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析

时间:2024-08-31

王婷婷

摘要:在建筑材料的检验过程中,学会注重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日常在进行材料检验当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使得检验的过程更加的规范化。本文通过探讨建筑材料在检验结果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希望通过该角度来针对性的解决检验过程中容易导致疏漏和问题的环节,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给建筑的整体质量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在开展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时,建筑企业必须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实事求是的检测材料,使得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把关。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细节,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把控,从而更好地完成检验的过程。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建筑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关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安全性能和质量情况。所以,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的材料更加高质量与优质化,应当通过构建一个更加达标和合理的建筑材料检测形式来达到该目标。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进行实际的材料检验时,应当通过准确掌握材料的属性,做好对于检测工艺的把握,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过程可以按照种类和具体的内容来完成。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建筑构成的各个组成元素,比如混凝土、钢筋、砖等等。这些材料的检验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功能性,在开展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当中,应当通过确保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检验人员能够按照材料的属性和施工要求,规范性的完成各项运输和储存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检测工作能够为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奠定基础[1]。

二、建筑材料的具体检测路径

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检测技术和能力,从而在开展施工的过程当中,能够全面的把关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在施工前,通过使用专的仪器完成对于材料外观、内在属性的确认。通过使用仪器检测、外观检测、无损检测等不同的检测形式,来达到保证建筑材料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2.1仪器检测的概念

仪器检测是通过使用关于材料检测的专业设备来完成对材料核心组成成分和相关特性的判断,从而保证建筑材料能够满足国家对于材料相关规范性的要求。保证后期在开展施工操作时,建筑材料能够达到工程的构成需求。在外观检测方面,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种类、规格、形状、强度等等进行肉眼的判断。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具备相关常识,了解符合规定的材料应当满足什么样的外观需求,从而为后期的建筑工程质量把关以及竣工环节的验收带来帮助、奠定基础[2]。

2.2关于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探讨

在对建筑的施工材料进行具体检测步骤的过程当中,检测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在具体检测的步骤中,要按照国家对于检测的各种要求完成细节的把控,从而按照专业的规范助理材料的检测过程。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样本,确保检测的样品具备代表性,从而充分的完成对样品的筛选和检验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和真实性。同时,也要保证检测环境能够尽可能的温和舒适,不至于过度的改变材料的属性,影响材料的真实性能。通过确保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检测设备的运作自如、检测室的专业和规范来为检验过程提供各种便捷。在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时,要通过确认检测机构是否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与合法性。对于检测的结果和相关的数据应当通过专业和综合性的分析,以此来达到确认建筑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构成的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3]。

三、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因素

3.1受到湿度与温度方面的影响较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当中,有许多影响因素会直接导致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所以,在开展检测步骤之前,要确认相关的检测人员能够把控现场的环境,确保在处理检测过程时,周围的环境能够尽可能的温和合理化,避免温度和湿度出现异常,而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许多的建筑材料进行工程建设时,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数值,从而导致施工出现技术难点。检测过程也是一样,温度过高会使得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变,温度过低也会降低检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所以要控制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来开展检测步骤。

3.2技术因素

3.2.1建筑材料检测难度大

建筑材料的拉力机检测方法具备一定的难度,正因为难度系数较高,所以在开展检测的过程时,必须要应用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方式和流程,达到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2.2建筑材料检测形式多

在当前建筑行业当中,材料的检测形式较为多样化。因此,不同的检测形式对于检测方法和检测的规范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开展具体的技术和应用形式时,相关团队必须要通过调查材料的属性,了解材料的组成成分和功能作用,从而更好的选择专业的检测形式。要通过规避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得检测的方法和最终检测出的结果能够尽可能的优质并减少误差的出现。使得检测人员在开展具体的拉力机检测时,能够考虑到拉力机的检测精度问题,确认精度等级,使得拉力机的精度值能够达到最高级,避免仪器设备的问题对检测结果造成负面影响[4]。

3.2.3传统的检测方法落后

有许多企业在开展检测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的缩减资金用途,从而选择了一些传统的检测形式。而这些检测形式对于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而言,已经无法达到对于各种检验参数规范性的要求。因此,有许多施工团队检测人员就会存在检测方式单一、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的情况,而且团队内的检测人员专业性不足、操作熟练度不够,也会造成最终的检验结果难以达到准确值、检测的数据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5]。

3.3人员因素

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动以及市场资金的大量融入已经越来越高,建筑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谋取不败地位、谋求稳定发展的前景,不仅要靠企业的资金运作,还需要通过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打造出能够符合使用者要求的建筑产品,从而为团队营造出优质口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真正的帮助。而想要达到构成优质产品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把控好建筑材料的质量。而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能力和专业的操作水平,会对建筑材料检验的最终结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团队应当重视对于人才的引进,通过有效的培训,使人才能够吸收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具体的检测技术,通过使用最合适的检测方式,利用专业仪器,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人员因素对于检测结果的负面影响。

四、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的对策

4.1加大对建筑所处环境湿度与温度方面的控制

通过加大对于材料所处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处理,使得建筑材料在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能够避免环境对于材料属性的负面作用,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通过对于建筑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确保检测环境的稳定性,使得材料能够在尽可能本真的状态之下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比如在进行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检测时,通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技术的标准要求来完成材料的取样和制样过程,对于周圍的温度进行控制,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之下来完成检测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专业。

4.2试件

对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要求,设置专业的指标,从而完成目标事件的指标和参照过程,最终的检测结果与试件的取样是否规范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要确保取样过程能够遵循科学合理原则,避免较大误差的出现,选择合适的取样方式,能够对于降低误差、缩小偏差带来直接影响。通过规范取样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负责态度,使得检测的环节可以更加专业,检测的结果也能够更加准确。

4.3明确检测项目

明确检测项目,意味着在开展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对于检测的方法、内容、时间、专业技术形式等具有规范性的要求,按照建筑企业所设计的相关标准来完成操作过程,确保检测的规范性。企业通过设置建筑材料检测的具体形式,做好对工作制度的制定以及工作人员规范性的监督管理,从而在开展材料检测时,对于材料的判定过程能够更加的严谨,对于材料的各种属性也能够把控得更加精细。比如在判定水泥材料的各种参数时,按照国家对于水泥的批次和标准限定,完成对水泥细度、凝结周期等重要参数的确认[6]。

4.4做好取样的工作

建筑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会存在较长时间的储存和管理,相关的步骤较为复杂,对质量和安全隐患的控制程度较高,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必须要严格按照检测的标准选择试样的种类与个数,确保建筑材料的试检样品能够代表整体的属性。对于高质量的液体建筑材料,完成取样的过程必须要在适宜的温度内进行,确保将材料装入干燥密封的容器之内,做好相关的标记,切勿随意的存放而影响了检测的最终结果。选择更加专业的设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检测过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需要引起相关团队的重视,通过分析检验的具体形式,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使得建筑的使用材料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也能够达到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从而维护建筑的整体工期,使得材料的价格和特性能够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郭建荣.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35–234.

[2]陈小华.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管控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93–98.

[3]张会.关于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的探讨 [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74–90.

[4]庄丽红.建筑防水材料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J]. 科技创业月刊,2017,4(23):139–140.

[5]胡蓉.影响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研究[J].科研,2015(14):31~32.

[6]苗锐.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化工管理,2019(1):48~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