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从***的各种重要讲话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想与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合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也有力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从思想理论到精神内涵都能够实现良好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舶来品”,其与东方文化从根源上讲分属不同的文明之流,然而,表面上的异质多元性掩盖不了二者对于社会历史发展乃至对人自身的思考的这一本质。因此,即使是作为东西方各自文明的思想与文化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二者依然能就许多问题的探讨与思考形成默契与共识。虽然,从二者各自的哲学思维追溯来看,西方哲学思想善于从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为出发点来进一步探寻人本身的问题,例如,西方历史早期的思想家总是由对世界构成的元素的追问逐渐转向为对人类社会与发展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于由人自身为出发点的思考,既通过自身的修炼与完善,进一步“推己及人”,作用于政体的改进和社会的发展,并将其与自然和“天道”相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当中并未出现如西方那样的自然科学思维和概念体系,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对许多问题的探讨,与西方古代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皆有相融之处。西方早期思想家阿那克西美尼就曾指出,世界是由“气”所组成,中国古代思想当中也有“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的表达,即是说世界万事万物皆以“气”为本,皆统一于“气”,这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相契合。虽然,就当今来看,中西方古代关于对世界的朴素唯物主义认知存在一定的狭隘与片面,但是,这种将物质性作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础的思想,却恰恰迎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为前提,而其差异性和多样性又以其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的思想。
另外,马克思主义当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也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诸多阐述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充分看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刻而有力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把“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并时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中国古代,也有“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富民乐民”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观念相符。
作为东西方不同源流的思想与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所共有的精神特质,恰恰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气质与境界追求。
具体来看,首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并不是仅仅作用于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事物和现象的独特理解与解释。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的是以辨证性和实践性的思想原则来致力于对世界的解释和改造。同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历来秉承着兼容并蓄的原则,努力汲取和吸收宗教文化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精义,并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使其逐渐圆融和统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尤其重视人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即人的本质”,而其中“劳动”是指人们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而中国古代尤其推崇“知行合一”的思想,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再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具备超越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精神延伸性。马克思主义当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等等,这些深刻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对某一特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了解与概括,而是延伸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同样,中华文化之所以得以传承千年而经久不息,也正是得益于其历史延伸性与传承性。以中华文化当中所崇尚的人的修养来讲,冯友兰先生曾经提出的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洞悉了人的自身修养和精神层次的高低,这种深刻的思想同样也超越了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始终作用于对人自我认知和发展的洞见。
仅仅只靠与中华文化在理论与精神上的融合,还不足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开花结果”的养分,真正由理论与精神向现实的不断转化,还有赖于扎实而牢固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
正是基于这一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理论和精神追求将得到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向来具有最为鲜明的实践品格,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本身便是实践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恰恰正是其实践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实践旗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是基于以实践方式对社会现实的有力变革和开拓实践新境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也一定是在实践层面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这一现实需求上的回应。
实践的过程能够给予理论和精神层面的不断要求与进步,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能够给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以及历史舞台,不断激发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优势,并持续显现出二者之间更为核心与多元化的影响机制,在持续发展的进程当中,营造出更贴合于时代特色,更具有时代内涵的造福中华民族与人民群众的新思想和新理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