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艳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时自主表现和有创造性的表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要引导学生平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做好观察记录,有了这个基础,习作素材才会像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地流出。
关键词:习作素材、观察方法、观察记录、习作指导
为何众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或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方法指导,忽略了写作素材的来源,学生写作时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课堂教学,忽略了课内方法指导与课外生活体验的结合,纸上谈兵谈起来容易,学生写起来内容空乏;三是学生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都不深刻,习作内容就变成了“无病生吟”或“为赋新词强说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1]那么,要小学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引导学生平时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写作灵感才会像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地流出。
一、习作素材源于观察——源头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那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生活,需要细致观察,也需要理性思维,并从中得到大量生动而宝贵的文字素材。结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各单元习作内容安排来看,三年级上册习作第一单元写“猜猜他是谁”,要观察一个同学;第二单元写日记,可以写观察日记;第五单元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观察生活;第六单元写“这儿真美”要观察景物;第七单元写“我有一个想法” 要留心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我的植物朋友”要观察植物;第六单元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三年级上下册教材編排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目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世界,积累生活素材,有新内容可写,使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习作指导源于观察——活水
100%的三年级学生知道观察就是仔细看。而从哪些角度来进行观察?三年级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认知是模糊的。那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三年级习作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于漪老师曾说:“观察,不只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 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2]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指导三年级学生习得观察方法。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如何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学会观察方法,习得习作方法?我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1. 课内教师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抛砖引玉
抓住事物特点和抓住事物的变化是两种有效的观察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五单元课文与习作例文,掌握了课文的观察方法之后,我在课堂上给出要观察的实物,请同学运用已经学习的观察方法说一说。比如:我布置学生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来学校。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水果要按一定的顺序:先用自己的眼睛看形状、颜色,说一说形状与颜色;再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触感;接着用鼻子闻一闻,说一说气味;然后用舌头尝一尝,说一说味道……边观察、体验,边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抓住水果的特点逐一介绍果 皮、果肉、果核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特点。最后我要学生把自己说的水果的特点按观察顺序写下来。水果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在教学上,通过老师传授的观察方法,确定了作文对象,并引导学生们边观看,边感受,边创作,大大减轻了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作文也成为了一种既简单又愉悦的事情。
2. 课外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学以致用
通过抛砖引玉,学生习得观察方法与习作方法后,结合第五单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习作,我设计了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从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内容、观察发现、观察评价等方面给学生详细的指引。我利用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去校园观察植物,指导学生观察的角度与方法,做好观察记录。周末布置学生自己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由此,习作教学我实现由帮扶到放手,由练习到巩固,由课堂到课外的过程。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写作的强烈兴趣爱好,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思索、练笔的主观积极性。
三、习作热情源于观察——延伸
为了培养三年级学生喜爱写作文,增强三年级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并乐于和别人分享写作文的喜悦,就必须解决在三年级习作开始阶段,孩子积极的情感活动——唤起学生体验生活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对研究日常生活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励学生不断通过观察、实践,逐步形成写作的良好习惯,进而热爱生活,乐于写作。我在课堂指导学生习得植物、动物、景物的写作方法后,继续引导学生在课余种植物,如:种植豆苗、葱、姜、红薯、胡萝卜、西红柿等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蔬菜、水果。建议学生征得父母同意后,养容易照顾的小动物,如:小金鱼、小乌龟、仓鼠、鹦鹉等。要学生每天观察与照料自己种植的植物与小动物,并记录下来,写观察周记,这样学生不仅拥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写作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同时他们也对生活、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究,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也随之加深,
通过三年级习作教学实践,我跳出了传统习作教学模式,习作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与学生一起遨游在广袤的生活里,去发现、去体会、去感悟。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发现学生探究动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如:绿豆泡到第四五天为什么会发臭?含羞草为什么会合拢叶子?小兔子、小猫的眼睛在夜晚眼睛为什么会发光等问题。有的学生经过自己研究,写变化的科学原因;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内心的猜想。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流露出或喜欢、或担心、或钦佩、或感动的情感。写作不再枯燥、不再无病呻吟,不再是纸上谈兵,写作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灵动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什么?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习作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悦纳自我,积极自信!”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2,01(01):23
[2] 于漪.从生活中取材[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