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文学教学的课程思政要素分析

时间:2024-08-31

摘要:网络文学阅读在大学生当中非常流行,并占据了相当规模的阅读时长,是大学生阅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活以至价值塑造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课程是发挥网络文学积极作用的前沿载体,课程组织者要清晰研判,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找对课程思政基因,组织思政元素的链式传导,积极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将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热爱生活的情绪贯穿其中,深入理解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理性看待网络文学热潮,构建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金字塔。

关键词:网络文学 教学 课程思政

2015年,网上热传一组漫画图片,名为“我因网络文学而被文化歧视的16年”1,历数了1999年以来网文阅读经历,深感亚文化的受歧视状态,时至2021年,不少研究者都关注到,大学生的阅读口味在近十年发生了鲜明的转向,由纸本转向网络,由严肃文学转向通俗文学,由传统通俗文学转向网络文学,由阅读到收藏的行为指向转变为更复杂的综合阅读体验活动。

在这个含义丰富的转变过程中,高校逐渐开始设立网络文学类的课程,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找准教育需求,准确定位,积极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与当代大学生一起把握时代脉搏,深化人生追求。

一、网路文学课程的思政目标设定

课程是深化阅读成果的主要载体,不同的预设催生了不同的授课目标,“欧阳友权团队的探索侧重于本科课堂教学层面的创新,那么北大邵燕君团队更侧重于对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引导与监督。”1通过课程建设,能够解决个性阅读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少问题,在文学体系中认识网络文学,这是课程的基本定位。最显而易见的三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一是进行理论问题及价值观的建设;二是拓宽网络文学体系的认知;三是加深网络文学评价及社会贡献值的判断。

开展网络文学课程的思政目标教学,要厘清课程任务,挖掘每项任务内涵的思政链条,关注思政链组织,即知识、传导及评价三环节,知识即创作主题、创作观、情节塑造、产业发展上的解读。传导即课堂授课环节,建设翻转课堂,加强分享互动,鼓励创作体验。评价学生的认知经验及课程习得,设置过程性、开放式评价管理,以学生“获得”为标准,进行成长性评价。将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热爱生活的情绪贯穿其中,深入理解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理性看待网络文学热潮,构建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金字塔。

二、网络文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链组织

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关键在于教学设计,“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3,非常明确的指出了课程思政的共同属性,点清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1

(一)建好内容知识链

1、课程的理论问题及价值观的建设任务。这是课程的首要建设任务,网络文学内容庞杂,如果缺少价值观和理论的指导,这样的阅读往往失于浅薄并且易入歧途,对于塑造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主要是创作理论、传播理论、接受理论、教育理论,牵涉到网络文学创作与大学生就业岗位变迁的关系,文学创作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推动关系,网络文学批评与文化筛选机制,大学生网络文学行为合理性判断等等,这些都是课程要重点解决的理论知识,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丰富的理论指导下,大学生的网络网络文学阅读行为将富于思辨,具备相应的阅读深度。

2、将网络文学置于文学体系中加以认知。将网络文学放在文学长河中加以认知,理清网络文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梳理网络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网络文学创作所呈现的面貌与中国通俗文学的传承关系,避免将网络文学视为异端,在系统中认知网络文学的存在,将赋予网络文学新的认知角度和更加客观的理解,同时把握住网络文学长于叙事的中心特点,把握其草根文学创作对精英文学创作的拨正和补充意义,把握其灵活的创作形式和丰富的产品转化方式,对社会精神产品创造的积极意义。

在经典文学的对照下,网络文学本身所具备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就显而易见了,网络文学相对缺少精巧的结构,内容繁复庞杂而逻辑相对混乱,缺少对时代精神的深层把握,阐述时失之于轻浮浅薄,在休闲式的文化消费中消解了深度,缺少对人性的烛照,这些都需要客观加以评述。

3、加深学生对网络文学评价及社会贡献值的评价和判断。就目前来看,文学批评界并不认为网络文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疆域的存在,对文学的批评,同样适用于网络文学,但需要加入潮流化和时代化的特征。在网络小说的文化产业价值上,也要做出客观的判断。“也有学生认为网络小说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还有学生站在加强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认为网络小说之于中国的价值如同动漫之于日本、好莱坞电影之于美国,可以加强中国的文化输出,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力量。”1网络小说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值得相关课程在组织过程中加以研究彰显。

(二)理清课堂传导链

1、建立翻转课堂。翻转課堂能够极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热情,也是进行网络文学课堂授课的有效手段。“综合网络文学本身的特点和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情况,打通线上线下的平台,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文学课程有着很好的适配性。”1有大规模阅读经验为对象的学生群体在主题讨论、评价交流、专题展示等各个环节都易于组织,加之网络文学本身即存在于网络,自主学习极为方便,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效都得到了保障,运行十分流畅。

良好的阅读基础是建立翻转课堂的最优保障。“郭文玲对大学生最喜欢的书调查显示,奇幻、悬疑、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占据前几位。戴莹、杜叶龙、周玉艳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12 所高校 2016 年图书借阅榜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盗墓笔记》《解忧杂货店》《冰与火之歌》等推理型、科幻型、戏说型小说榜上有名。”1笔者连续两年对本校参加《网络文学选讲》课程的10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现场调研,情况大致相仿。95.31%的学生喜欢小说阅读,10.9%的学生喜欢阅读诗歌,18.75%的学生喜欢阅读散文。综合两年的推荐榜来看,《盗墓笔记》受到大学生的一致欢迎,人气极高,《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遮天》等经典网络文学代表作同样在大学校园拥有大量的读者,学生喜爱的小说类型排名如下:玄幻、言情、科幻、灵异、武侠、耽美同人、二次元、其它、军事,这和各类网络小说推荐榜单的排名基本一致,缺少大学生群体的阅读口味特质,显示了读者的年龄段特质、性别特征,但缺少身份识别。

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对象,包含了大量的筛选原则,这些都是思政要素起作用的地方。仔细来说,作品传达的价值观与审美情绪,语言的使用,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在影视剧、周边产品的转化等等,都需要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文学史观,用唯物的历史的评价法来认识作品,合理接纳作品表达的时代内涵,立足全球,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兴盛和发展有理性的判断,科学定位个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坐标。

2、课堂教学的关键传导环节分析。

大学生们在阅读时间和阅读载体的选择上,呈现了数字阅读和休闲式浅阅读的样貌,有着十分鲜明的浅阅读特征。笔者在对本单位200名学生的调研显示, 85.41%的学生每天花在网络阅读的时间是2小时以下,超出10%的人阅读量在1000本以上,近一半学生的阅读量在一百本以内,阅读载体排名前四位的是手机、电脑、纸本、阅读器,对比同时期图书馆的人均借阅量来看,大学生已经将大部分的阅读时间奉献给了网络文学。

这样与一般网民十分类似的阅读状况正是高等教育担忧之处,阅读是力量之源,反映了时代的气氛与文明的程度,大学生要担当谋幸福创未来的历史使命,就要善于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创造性的转化知识,变浅为深,建设大学生阅读的层级结构,这个引领过程正是网络文学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实现课程思政价值的主要途径。

课堂授课过程要把握两个层次,一是要对“浅阅读”进行深分析。“(网络阅读)限制了大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形成整合在读文字内容独有的心理图式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与加工创新,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阅读质量的提高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2浅阅读是网络阅读的共性特征,也是网络文学进入课程之后必须重视的课程任务。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分析,体现在要以创作理论解释创作现象,分析“浅”文章的“深”背景,从审美的高度来认识网路文学的价值,进行艺术批评。

二是要利用作业再次梳理价值观,积极回溯课程重点,反馈授课实效,以作业的形式完成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互动,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让休闲式阅读体验成为深入思考的开端,可以借助与经典文学的对照性阅读等方式,增强学生从现象看本质的理论把握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和批判,接触并尽量掌握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从治学中学会看社会。同时要积极开展课程满意度调查,鼓励学生进行网路文学创作分享,以期在今后的授课中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时代,更好的传递课程的价值观。

(三)把握课程评价链

在阅读理由和阅读影响力的判断上,大学生群体是理智而富于距离感的。大学生给出选择阅读的理由依次为,娱乐消遣、方便阅读、经济实惠,在阅读影响力的判断上,大学生们认为网路文学阅读的积极影响在于放松心情、提高文学素养、拓展知识、丰富涵养,而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危害身体、影响价值观、影响学习、思维同化,从这两个排序可以清晰的看出,选择网络阅读的初衷在于休闲,作用在于放松,最大的隐患在于健康问题,网络阅读以精神快消品的方式存在,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保持着合理的距离,既有投入,也有疏离,网络文学阅读处于大学生精神金字塔的中下端,是重要的组分。这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构建合理的阅读梯队,建立符合大学生角色期待的阅读体系。并做好大学生活的合理规划。

1、进行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综合表现,分别予以打分,衡定各个环节的分数比值,进行最终成绩的确定。

2、进行成长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分享,观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原创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的为积极成长型,能够纠错纠偏,改正不良习惯、更新认识的为学习成长型,这些都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可以体现在课程成绩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授课过程中。

总的来说,网络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离不开对宏大的时代叙事的关照,离不开对具体对象的生动分析,离不开对教育职能的不断思考,建好课程,传递核心价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接触社会、融入时代,是每一门课程的使命,对于网络文学相关课程而言,显得尤为急迫,需要教师大胆开新课,不留空白,持续领航。

参考文献:

[1]网络文学https://www.doc88.com/p-5106234665245.html,【EB10L】(2015-04-15)(2021-03-01)

[2]童娣. 網络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2018(1):118.

[3]王学俭 石 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20(2):35.

[4]***.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文献出版社(北京):162.

[5]苏晓芳. 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调查与研究,教育评论[J].2018(3):128.

[6]张玲. 网络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文学教育[J].2019(6):98.

[7]林玲. 大学生浅阅读的基本特征、深层原因及应对策略,中国出版[J].2018(17):31.

[8]王健.陈琳.景红娜. 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调查及其指导,中小学电教[J]. 2010(5):39.

作者简介:闻彦(1977——),女,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毕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研究。

本课题为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的思政引领研究”(2020SJB0709)成果,主持人闻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