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哲学角度分析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4-08-31

周林

摘要:教师发展根据教师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本文以学龄前阶段教师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例,探索从哲学角度分析教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从内因与外因、发展的眼光、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于从哲学角度分析学龄前阶段教师发展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对于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哲学思维;学龄前教师;个体发展

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学龄前教育的关注,以及近几年出现在学龄前阶段的负面新闻,社会各界普遍加大了对于学龄前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家和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学龄前阶段教育发展。身为学龄前阶段教育教师,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借鉴哲学的观点,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以更高的高度、更完善教育理念,做好学龄前教育工作。

1. 现代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作为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受学生主体特征的影响较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点多数人会忽视,即幼儿教育乃至小学教育,其实是人生最重要而又最短暂的教育阶段,应该配备最好的教育资源。随着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性格培养、习惯养成、思维锻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教育阶段更加需要具有更深入思考能力、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感的人去充实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从根本上启发孩子,帮助和引导孩子顺路度过第一个学习阶段。

1.1其他国家发展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甚至到了连男教师的比例都有硬性规定的地步。据有关资料表明,日本规定每个幼儿园里男教师数量必须达到教师总数的1/4以上,美国则规定每个幼儿班至少有一名男教师。而在日本,当幼儿教师文凭至少要本科以上,并要通过非常严格的考试。

1.2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现状

首先,学前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关切的重要方面。特别是近些年,大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教师力量的配备,将关注焦点从学前教育专业转向关注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师风、思维能力等方面,学前教育教师也从单一学前专业毕业生向其他专业毕业生扩散,特别是哲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加入,教育哲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哲学分支,活跃在学前教育领域。其次,从学前教育教师角度分析,在完善自身音乐、舞蹈、早教等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习,兼具教育哲学思维,成为摆在学前教育教师面前的重要功课,也逐渐被社会接受,并成为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基本功。

2. 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规范的管理和社会早教团体对学前教育的冲击,学前教育教师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互为诱因又互相影响,下面主要从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显性因素

显性因素根据学前教育教师不同的工作经历,其在具体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一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新就业教师往往能更加适应新媒体教学手段,适应社会上最新流行的早教素材,可以更快适应专业最新更新的教学内容。而老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学前教育专业需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在这方面,一些教育机构和地方教育局会及时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帮助学前教育教师充实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抓住这些学习机会,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学习过程控制方面,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管是授课时间的把控还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掌握,老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而新教师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力不从心,是否可以快速找到课堂切入点,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是摆在新教师对教学过程把控的关键技能。三是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目标,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才是学前教育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内容,这就考验学前教育教师是否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学生学习发展能力的量变和质变关系。以上三点,涵盖了学前教育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阶段,是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中面临主要问题的显性表现形式。

2.2隐性因素

隐性因素对于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的影响,因为不是直接就能体现出来,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首先,是教学良好习惯的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在完成既定授课目标的同时,更多的是考察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榜样。其次,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健全性格塑造的影响,当前,教育哲学不仅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体系的重要分支,特别是学前教育,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融入哲学思想,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从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分析学生性格,在学龄前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积极引入哲学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量变影响质变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健全性格,对于学龄前儿童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 如何从哲学角度提升学前教育教师整体发展水平概述

哲学的根本是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更加有效解决问题,教育哲学就是利用哲学理论体系分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的哲学。从哲学角度看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完善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哲学体系,还有助于在哲学思辨中,有效提升学前阶段教师整体发展格局。

3.1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学前教育教师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发展,正确认识到内因与外因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十分重要。比如,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教师的发展会不同步,会分出高低好劣呢?当然,自身先天素质不同有原因,但更关键的是教师本身的主观努力,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内因。主观不努力,如果外部条件再好,教师本身没有发展需求,自己不珍惜机会,不去努力行动,这些外部条件都是多余的,是不能真正发挥效能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其决定事物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再比如,同样是听一次讲座,开一次会,有的老师就能很快领会专家领导的意图转变为行动来提高;而有的老师却只是身体去,而眼、手、心都没到。不记录、打瞌睡、没思考、无共鸣,这样的教师何以得到专业化发展。所以,充分调动起教师发展的内因,才能让每一个行动更加有的放矢,讓每一次学习都更有针对性,认识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教师未来发展的更加长远。

3.2用发展的眼光看学前教育教师的发展

从哲学角度看,学龄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利用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过去单纯讲授的上课方式要更有效果。另外,还要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比如,学龄前儿童为了游戏而游戏的问题,其实,乐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明代哲学家王艮曾说:“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足可见,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培养,也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正确认识到学龄前儿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学龄前教师发展中正确进行自身定位的关键一环。

3.3从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角度看学前教育教师的发展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学龄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上,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要正确处理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学会用哲学辩证统一的角度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样教师才能找到个人发展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进步,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对教师人才的用人需求。

4. 哲学角度下教师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着眼于个人发展问题时,应具备应用哲学思想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明确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制定出科学的个人发展计划。

4.1目标导向

教师应以目标导向原则为基础,在工作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为自身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水平。通过不断完成自身制定的目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教学动力。而在确定目标时,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的侧重点,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职位在教学工作中的辅导作用。以学生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研究工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学龄前教师所教导的学生群体年龄比较小,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4.2过程导向

要根据教学过程来总结个人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要以求真务实为基本方向,在教育哲学理论体系当中,明确教学工作是为了什么,教学过程中自身以及学生都获得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決这些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依靠哪些理论依据,这些都是教师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同时,在教学环节,应当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3处理矛盾关系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先处理好教育哲学论中的一些矛盾关系,这是在哲学角度促进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念,教师要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意义,不能只着眼于个人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这样才能端正教学工作态度,走进学龄前儿童的内心世界,完成教育指导工作。同时,应关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应然是理想状态,实然是现实状态,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坚守理想追求的基础上,完成实际的教学工作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哲学角度分析学龄前教育教师发展,不仅是对于学龄前阶段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还对学龄前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未来,学龄前阶段教育将以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接纳和吸引其他专业的投入,拓宽思路、构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格局。

参考文献

[1]黄其洪,王鸿宇.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J].现代哲学,2018(04).

[2]张骞.景观社会中景象意识形态功能探析[J].理论观察,2020(01).

[3]杨海波.教育哲学视角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理性追问[J].江苏教育,2013(1):40-42.

[4]于海洪.生态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1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