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4-08-31

摘要:玉米被称之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之一,不仅是保证我国产业健康发展,守护好我们自己“粮仓”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其种子和秸秆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副产品,可以促进我国的畜禽养殖业、食品加工以及化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传统的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无法保证玉米品质和产量的有效供给,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时期现代化玉米栽培的主要技术以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手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为支撑的玉米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以求为玉米的科学种植和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害;虫害;综合防治

1 玉米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1.1 合理规划

在玉米栽培以前,对玉米栽培地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上茬栽培作物选择合适的栽培品种(比如在西北可以栽培先玉335等抗旱品种;东北地区可以选择栽培优旗511、翔玉T68等品种)。同时,依据当地光照条件以及灌溉条件,进行栽培密度的合理规划,一来,可以增加玉米植株之间的透光、透气性,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提升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二来,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升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

1.2 栽培前的整地工作

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相比较,玉米由于秸秆比较粗壮,根系相对发达,抵御干旱以及耐盐碱的能力较强,但是在玉米生長过程中,其土壤的品质以及土壤中可供吸收的营养成仍然对玉米生长有较大影响,对玉米的亩产量和玉米种子的品质有较大决定作用。因此,在玉米进行栽培以前,玉米种植户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整地工作:(1)对上茬农作物的秸秆以及杂草进行彻底的清理,以防止部分残存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卵和蛹,对玉米进行危害;(2)在玉米栽培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晾晒、平地等整地工作,提升土壤的松软度、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和空气流通性、提高土壤对水分的储蓄能力,为玉米种子播种后的萌发和出土提供良好的环境[1]。

1.2 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具有玉米生长的全部基因和萌发以及苗期生长的部分营养物质,其种子的优劣是决定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应依据玉米栽培、生产的需要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玉米品种的选择和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1)对当地的降雨量、日夜温差等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抗逆性(抗寒、抗旱、抗倒伏等)以及抗病虫品种进行栽培;(2)为保证玉米出苗率以及幼苗生长的整齐度,应采取合理的选种措施(如风力筛选、人工挑选、适时晾晒等方式),进行玉米种子的精选,保证玉米种子的完整性和饱满性,从而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在95%以上。(3)为有效避免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对种子的危害,以及全蚀病等土传病原菌对玉米和蚜虫等靶标害虫对玉米植株的侵害,可以采取沪伴(22.2%噻虫嗪·1.1%咯菌腈·1.7%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拌种或者多菌灵可湿粉剂与辛硫磷乳油混合拌种等措施。

1.3 合理播种、移栽

为提高玉米的出苗率,保证玉米苗期生长的整齐度,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玉米的播种、栽培工作:(1)依据土壤土质以及玉米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深度(一般3cm—5cm比较合适),在播种后应进行覆土压实以及定植水的灌溉,以促进玉米种子的及时萌发和出土;(2)应依据玉米品种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密度(行距应控制在55cm—65cm之间比较适宜,针对玉米的耐密集程度,栽培密度一般控制在6.5万株/公顷—8.0万株/公顷比较适宜),从而使该玉米生态系统的土地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保证玉米品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要依据栽培玉米的数量,按照7%—10%的比例进行玉米种子的播种,在育苗生长到4叶—5叶期的时候,对缺苗地区进行补苗操作。

1.4 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

肥料和水分的有效供应是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增加玉米种植户的收益基本措施。因此,玉米种植户应借助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对玉米整个生长周期进行科学灌溉和精准施肥,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基肥和底肥的合理使用,在玉米播种以前,应采用土壤检测的相关设备,对土壤的基本指标(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以及土壤中可被农作物充分利用的营养物质进行精准的检测,依据不同玉米品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进行豆粕、经过发酵的畜禽粪便以及大量元素肥(尽量选择氮、磷、钾复合肥,而避免尿素类纯氮肥的使用,使用量尽量控制在300kg/公顷以内)的合理使用,一来可以改善土壤土质,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来,可以保证玉米苗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玉米的健壮度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2)在玉米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阶段(即玉米的拔节期—孕穗期),应注意对其进行及时的追肥操作,为保证营养物质的持续供应,以及避免烧苗现象发生,尽量选择营养物质释放速度缓慢的控释、缓释等现代化肥料;(3)在施肥过程中,应采取灌溉以及喷洒等方式进行Cu、Zn、Fe等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全营养供给[2];(4)合理灌溉,根据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各个部位对水分的需求,结合当地降雨量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和灌溉措施;(5)构建玉米的现代化灌溉—施肥体系,在规模较大的玉米集中栽培、种植地,可以通过引进水肥一体机,铺设滴管、微喷等灌溉管道,进行玉米的精准灌溉和施肥,此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用水、用肥的效率,降低农民的用水、用肥成本,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肥料的超标使用造成的土壤盐渍化现象。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是现阶段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依据本地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抗病虫品种;(2)对玉米的病株、病叶进行及时的采摘和集中处理,遏制病原菌的传播;(3)对靶标害虫的成虫和低龄幼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的幼虫具有群居性)进行及时的捕捉。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是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玉米虫害的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利用性诱的基本原理,在田间悬挂甜菜夜蛾、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把表还从的雄性成虫进行诱捕,影响雌雄比例,降低交配、产卵的概率,降低靶标害虫对玉米的危害;(2)利用靶标害虫的趋光、趋味的特性在田间悬挂特定光波的黑光灯(对甜菜夜蛾、地老虎等靶标害虫有效,对天敌类的有益昆虫进行保护)以及糖醋液对其进行诱捕[3]。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天敌技术,主要是通过悬挂赤眼蜂的卵卡,期孵化后,对玉米螟的虫卵进行寄生,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2)生物农药技术,主要是通过喷施甜菜夜蛾合型多角体、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氨基寡糖素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对玉米的病原菌和靶标害虫进行防治。

2.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喷施化学农药来对生态系统发生病原菌和靶标害虫进行防治,是现阶段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进行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和靶标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郭元平 , 肖能武 , 张世洪 , 等 . 玉米新品种集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58(22):43-45.

[2] 王洪章,刘鹏,贾绪存,等.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解析[J].作物学报,2019,45(10):1544-1553.

[3] 王建珠.浅探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经,2019(14):121.

作者简介:

刘磊(1983.08—)男,汉族,籍贯安徽,本科学历,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土壤化学或农作物种植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