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时间:2024-08-31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 新泰 271200

引言

体育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会对小学生将来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因而针对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就目前形势而言,小学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相对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另外,小学体育教材当中的部分专业术语,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会感到抽象难懂,进而生出畏难心理与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挫伤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体育教师应当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喜爱上体育运动。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合作。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现实,有不少学生不爱跑步,甚至会在心中抵触并抗拒跑步,也有不少学生在跑步中途就退出跑道。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采取4×100米的接力跑步方式,使学生可以自己组队,使学生的个人荣誉和团队荣誉绑定在一起,学生就会产生团队责任感与团队荣誉感,提升跑步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教师要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合作与互助精神。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跳绳时,教师可以使学生自由组建队伍,或者实施男女随机分组。在选派一名学生实施统计,记录所有小组的跳绳总数,看看哪组数量最多,针对最后的冠军,教师应当给予其表彰奖励。通过运用该方法来讲授跳绳课,能够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能够依靠亲身经历,感受到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收获,还能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

第三,要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与平衡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齐心协力带来的喜悦。学生会更愿意投身于更多的体育类活动,使其体育精神得到强化[1]。

二、培养小学生的坚强意志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力度。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当依靠艰苦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以此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体育教师应当学会因材施教,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切勿悖离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应当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实际状况。

另一方面,要在体育教学当中,科学地组织相关体育活动,诸如跳远、跳高等活动,以此锻炼其意志品质。通常情况下,部分小学生会产生畏缩、消极以及恐惧等心理,教师需要掌握这些情绪出现的原因,据此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

例如,在讲授跳高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比赛可以这样设置:每名学生可以尝试练习三次,取其中的最好成绩。最后分数最高的学生便是优胜者。受好奇心的驱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立定跳高中,在动作方面的缺点,反思怎样才能跳得更高。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优秀学生的动作,掌握其跳高的技巧与方法。通过组织这类比赛,可以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参与热情,使其在每一次比赛中获得收获。针对胆小畏惧跳高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地降低跳高器械的高度,加大跳高架的宽度,也可以将跳高器械中的横杆更换为橡皮筋等设施,逐步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鼓励其勇敢参赛。

通过开展这类趣味性较强、挑战性较大的跳高类比赛运动,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快速有效掌握跳高的动作技巧;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果断勇敢、自信坚强等优良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锻炼了身体素质,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

三、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精神

小学阶段的体育运动,应当着重体现出趣味性特点。在体育运动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体育精神,遵守体育规则。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不断完善体育制度与规则,才可以有效确保体育运动能够正常进行下去,才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实施统一规范与管理。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行动执行力较为散漫,教学难度较大。为此,教师需要适当加大规范力度,对其进行约束管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四人三足类游戏活动,在此期间,组织学生齐喊“左右左”口号,随后迈动“左右左”脚步,使学生牢记口号,按照先后顺序迈动脚步,倘若有学生违背了规则要求,就会破坏整体协调性,影响团队发挥。通过组织这类游戏活动,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投身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小学生在团队当中的配合观念,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锻炼其遵守纪律、学会自制等意志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组织的体育类游戏活动,应当满足不同年龄小学生的需求。诸如踢毽子、跳绳与跑步等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然而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应当讲明游戏规则。另外,还应当制定相关奖励与惩罚措施,使学生能够有效认识游戏规则,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精神[2]。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培养小学生体育精神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科学合理地实施培养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体育精神有效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