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

时间:2024-04-24

周玉池

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渠道,更是基础设施,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论。“互联网+”火了,它势必催生新的经济体系的建立,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

“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火了,自两会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几乎红透了半边天。伴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逐渐渗入,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商场,有了淘宝、京东,让我们不用出门就能购物;互联网+交通,有了滴滴、快的,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百度钱包,让我们不用跑银行就能支付与理财,给生活带来巨大便捷。

互联网+是什么?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等所做的工作就是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网上,才能实现。而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使用和挖掘。

而正如华泰证券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禹媚所说,中国的互联网正在从以流量变现为核心商业模式的第一代互联网,向着重塑社会供需关系的第二代互联网转变。第一代互联网是门户的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搜索、社交的时代,更是过去的时代。其核心规则是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定价权。从煊赫一时的新浪、网易、搜狐等三大门户,到后来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都是流量入口处的王者。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是给传统产业以互联网,那么第二代互联网则是给互联网以传统产业。而以2013年“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金融”两个词的走红为标志,互联网开始向着传统产业的更深处延伸。“互联网思维”正是如今“互联网+”的前奏。“专注、极致、口碑、快”雷军的七字真言是对互联网思维最简洁的回答,说到底不过就是回到以用户为中心,并从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向后重塑从产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再到售后的产业链各环节。

而此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租车、互联网地产等一个又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相继出现,不过是将“互联网思维”在这些所谓的传统产业里扩散。在王禹媚看来,第二代互联网有两种实现路径:向上走向云计算和大数据,向下走向O2O。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第二代互联网中的基础设施,一系列的应用和服务都构筑其上,是数据时代最具价值的底层平台。这是属于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游戏,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及刚刚互联网化的新企业,只能选择O2O(online tooffline),即打通线上线下。过去,我们把互联网当成是一个行业,而如今不再专指某个行业。因为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里,公司都被分成了两类:互联网化的和非互联网化的,或者说有互联网思维的和没有互联网思维的。哪怕你本身就是一个网站,如果你不能够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升级更新你的服务,你一样会倒闭,比如人人网、饭统网。反之,即便你是一家来自传统行业的企业,如果你能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型,你一样可以生存得很好,比如从线下走到线上的链家地产。

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渠道,更是基础设施,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它将催生的势必是新的经济体系的建立,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如果我们将观察这个时代的眼界进一步放大,你会突然发现,中国的第二代互联网几乎与世界互联网完全保持同步,甚至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的起步,是从1994年4月20日,来自太平洋彼岸美国的一条64K国际专线开始的。换句话说,中国的互联网最早来自美国。因此,中国互联网曾经诞生过一种名叫C2C的模式,意为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今天,在中国互联网界执牛耳的互联网公司,当年无不采用C2C模式。百度模仿谷歌、腾讯模仿MSN,阿里模仿ebay,小米模仿苹果……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甚至说,“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而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在互联网+的旗帜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扬帆出海,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传媒:门户衰落,APP当兴

2014年10月22日,有着“中国网络新闻教父”之称的新浪副总裁、总编辑陈彤确认离职。13天后,陈彤加盟小米,出任副总裁。从新浪到小米,其背后折射的正是门户时代的渐行渐远。

在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历史上,陈彤算得上具有指标意义的人物。新浪董事长、CEO曹国伟在发给新浪网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这样评价陈彤:老陈在新浪互联网新闻报道业务创立、内容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互联网门户内容的运营模式。

与此同时,2014年,“今日头条”以一种令所有门户网站都瞠目结舌的方式火爆了。6月3日,“今日头条”C轮融资1亿美元。红杉资本和新浪微博创新基金的投资,使得其估值接近5亿美元。与之相比,新浪的市值是30亿美元,搜狐的市值是21亿美元。此时,张一鸣创立“今日头条”还不到两年。

“今日头条”的突然崛起,对于媒体业不啻扔下一枚重磅炸弹。6月5日,《新京报》发表社论,批评“不生产内容”、“没有编辑”的“今日头条”“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恶化,侵犯了媒体的版权”。紧接着,大量指责以及讨论在网上迅速出现。有人指责其为装备精良的小偷和贪婪的吸血鬼,版权的争论让“今日头条”一下冲到很多媒体报道的“头条”。

6月12日,名为“剑网行动”的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正式启动。这个由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四个权威部门联合执法的行动,重点在于“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6月23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透露,在“剑网行动”开始之前,版权局已经接到对“今日头条”的投诉,并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6月24日,搜狐召开发布会,对“今日头条”提起诉讼,称其侵犯著作权,要求其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而在当日,“今日头条”迅速回应,称搜狐诋毁“今日头条”,超出了公司间的正常竞争方式。

面对指责,张一鸣表示十分气愤。“一个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1400万的公司,我们之前没有受到什么指责,诉讼也只有一起,这在互联网公司里是很少见的。”某种程度上,这对于他就像一个人每天吃饭、睡觉,突然有一天被人宣布这是非法行为。

他认为,除了情绪上的愤怒,传统媒体大多不了解“今日头条”的本质。“今日头条”是个新闻搜索推荐引擎,它依靠技术算法收集用户的行为和兴趣数据,用程序和机器判断读者喜欢看什么内容,然后针对其兴趣推荐符合其口味的内容。

这是一种不同于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和其他阅读类客户端的运作模式。“小编”由一千多台服务器构成,规模比美团、豆瓣的还要大。整个公司200多人,60%是程序员,其中年薪“50万到几百万的都有”。每个月,张一鸣签出的带宽费用就以百万计,且过几个月就得扩容一次。“今日头条”对信息的处理是由机器而非人工来做,它背后的人只负责搭建这个机器。“今日头条”的团队没有编辑,内容审核小组只负责过滤色情、反动等违法内容。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今日头条”认为自己像百度搜索引擎一样,适用搜索引擎与媒体网站之间关系的规则惯例,他们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复制文章并进行转载,而是像搜索结果那样呈现文章标题和少量内容,让读者点击阅读。“今日头条”要像搜索引擎那样,必须抓取网站数据才能给用户推荐内容,最终给媒体网站带来流量。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场论战中,门户网站选择了和传统媒体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在互联网的江湖里,故事就是这样的诡谲多变。曾经以陈彤和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革了传统媒体的命,而如今,时移势易,颠覆者与被颠覆者之间的身份切换是如此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除了“今日头条”之外,2014年媒体圈值得关注的事件还有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探索项目澎湃新闻的强势崛起。从2014年6月中旬以来,澎湃新闻网专注于“时政与思想”,自6月中开始内容更新以后,涉足了近期好几件重大敏感话题,“中南海”、“打虎记”、“一号专案”均是其热门标签。新浪网等门户网站在转载时在其正文中直接注明来源“澎湃新闻网”,并给出原文链接。在中央反腐打虎拍苍蝇,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背景下,“澎湃新闻网”以角度独特、观点新颖,勇闯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题材,真可谓领一时风气之先。

有人甚至感叹,南方周末用5年10年塑造出的品牌认知,澎湃用5个月就做到了。尤其在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珠江口的南方系媒体日渐低迷的状态下。黄浦江畔的媒体人们似乎正在第一次昂首挺胸地走在中国最受关注的媒体前列,引领中国新闻界的发展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今日头条”不同,帮助“澎湃新闻网”真正走红的并非其本身的APP客户端,而是依靠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事实上,不仅“澎湃新闻网”,2014年走红的媒体公众号,不仅包括“南方周末”、“财新网”等市场化媒体,还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侠客岛”等。

甚至还有诸如,“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诗歌是一束光”“第一朗读者”等一大批诗歌微信公众号走红。某种意义上,2014年是属于“微信公众号”的时代,而“澎湃新闻网”不过是这个大时代里比较显眼的一朵花蕾而已。

如果说,“今日头条”代表了网络媒体从传统门户时代向着APP时代的升级迭代;那么,澎湃新闻网则代表了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经过长时间的压抑之后的强势逆袭。前者,以技术为先导,整合全网内容,走的是“渠道为王”路线;而后者,则以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特点的独家内容见长,可以说走的是“内容为王”的路子。

透过“今日头条”和“澎湃新闻网”的案例,清晰可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受众新闻阅读的渠道依旧牢牢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可以凭仗的只有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但是,2014年10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这意味着,属于传统媒体独有的“采访权”优势,将从此不复存在。没有了“采访权”等人为的屏障,大家各凭本事,迎来的将是属于媒体的新时代。020洗礼下的房地产业

无论是在地产圈还是整个企业界,毛大庆算得上是职业经理人中的翘楚。但他却在3月9日选择了离开万科,重新开跑。“作为房地产从业者,当你突然找到互联网这样一根救命稻草的时候,你对它的理解,很可能要比手里始终拿着的还要深”。在毛大庆看来,互联网的冲击并没有颠覆谁,用好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如果拒绝改变,那就只能让历史的车轮给碾碎了。”

过去的20年,被称为房地产的黄金20年,同样,也是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不断成长崛起的20年。如今在从房地产逐步滑下“白银时代”的当下,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这是争取自我救赎的曙光,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重塑和洗牌。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房地产和互联网的结合潜力非常大,因为在过去20年的时间,国内建了很多房子,而这些房子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利用率并不高,通过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把这些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2月1日,北京、上海SOHO 3Q项目正式开门迎客。这是一款典型的020(线上到线下)产品,聚焦于“办公室在线短租”,接受线上选座、预订、下单、付款等。目前,SOHO 3Q一张开放式办公桌的租赁价格为1000元/人/周,一间独立办公室的价格为1300元/人/周。分析认为,SOHO 3Q的推出,是SOHO转向“租售并举”的一次尝试。

事实上,SOHO并非第一家涉足O2O的房企。此前,万科打造了“住这儿,而万达则与腾讯、百度合作开发了“腾百万”。而2月13日,绿地集团则推出了自己的全球会员平台。

更大的改变来自房产中介,以链家为代表的房产中介正朝着O2O的方向转型。3月18日链家地产宣布与深圳第二大房产经纪中联地产全面战略合并,而此前其已与四川最大的二手房中介伊诚地产,上海第二大二手房中介德佑宣布合并。此前,链家已上线了租房移动APP“丁丁租房”,打出“租客免佣金”的口号。链家网CEO彭永东认为未来房产领域会产生一个线上强,线下也强,线上线下能够无缝衔接的万亿级的O2O平台。丁丁租房CEO俞建洋认为房屋租赁中介行业是最有可能被互联网化的行业。

“租客免佣金”,这就是往常以360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免费模式。对于广大的租房一族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用户的价值再次被放大,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免费逻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互联网公司给用户提供服务,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收费。对于房产行业来讲,这就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信号。正所谓,今天不自我革命,明天就会被别人革了你的命。

除了O2O之外,互联网+房地产还有变相打折、理财、众筹等多种模式。

就在两会之后不到一周,保利地产宣布与电商巨头京东合作,将在4月10日~4月12日的第三届“保利房展会”上,安排公司旗下10城26盘参与联动,涵盖刚需、豪宅、度假和商业等不同业态。购房者凭京东订单可享受现场购房额外5000元优惠,京东家电也拿出全场5折起的优惠。这实际上相当于变相的降价。

差不多同时,方兴地产与淘宝房产的联合则是牵手了阿里系的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其服务的特点是“边买房边赚钱”。据悉,方兴地产将拿出旗下10个城市的15个项目、1132套房源参与,货值高达32.34亿,堪称地产史上最大宗的网络交易。购买方兴房源的客户签约完成后,通过支付宝支付首付房款后,房款随即会冻结在自己的余额宝当中,期间收益全归客户,直到约定回款期或交房期到时,才将余额宝冻结的房款打给开发商。数据显示,目前余额宝年收益稳定在4%~5%之间。

淘宝房产总经理江沙认为,现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了,它更成为一个新颖的生活方式。“就比如这次的合作,是希望在交易环节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在这次活动中,首付款在收房前还是用户自己的,收益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他享受的收益是互联网+电商+金融,而这个金融游离在房地产之外。”这种金融投资模式具有特有的互联网特色,也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生活方式的特点。

而去年“双11”期间,远洋地产与京东众筹携手推出“11元筹1.1折房”项目,P2P平台团贷网推出的房宝宝和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房推出的海外众筹等都属于众筹型。简单来说,就是购房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认购投资份额成为众筹人,不买房的话就可以获得收益,买房的话就可以获得较低的折扣。对于房地产来说,可谓是吸引了人气。

3月24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对于互联网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的作用,报告称,2014年“互联网思维”受到普遍关注并深入到不少企业内部,一方面互联网在营销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网上拍卖、秒杀、微博、微信等营销手段不断深入,电商、众筹、O2O等各种模式也逐渐成为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模式。

报告认为,除起到颠覆传播模式和放大传播效果等作用外,互联网还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也有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互联网开启协同发展模式。

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

李百成在山东青岛崂山区从事海洋研究工作。最近,他下载了手机软件春雨医生,预约了青岛市立医院小儿科主任医生李秀英的门诊号,要为3岁的孩子看病。李百成在网上咨询李大夫,通过手机成功预约门诊。他感觉医生服务态度好,讲解耐心,让自己省去不少时间。

移动问诊是春雨医生“空中医院”的一项重要功能。用户的提问通过软件推送到相应科室,医生可以抢答,后台也会快速匹配医生,不能匹配的会使用人工方式干预。春雨移动健康首席执行官张锐介绍,春雨医生签约4万名二甲、三甲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用户的任何问题都能在半小时内得到答复。医生不能单向关闭问答,只有用户咨询完或不再提问的24小时后才能关闭。

“这有点类似打车软件的模式,医生通过接单获得收益,用户给予评价。”张锐说,他们想做的是借助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推动医生和用户互动。春雨医生还开发了“自查”功能,用户在选中手机人体图中的相应部位后,可以查看病症的表现及其发生概率。如果进一步咨询,可以付费进行电话咨询或定制“私人医生”服务。张锐最看重的是用户养成健康管理的习惯,平台由此积累起医患互动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最终能理解用户需求。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像丁香医生、春雨医生这样的移动医疗产品喷涌而出,各大应用商店中有关医生、医疗的应用呈现迅速增长之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两会期间,以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为首的人大代表展开了医疗产业讨论,李彦宏建议全面放开医院挂号资源,促进病人便利就医;马化腾指出政府宜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与应用,解决当下医疗、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由于二者都是互联网企业,且最近在医疗领域动作频繁,因此李与马的提议也使得移动医疗再次受到业界关注。

目前,全国已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包括健康咨询问诊、在线挂号、体检测试、购买医药产品、专业信息查询等服务。从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为113.9亿元(不包括医药电商),其中移动医疗服务达到30.1亿元,比2013年增长26.8%。

专业机构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国内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同样诱人,高血压患者数量高达3.3亿人,糖尿病患者也有1.14亿人,而且慢性病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向。不仅如此,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目前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9.5%,2030年该指标将达到16.2%。这些慢性病或老龄化群体都不约而同地需要通过移动医疗设备监测生理指标。

事实上,今年初百度已正式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百度总裁张亚勤日前在博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移动医疗等领域复制百度不是口号,进入2015年,百度就在进行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先是与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又推出百度医生APP,随后更是战略收购医护网(健康之路)。

4月5日起,暂停与莆田系医疗机构的合作。差不多同时,百度与就医160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网上医疗服务平台,打造便民利民惠民工程。此外,百度已经率先涉足北京和广东,并在号源覆盖量上位居在线门诊量的首位。一边“净化医疗市场”,向旧时代挥手告别,一边加紧布局,开创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百度的野心勃勃由此可见一斑。

围绕移动医疗,百度的布局主要有三点:第一,与国内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第二,以“百度医生”APP为连接点,将病人与医疗服务紧密地联络在一起,目前已经在福建、湖北、广东三个省份推出,并进一步大范围推广。第三,百度今年还战略投资医护网,将百度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至线下。未来,百度将借助其本身的大流量,打造医患双选平台,完成从线上到线下服务的闭环,以及从预约、挂号再到支付的产品服务闭环。

除看病这个环节,找医生,约医生,评价医生,以后都可在网上去完成,甚至小病可能医生到家里,简化就医过程,医生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一旦百度在医疗领域的模式试水成功,便可将闭环服务模式复制到各行各业,将互联网与社会中的资源、服务及每个个体紧密联系。”张亚勤说,就可完成互联网“连接人与服务”布局。

在百度总裁张亚勤看来,移动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除看病这个环节,找医生,约医生,评价医生,以后都可在网上去完成,甚至小病可能医生到家里,简化就医过程,医生提供—对一的服务。

与百度一样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还有腾讯、阿里以及小米。2014年5月28日,阿里巴巴支付宝宣布了“未来医院计划”;同年9月2日,定位于医疗健康的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宣布,获得了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再次刷新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金额。半个月之后,小米宣布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