终坚持思想不放松、工作不松劲的原则,全力以赴做好美国白蛾虫情预防工作,特别是针对与兴平市相临的鄠邑区被确定为美国白蛾疫区,兴平不断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筑牢兴平美国白蛾防治安全墙。

5.1组织保障

兴平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美国白蛾防控高度重视,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从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开展落实、督导推进及工作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爱,坚定了工作人员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兴平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前提基础和组织保障。

5.2学习培训

为全力提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兴平林

业站采取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以教育培训、外出交流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工作人员防治综合能力。先后举办业务大讲堂、专业讲座、交流学习、技能竞赛等共计50余场次,为防治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和技能支撑。

5.3广泛宣传

兴平市林业站以“防控美国白蛾,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国白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介大力宣传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同时开通有奖上报电话热线,对发现虫情并积极上报的群众给予每网30元现金奖励,营造了全民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全市虫情防治发挥了强大的群众力量。

5.4科学监测

美国白蛾作为兴平市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监测对象,科学的监测能为虫情的预测及防治提供详实的依据。每年冬季兴平市林业站都会组织技术员进行一次美国白蛾越冬基数调查;每年4月中旬和6月下旬在美国白蛾越冬代和一代羽化期悬挂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捕器,调查监测范围主要是在兴户桥周围的村庄、沿渭河北河堤的村庄,以及连霍高速、西宝中线两侧的村庄。测报期间,安排专人每天观测,及时汇报,一旦发现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5预防性喷药

5月中旬,在美国白蛾重点监测区域,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进行一次预防性喷药,利用灭幼脲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的特性,达到有效的预防。

5.6反复普查

在美国白蛾网幕期,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美国白蛾虫情监测区域、以前发生过虫情的村庄及其周边区域展开全面的反复普查工作。

5.7检疫封锁

兴平市林业站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鄠邑区相接的兴户桥常年设立执法检查点,对违法调运苗木、花卉、木材及其产品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到位,同时对全市内造林绿化工程、项目造林现场、贸易市场、木材加工厂、旅游景点等地不定期检查和复检,坚决杜绝携带美国白蛾的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兴平,全力确保兴平林业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白蛾作为世界性检疫害虫,因其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其防治防控已成为我们必须攻坚攻克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根除美国白蛾疫情,本文把握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结合兴平防控工作实际及相关学术文献,提出科学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贾清芳,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11.

[2]屈年华、郑洪军、房连杰,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

[3]田小卫、王学利,美国白蛾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北方圆艺,2007.

作者简介:杨碧莹(1982-),女,汉族,陕西兴平人,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