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利霞 孙长玉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在经济新常态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愈发重要而紧迫。本文主要从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高校培养乡村旅游“双创”人才的必要性,转变思想观念,打造培养“双创”人才的导师团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而通过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
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解读和战略部署方面,学术成果主要涉及“三农”问题、农村现代化、精准扶贫与产业融合研究等领域。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为切入点,开展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高校培养乡村旅游“双创”人才的必要性
(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坚持“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新常态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下尤其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而深远,人才始终是关键,在汇聚全社会力量打造的强大人才队伍中,不仅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还要有各层次、多领域的农技人才,更要汇集一大批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敢开创、勇担当、懂专业的乡村旅游“双创”人才。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各专业在遵循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大框架下,可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定位,制定和调整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利用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和双创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乡村旅游方向课程,并增加双创实践环节,计入学分或纳入考评体系。
(三)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通常是指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养乡村旅游双创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增强实践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要成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建立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包括支持教师到乡村旅游企业或旅游行政部门挂职锻炼,为培养学生。
(四)实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基石。针对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双创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增设乡村旅游的方向课和专题课。课程内容涉及乡村旅游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知识模块。课程教学不限校内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可到乡村旅游景区、企业、社区实施现场教学,也可与乡村旅游目的地长期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和订单式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三、乡村振兴对高校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举措
的内在要求高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乡村旅游“双创”人才,首要是立足于当前乡村地区发展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和创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創业的基础,创业素质和技能是创新的体现。因此,高校培育的“双创”人才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潜质等综合素养,同时对教育教学培育体系中的思想观念、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高校师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是培养旅游“双创”人才的重要前提。创新创业人才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其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师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心投入、沟通协作、教学相长。通过加强宣传和指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讲座、创业培训和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持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使“双创”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思想观念转变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社会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不局限于农业技术,其独到之处更体现在结合乡村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发挥经营管理能力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打造和推广;旅游“双创”人才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聪明才智,必须真心实意地热爱农村、扎根农村,这样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创新创业旅游项目在乡村地区扎实推进,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民既是企业合作的参与主体,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只有惠及民生,切实关注农民利益,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创业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打造培养“双创”人才的导师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为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提供指导,实施“双创”人才培养导师制,使老师对学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指导更有针对性和长效性。高校一方面要整合旅游管理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打造具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从校外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兼职创业教育指导老师,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企业实践经营的心得体会。构建由校内导师、校外就业指导老师、校外创业企业家导师组成的多元化导师团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为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聚力共进。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双创”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运用效果为检验标准。首先,在学习旅游专业理论课基础上,兼顾互联网、金融、投资、管理等相关经营管理类公共基础课,开阔学生视野和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培育跨界创新思维和创业才能。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除增设一部分具有前瞻性、启发性的选修课程以建立复合型知识体系外,还需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和创业家经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现行创业政策、行业发展、土地融资等现状的同时,分享双创实操方法、路径和心体会,为日后创新创业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讨论式、参与式等翻转教学方式。通过 ERP 综合实验、创业案例分析、竞赛活动等多种实践课程形式,激发未来乡村旅游“双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做好准备。
(四)深化双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学校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用人计划,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培养机制。目前,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是培养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方式,利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接受培训和实习实训期间,随着对乡村地貌和文脉认知的加深,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探究如何将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并对其进行旅游活化。示范基地的情景化和带入式功能增强了学生的创客意识,创新热情和创业能力在耳濡目染和实训中得到激发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兴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心理月刊,2019(19):86-88.
[2]孟宪涛.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2(002):284-287.
作者简介:张利霞(1984-)女,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教育。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