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 青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高校应贯彻和执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效结合,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但仍然存在思政教学改革认识存在误区、改革表面化、改革力度不够等特点,这就需要高校深入研究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所谓“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讲述思想政治理论,鲜明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和使命的课程。“课程思政”则是将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调合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实现育人育才根本目标的教育理念[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更加注重显性的思政教学,在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目标中,通过公开地进行课堂思政知识讲授,帮助学生提升素质教育,并树立科学的“三观”,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素养[3];相对比,“课程思政”注重隐性的思政教学,因为每门课程都包含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个功能,“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较为含蓄的方式,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巧妙地将思政成分融入进来,并进行深入恰当地阐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此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可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以育人作为根本目标,它们相辅相成、同向同行。
思政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归旨。通过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着手开始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始终没有形成多个部门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局面。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对高校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我们应该以这一目标为指引,以“思政课程”为主导,将思政成分恰当的、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他课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核心在教师。教师只有增强思政理念,提高思政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等巧妙运用,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激发爱国热情,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2020年,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采用“辐射式”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中全面铺开。我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实现素质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突出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每门课程根据各自特点,以育人为价值导向,将课程中隐含的思政成分发掘出来,并通过专业特色、实践活动等途径,将课程讲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教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1 组织教师培训,深化育人理念,达成思政共识 学院先后组织全员教师参加多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课堂思政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责任人,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以及道德引领上起到决定作用。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政理念是关键。“课程思政”培训能够使教师深化育人理念,培养奉献精神,增强价值引领意识,将思政成分的发掘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开展思政大练兵,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 为了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我院于2020年10月举办了“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说课视频的形式,经系部初步选拔推荐出优胜者参加学院决赛,以此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增强教师的思政能力,落实育人育才根本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为社会铸造高素质人才[2]。
3.3 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和授课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每门课程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小组[4],采用听课学习、教研活动讨论的形式相互学习“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授课方法,对每门课程制定新的教学标准,并针对授课方法设计至少4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作为推广。
作为铁路院校,我院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结合铁路专业特点,发扬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自主创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铁道兵精神。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为学生讲授“詹天佑石像”的来源,让学生学习其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中国实现了从第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到如今“京张高铁”的跨越,在中国的高铁事业上又创建了新的勋章,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其家国情怀。
同时,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还应与其授课方法相结合。在铁路客运相关课程讲授过程中,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广,这些方法能将学生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做”,通过布置典型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督促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创设典型工作情境,采用情景模拟、小组分工、角色扮演等完成作业过程,提高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汇报分享,着重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这些授课方法,更便于培养学生热爱工作、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比如,铁路旅客运输类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些职业道德中的热爱工作、诚实守信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脉相承,教师不需要过分强调“课程思政”,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自身的思政觉悟,提高了自身的思政素养[1]。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如何更加适度、有效、巧妙地在课程建设中实施思政教育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中,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归旨,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用思政素养填充自己,使思政意识入脑入心,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成分。只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课程思政”,从职业素养、教学理念等方面塑造学生品格和品行,弘扬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锲而不舍、自主创新的品格,才能使课程思政真正让师生受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