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8-31

杨春花

摘要:基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成为一个重思考、会思考、有情怀、重责任、促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人角色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避免教师填鸭式教学,另外使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有透彻的理解,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并具备必需的品格和能力。

关键词: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应试教育不再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当今中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头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思考、重视表达,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2014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立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新词。要求学生具备适当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促进自身成长,同时要善于用智慧的眼光观察学生,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历史学科包含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为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先进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领域引起了系列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首先,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改变了原来刀耕火种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增多,为人口的不断增多提供了粮食保障。其次,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奴隶促进了社会转型,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为不误农事,只能依靠数量巨大的劳动力投入来保证生产,实行集体劳动。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解放了奴隶,使集体劳动的奴隶制存在的必要性减弱,部分租种地主土地的奴隶逐步脱离集体而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形成了早期的佃农,新的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最后,生产率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和积累,促进了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而部分奴隶不仅可以转化为农民,也可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剩余劳动力就可能转化为手工业者和商人。通过对该知识点的透彻讲解,让学生体会唯物史观的含义,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内涵,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唯物史观。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时空观念的构建是相对容易的,基于时空观才能更全面的看待历史。教师可采取不同区域同一时间或者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对比,带领学生建构科学的时空观念。以公元前八世纪的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为例,古希腊地区山多地少,农业落后,粮食缺乏,港湾众多,便于海运,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建立了原始的奴隶制民主,公民获得较充分的民主权利;古代中国属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利高度集中。如此,学生对特定时空事物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构建科学的时空观念,以便学生更准确全面的梳理历史线索。

史料实证也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素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以判断史料的价值和可信度,努力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以唐朝秘色瓷为例,古诗词中关于秘色瓷的描绘也大多是针对瓷器的颜色和使用阶层的介绍,唐朝诗人陆龟蒙《秘色越瓷》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徐寅《贡余秘色茶盏》中描绘到“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说明秘色瓷是翠绿色的,表明了秘色瓷的大体颜色,二者的观点不谋而合、相互印证。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中写到:“越上秘色瓷……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宋代赵令畤《侯鲭录》记载:“今文秘色瓷器……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由以上材料相互佐证,可得出古代秘色瓷只有官府、贵族可以使用的结论,秘色瓷制成后需要进贡给王室,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通过不同的史料的相互印证,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进行史料辨析,客观看待历史事件,重视思考的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素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中,介绍了我国三大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顾历史,回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履行作为中国公民应有的义务,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树立。

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树立核心素养意识,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最终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使学生成为重思考、会思考、有情怀、重责任、促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汉 司马迁撰《史记·秦始皇本纪》 [M]北京:中华书局,2014.8

[2]李洪峰《中國廉政文化史》[M]故宫出版社,2014.3

[3]汪强《中国古代弹劾制度建构的四个关键期》[J] 廉政文化研究期刊,2016.9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民族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