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论翡翠发展与文化

时间:2024-08-31

孙娜娜 刘大平武甜甜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 西安712046

2.陕西省宝石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陕西 西安712046

自古以来,玉石在人们心中就有着至高地位,民间自古流传“黄金有价玉无价”,可见玉石的稀有与珍贵。在章鸿钊的《石雅》中,对玉石的解释:“玉,石之美者也。”即美丽漂亮的石头都可以称之为玉,而翡翠则凭借自身美丽被称之为“玉石之王”。在中国,这种盛行自明清以后,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现在,由皇室到民间,人们对翡翠的热衷已经演化成全民运动。而在近几年,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翡翠本身所独有的魅力,使得价格疯涨,广受追捧。

1 翡翠定义

翡翠的定义一向也有着诸多争论,各个时期不同学者对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主流包括由欧阳秋眉提出的广义定义:“由辉石类矿物为主(含量大于60%组成,具有细粒镶嵌结构的玉石”,以及在国家标准中提出的相对狭义定义:“翡翠是以硬玉为主(含量大于80%的玉石。在本文中,为了更好的阐述翡翠特征,笔者采用欧阳秋眉提出的翡翠定义。

2 翡翠产地

在市场上作为商品流通的翡翠主要来源于缅甸,而由于地质环境及成矿环境的相近,在危地马拉、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也有翡翠出产,其中危地马拉是除缅甸之外的最大产地。

3 翡翠文化发展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但翡翠有确切证据的文化发展仅有500余年,但由于其特殊的质地与色彩,在我国玉文化中独占一席之位。从古至今,翡翠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民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翡翠颜色多变,色泽晶莹,质地圆润,颗粒细腻,娇而不艳,见者无不迷醉于此,因此衍生出丰富的翡翠文化。根据翡翠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市井文化时期、宫廷文化时期、名人文化时期。

3.1 翡翠发展——市井文化时期 由于我国古代汉字表达常有虚指之意,因此“翡翠”二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时间较早,但表达出能与现代“硬玉岩”准确对应意思的文献目前学术界认可为明代徐霞客(1587-1641)在书中提到的“翠生石”,《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既而辞吕,观永昌贾人寶石、琥珀及翠生石诸物,亦无佳者。”因此可以判断最晚在明代末期翡翠已经流传进中国,但是大规模的使用仍经过了长时间铺垫。

清代关于翡翠的记载较为零散,杨伯达记叙了1999年曾在腾冲见到了“李老儒人墓”(顺治二年)出土的翡翠手镯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翡翠在相关文献记载中出现极少,到清代纪昀所著《姑妄听之》(1793年)写到“记余幼时…则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以此看出翡翠在纪昀时代的价值变化;虽然如此,30余年后陈性在《玉纪》中仍然以翠为石,翡翠依旧没有在文化上得到文人阶层的认同;同时期的阮元(1764~1849)创作的《翠效乐天乐府》中提到“…今有骠国玉;朝廷不宝之,此玉入流俗。色不尚白青,所贵惟在绿;炫以翡翠名,利欲共相逐。佳者比黄金,价更倍五六;……粗皮皆碌碌,若可见其腹;或判卞和足,几于抱玉哭”,以此可以看出翡翠当时在市井中受到的喜爱及现代翡翠“赌石”的渊源。

3.2 翡翠发展——宫廷文化时期 慈禧时期,对鲜艳欲滴的绿色翡翠尤为喜爱,反而对当时国人和君子喜好的白玉并无太大兴趣。慈禧曾不断向织造、盐政和各地海关索贡;清宫造办处按照她的旨意制作了大量的绿色翡翠首饰。档案记载“谨将遵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清单恭呈慈(即慈禧)览绿玉扁下至簪四对……绿玉溜六对,绿玉戒指六对……”等。当时淮关、江南等处对内廷的摊派都叫苦连天,粤海关亦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的容文中呈表难处是的发绿玉本出缅甸,白玉亦非粤东所产……。”上述绿玉即指翡翠玉石。光绪末年,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目前我国现有的清代翡翠玉器颜色多为绿色,种类多为慈禧太后特别偏爱的饰物或是观赏类玉器,而非一些国之重器的玉器品种。由此可见翡翠成了慈禧时期的玉石新贵,正式从民间步入宫廷,由于慈禧对翡翠的迷恋促使翡翠成为当时真正的“皇家玉”,同时也带动了翡翠的民间消费热潮,一时受到了全社会的追捧。

3.3 翡翠发展——名人文化时期 慈禧之后,翡翠正式被纳入我国玉文化的大家族之中,且有了自己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受众,此时名人所引领的效果更为明显。民国时期,宋美龄延续着慈禧对翡翠的爱好和追捧,对翡翠极为钟情。建国后,我国著名玉雕工艺大师王树森先生念念不忘的高档翡翠原石“三十二万种”露出水面,经过国家批准,王树森带领当时的一批玉雕艺人花了6年时间对其进行了加工,最后成为“四大国宝”--四海腾欢、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岱岳奇观,是我国传统玉雕工艺的集大成者,工艺精湛,美不胜收。

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翡翠在现代已经渐渐替代了和田玉的地位,成为了中国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主流文化部分。

4 结束语

我国八千年来的玉文化传承与发展,既影响了翡翠文化,也发扬了翡翠文化,而同样翡翠文化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翡翠爱好者越来越多,理解、传承、发扬翡翠文化是使命也是责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