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时间:2024-08-31

张智

摘要: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环节,地质灾害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和地质结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研究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当地区域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准确探查地质灾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合理使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展开地质灾害的相关防控治理工作。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应用;策略

1水工环地质和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

1.1水工环地质是治理地质灾害的基本前提

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地质构造的特征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有着直接联系的,由此可见,对水工环地质的研究是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前提。因此,在对水工环地质开展实际的研究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深刻把握其与地质灾害治理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再去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缘由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而且,地质灾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较为广泛的,一方面它会给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会给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为水工环地质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地区的水文、工程以及环境的地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及研究,这样才能为地区地质灾害情况的了解以及相关治理措施的探寻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以及资料基础。

1.2水工环地质是分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

由于不同地区在地形地貌以及地区地质构造上的条件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因此不同地区的水工环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地质灾害在发生了以后,我们可以充分结合灾害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去剖析出灾害所发生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地质灾害的发生缘由也可以从地区中水工环地质的演变过程反映出来,这能够使我们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及时的发现,从而找到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去对其进行治理。

2常见地质灾害

2.1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叫做滑坡。滑坡俗称“地滑”、“走山”、“垮山”等。一方面岩土体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体,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其次地质构造条件方面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因为岩体只有被各种裂隙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而且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另外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同时还有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2崩塌

高陡山坡上的岩(土)开裂后,向临空面方向滚落下来,就叫做崩塌。根据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崩塌可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地质构造方面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裂隙,越易产生崩塌。地形地貌方面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悬崖、危岩均为崩塌所形成的有利地形。

2.3泥石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動,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俗称“走蛟”、“出龙”等。泥石流分为两种类型:沿山坡发生的叫坡面泥石流;沿沟谷发生的叫沟谷泥石流。

沟谷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洪流。

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沟谷上游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沟谷中游地形多为峡谷,沟底纵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向下游快速流动;沟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开阔平坦。

沟谷内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来源。另外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堆土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下泄水体等。

2.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突然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地面塌陷又分为两种类型: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叫岩溶塌陷;在采矿活动区发生的地面塌陷叫采空塌陷。激发塌陷的直接诱因是降雨、洪水、地震以及抽水、排水、蓄水、采矿、机械震动等其它人类工程活动。

2.5地裂缝

地质灾害发生期间,经常会出现地裂缝,这一缝隙的产生多为地面塌陷伴生灾害。一般情况下,地裂缝形成和地下水、采空区密切相关,地下水开采期间若获取较多地下水,采空区未及时回填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势必容易引起地质结构不稳,最终导致地裂缝出现。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泥石流治理

沟道两侧山体岩石破碎、滑坡和崩塌频繁、水土流失强烈、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积存量大的沟谷,是特别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沟谷。进入沟道的砂、石、土越丰富,泥石流发生频率通常也越高。在某个区域出现泥石流当地生态环境以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更好地预防地质灾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处理。根据当前实际作用反馈情况来看,水工环地质技术基本上可以视为治理泥石流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举例而言,在开采自然资源时,技术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地质灾害影响。针对于此,建议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在自然系统承受范围之内,采取干预措施修复自然系统,确保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水工环地质技术而言,在修复处理过程中,通常会运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该地质区域的监督管理。如通过数据采集,我们可以掌握泥石流地质灾害潜在发生的准确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预警监测系统分析监测工程区域地质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位置,应该加以重点评估与预测管理,防止造成隐患问题。

3.2地裂缝与地面塌陷治理

地裂缝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三类:一是内动力成因,如地震、火山、新构造蠕动造成的地裂缝;二是外动力成因,如胀缩土、崩塌、滑坡、干旱、塌陷、冻融、泥火山等造成的地裂缝;三是与人类活动有关,如采矿、采油形成的塌陷和沉陷地裂缝,由于人类修路和其他工程活动挖坡角引发的滑坡、崩塌后缘张裂缝,由于人类爆破和机械振动引起岩土体开裂而成的地裂缝等。为防止引发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类地质灾害,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水工环地质技术,针对地下水运行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一旦发现地下水资源异常情况,必须停止开采作业活动,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地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存在异常数据问题的区域,技术人员应该针对该区域地面塌陷问题以及地裂缝问题进行评估与分析。最好可以根据地质结构变化状态反馈情况,判断当前该区域地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加强治理过程。

3.3滑坡灾害治理

通常情况下,滑坡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特点,一般来说,出现以上危害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比如:切坡建房、修建公路、人为采矿活动等情况,因此,需要利用水工环技术对滑坡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针对矿物资源开发方面看,很多露天矿施工已经实施了相应的治理工程,但是没有标准且规范的相关机制加以支持,很容易在施工结束后再次发生滑坡事故,因此,在落实滑坡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滑坡影响因素特点,与水工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对施工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勘查和监测,具体方法是可以通过设立勘察站实现数据收集、情况分析和方案制定等。

首先需要对土壤表层的土质进行试样采集,然后根据测试数据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应用水工环技术对勘测站进行有效设立,可能会在治理过程中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壤结构、受力层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各项信息的具体变化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勘测探井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有效布置。除此之外,在滑坡灾害防治过程中,还必须要做好地面排水和地下水位控制工作,对相应的线路及系统进行精细检查和合理定位,对地质灾害评价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还要结合治理规模对可能产生的灾害情况、危害等级、环境影响等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水工环技术所得到的相应数据信息,能够对地下水位情况进行有效控制,相应的,在进行资源开采时,需要在制定开采计划的同时,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特点,尽可能的避免给地质造成永久性损伤,并及时做好修复工作,将危害程度降至最小范围内。

结束语:

综上,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应遵照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因地質灾害导致的破坏,会给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借助水工环地质技术,则能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成效,便于实现地质灾害治理目标。在水工环地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相信地质灾害治理也会收获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余正满.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16-217.

[2]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3]宋宝业.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8,(04):194-195.

[4]王琳.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解决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544(35):235-236.

[5]潘昌云.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7,(50):215-216.

辽阳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 111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