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湘虹 曹国光 王皓杰
摘要:为了解地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高校精准扶贫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对长江大学2019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影响显著,其中男生在敌对、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其他等5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scl-90;精准扶贫
一、前言
***总书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明确了高校扶贫工作的方向。“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近二十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贫困大学生的体量也在不断扩大,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目前大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所以独生子女在他们当中显得十分常见,而他们多在物质丰富、家庭优越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视野更开阔,而他们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同学所面临的“物质困难”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突出,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不少家庭擺脱了贫困,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了长江大学2019级9363名学生,通过对样本集中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后期数据平台回收所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团体网络测试的方法,由学校心理中心发布测试指令,各学院心理专干按班级统一施测。学校心理中心在也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指导术语,有利于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测试于2019年10月完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和SPSS26.0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在本研究的被试大学生中,贫困生数量为2216,占23.67%(贫困生经贫困认定工作确定,为学校资助中心提供数据);总样本中男女比例约为1:1,涵盖文理科及艺体类,涉及本科生及研究生。被试样本总体结构丰富,比例分布较为均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科学性(详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使用由王征宇等修订版本,该量表是近年使用较为频繁的量表,该量表调查得出的各症状信度系数都保持在0. 77-0. 90之间,具有较高信度。量表共包含90道题目,从躯体化水平、抑郁程度、强迫症状、敌对、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程度、恐怖和其他症状因子,共计10个维度综合评判。内容上涵盖思维、行为、人际关系、感官、意识、生活习惯、情绪、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包括躯体化水平、抑郁成都、强迫症状、敌对、焦虑、精神病成都、偏执成都、恐怖和其他症状因子,共计10个维度,每项采用 1-5 级评分,分别表示无(1)、轻(2)、中等(3)、偏重(4)、严重(5)。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每项因子的得分成正比,级别可以显而易见的通过测试后各因子的得分情况看出,因子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该项因子情况越严重。若量表测试所得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何一个维度因子分超过2分或总阳性项目超过 43 项,考虑为阳性,需对该生进行进一步访谈筛查,以便确定心理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测试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根据SCL-90 测试结果解释,当量表所得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何因子分超过2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考虑为阳性,需对被试进一步访谈筛查。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在3个被认定为阳性的维度上均高于非贫困生,有近27.89%的贫困生考虑被筛查为阳性,阳性筛查率与贫困生的困难程度成正比。被认定为一般贫困等级的贫困生,阳性筛查率为25.04%;被认定为贫困等级的阳性筛查率为27.25%,特别贫困等级的为30.50%,其中贫困认定等级为学校资助中心提供。同时,非贫困生中有24.40%考虑被筛查为阳性,可见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被关注(具体见表2、3)。
(二)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等方面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其他等方面心理问题表现极为显著。
在SCL-90各因子维度上,通过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进行 t 检验。结果表明: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SCL-90的10个因子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强迫症状(P = 0. 014)、恐怖(P = 0.036)、偏执(P = 0.023) 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5),在躯体化(P = 0.000)、抑郁(P = 0.000)、人际关系敏感(P = 0.000) 、敌对(P = 0.007)、焦虑(P = 0.002)、精神病性(P = 0.000)、其他(P = 0.008)等方面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 01)。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说明家庭经济情况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见表 4)。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水平的差异,和非贫困生比,贫困生所能获取的发展空间、社会资源都要少于非贫困生,这也使得他们在英语能力、音乐方面、计算机水平等的技能积累方面不如非贫困生。贫困生产生交往退缩和自卑敏感等情绪主要是由于这些差距,这些情绪进而会影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最终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不同性别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在SCL-90各因子维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 贫困的男生与女生在敌对(P = 0.025)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在躯体化(P = 0.002)、偏执(P = 0.002)、精神病性(P= 0.000)、其他(P = 0.006)等方面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 0.01),男生在以上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见表 5)。
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使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女性的情绪、感受,社会文化也对男性抱有更多的期待,对他们的意志力、勇气、力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采取向他人或社会求助的策略较少,更多是希望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解决[1];而大学时期的他们遇到的多为发展性的问题,可能是处在这一阶段的他们难以解决的,当背负着沉甸甸的期待同时又难以解答时这会容易产生负性自我归因,对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对策及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2019级全体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其中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呈现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这与冉永琴等人的研究相反,可能与样本构成中的男女比例及生源有关,本研究男女比例约为1:1,生源70%来源于湖北省,冉永琴等的研究被试主要来自西南省市,被试男女比约为1:3[2]。杨文军[3]等人对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有必要对其心理成长和发展做到全程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对筛查阳性的贫困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家庭收入有了提高,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切实使他们受利受惠,但仍有不少贫困生有自卑、敏感、嫉妒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甚至坦言自己有过不诚信的言行,研究发现贫困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女生,这也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关注和培植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培养其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扶贫治本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黄志军,陈宇明,肖瑜.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以琼州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基础[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02):100-102.
[2]冉永琴.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基于重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6):67-75.
[3]杨文军,王建东.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扶贫机制的構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76-178+180.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社科基金(学生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cxyz09)。
作者简介
杨湘虹(1991--),女,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249668083@qq.com。
曹国光,男,长江大学学生工作部;王皓杰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