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现代经济文明下的传统礼仪传播路径探究

时间:2024-04-24

张 媛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3)

一、商务礼仪的社会价值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其内涵描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的提高,尤其强调了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礼仪具有“成风化人”的功能。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主要目标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协力:第一,积极推动礼仪教育;第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养;第三,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在社会交往中,处处体现着商务礼仪的重要价值。首先,在商务交往中,使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促进了商务合作;其次,通过商务礼仪,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尊重、友善、真诚、自信等情感和特质;再次,商务礼仪可以推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它还能维护企业和个人形象,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为经济健康发展助力。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国家生力军的大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商务礼仪,才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引领下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

二、中华传统礼仪的社会价值

***总书记对于建立礼仪制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对中华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做出肯定,他指出中华文化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提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对于礼仪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照搬西方礼仪制度既不能匹配我国的国家特色,又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因此需要从礼仪制度开始融入我国传统优秀礼仪文化,以此为制度根基,结合当代社会经济体制,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现状、适应未来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礼仪制度。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这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史的了解,养成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彰显国家形象,激发国人的归属感,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五十六个民族共同体意识,加深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还有利于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国文明史的理解,弘扬中国文化,树立大国文化意识,在实现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增强国人的归属感。从制度到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彰显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既包含了历史性又彰显了时代性。结合“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的礼仪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开展商务礼仪教育,传播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传承性、文化性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对于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中华传统礼仪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思政意义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其生活、学习的环境,除了先天因素,更关键的是后天的影响。优秀中华礼仪传说与故事对国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说与历史故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这些故事中许多都涉及礼仪教育,如负荆请罪、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千里送鹅毛、精忠岳飞等都渗透着优秀的价值观。传统礼仪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礼仪思想、树立礼仪行为、示范交往礼仪,从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有助于引领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礼仪除了要求自我有良好的仪表、仪态、行为素养,更要求人与人之间交往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个人成长,是个人与社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是从动态角度分析社会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强调了它的主体是人,对象是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行为是相互联系、交流和交换。它的外延不仅指与陌生人打交道,更多是指邻里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家族之间的关系等。在处理这些社会关系时,遵循礼仪的基本规范,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教养。传统礼仪教育在社会交往教育中包含了冠服礼仪、餐桌礼仪、交往礼仪、商务礼仪等。礼仪教育可使人懂得相应的社会交往准则,使社会交往更轻松,社会关系更和谐。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授融入大学礼仪教育中,让传统礼仪文化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古今有机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其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精华,让学生正确省视不同社会体制下的不利于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礼仪行为,使大学生领悟到传统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内塑个人时代形象,外强社会交往素质,协助大学生更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角色。

3.有助于塑造大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

礼仪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现在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未来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讲,这种精神非常重要。在学习生涯中,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为国家建设之希望的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经过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从古至今我国的礼仪文化产生根源及发展,体味历史上圣贤之人的高尚品德、正确道德观念以及为人处事之道,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在创新下人才培养的路径

1.在礼仪与商务礼仪概述部分的融合

本部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学习礼仪的意义,熟悉商务礼仪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了解礼仪与商务礼仪的产生及发展历史和时代特征。在讲述礼仪和商务礼仪的产生及发展时,可以结合以下内容讲述。上古时期,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周礼》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讲述礼仪的专著,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产生的基础。之后的《易经》和《诗经》也涉及礼仪。春秋之后,孔子对于“礼”的看法在《礼记·礼运》篇记载:“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在天、地、鬼神、丧、祭、射、御、冠、昏(婚)、朝、聘等方面对礼仪有了归纳和研究,进而提出“圣人以礼示之”,才能使“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在这部著作中研究对象主要是战国贵族在生活各场景下的礼节仪式。“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孔子在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研究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孟子将孔子的礼仪文化思想加以发展,认为人性本善,讲究“舍生而取义”“以德服人”,提出“四端”说,肯定了礼仪的重要作用。荀子提倡性恶论,在此基础上倡导“隆礼重法”,他在《荀子·富国》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提出“人无礼则不生”;认识到“礼”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仅“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而且“国家无礼则不宁”;肯定了“礼”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事无礼则不成”。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发展、消亡,每个朝代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礼仪文化,历代典籍中也记载了关于礼仪的理论和思想,如西汉的《汉书·董仲舒传》、唐代的《礼经》、宋代《二程遗书》等。通过这些中华礼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礼仪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礼仪文化与社会历史文化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2.在商务人员基本礼仪部分的融入

本部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仪容礼仪、服饰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的要求与技巧,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仪容仪态、优雅的言谈举止对于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掌握这些内容和技巧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我形象气质和综合素质。在仪容礼仪和服饰礼仪讲授中,介绍中国历代妆容和服饰特色,在给学生观看历代有特色的服饰图片的同时讲解与之匹配的社会经济文化知识,如商周贵族的窄袖织纹衣,战国时期楚国贵妇的直绣罗单衣,秦汉时期男子的曲裾、直裾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袖衫和缚裤,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披帛女服,隋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胡服,中唐的襦裙、披帛,晚唐钿钗礼衣等,让学生们通过中国历代妆容和服饰制度、仪表习惯,加深理解礼仪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反应时代特征的特点。

3.在商务交往礼仪部分的融入

本部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见面礼仪、往来礼仪、宴请礼仪、通信礼仪、位次礼仪的要求与技巧。这一部分内容是场景化、情境化的礼仪知识与技能,实用性非常强,学生需要详细掌握这些场景下不同的礼仪要求和做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举办中华古诗词咏诵会,让学生探寻古诗词里关于场景礼仪的优秀传统。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渭城的青青客舍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诗中对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没有用悲伤的词汇描述,却体现在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文化中;明代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孩子对家的思念,用写信的方式与家人保持联系、让家人安心。还有许多描述中国传统节庆的诗词,如描写重阳节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用“独在异乡为异客”营造了节日孤独的场景,而“遥知兄弟登高处”则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副古人重阳节齐家登高的礼俗情境。描写春节有王安石的《元日》,在爆竹声中除旧岁,展示了用桃符辟邪迎新的春节礼俗。描写元宵节有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前两句描述了元宵节观灯闹夜的民间礼俗,后两句透露出元宵期盼合家团圆的礼俗。描写七夕的有林杰的《乞巧》,描述了七夕节时家家户户一边赏月一边对月穿针的习俗。还有描写宴请、往来见面礼仪的许多古诗词,都可以为学生展开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礼仪画卷,增强趣味性和情境性。

4.在商务活动礼仪部分的融入

本部分教学目标为商务谈判礼仪、商贸服务礼仪、商业仪式和会务仪式礼仪、求职礼仪的要求与技巧。传统文化中“德”是“礼”的思想根源。以德为本的思想,影响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价值评判标准。作为外在的“礼”是人们衡量“德”的重要标准。人们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在讲授“德”与“礼”的结合部分时,可以选取求职礼仪为例。求职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迈入社会的重要门槛,掌握求职礼仪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毛遂自荐”的故事,让学生看到毛遂瞅准时机,在上司万分危机而又没有对策之际挺身而出,获得“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用自己非凡的才华和自信找到了用武之地。冯谖作为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协助孟尝君采用“狡兔三窟”之计巩固地位,他不急不躁、高瞻远瞩,暗中为自己创造机会,最终得到认可。“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展现了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对于求职的重要性。这些传统故事给大学生求职带来启迪,也让学生了解职场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真正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对自己“德”的塑造,为未来迈入职场做好“德”与“才”的两手准备。

5.在涉外商务礼仪部分的融入

本部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涉外商务礼仪的原则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商务礼俗。在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当今,中华礼仪文化是守护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道坚实壁垒,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互相影响着。随着世界各地交往的密切,我国许多礼仪深受西方礼仪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要使中国礼仪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国人首先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平等的发展观念看待和学习西方的传统文化与礼仪文化。另一方面,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和礼仪是不明智的,同样,全盘接受也是不明智的。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促使大学生学会体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寻本逐源,避免全盘否定或者全面西化的两极化思想,在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之后更加坚定爱国之情。

结 语

在《商务礼仪》课程中,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植入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中,让中华历史文化得以延续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礼仪综合素养,在推动社会风尚改进的同时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适应新环境、新发展,必然会让中国传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协力社会安定团结,这也是高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所在,更是现代经济文明下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