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新航路开辟之航海文化在涉海院校的传续

时间:2024-08-3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言

中国四大发明相继传入欧洲,为14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必要条件。伴随新航路的开通及拓展,分散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使经济、文化等具有世界性。借助海洋这一共有的路径,往来于世界各地的船舶,不仅有显性物质的运输和贸易,更带有隐性物质——文化的传递。在当代涉海院校的校园文化传播之时,更需注重蓝色基因的传续;更需注重航海文化的凸显。

1 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的词语,出自于《易经》,即“观乎人文化,以化成天下”,其本身即含有抽象性的概念。郑延峰等将其归纳为人类社会现象和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学习与发展的总和[1]。郭莲基于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2],将其概括为六种定义①。王威孚等将其分为广义、狭义两种文化[3],两者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发展、实践创造等过程的一种客观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文化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思想。②既具精神力量,也具物质力量,并能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文化是人类族群因共同需求而创造出来的,并赋予其包含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意义与功能。

2 新航路开辟及文化传播

2.1 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中国四大发明沿着“古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陆续传入欧洲,大大地推动着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8世纪,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为欧洲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3世纪,火药和指南针相继传入,火药改变了欧洲革命的最终结果,指南针为环球航行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15世纪,印刷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为此一个新兴的社会制度诞生:资本主义。资源匮乏的欧洲各国,为满足快速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急需新一轮的原始积累。加之传统商路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隔,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开始重新寻找通往中国和印度的途径,此时新兴资本主义已具备开拓新型市场的前提和能力。

2.2 文化传播 文化最大特质就是极具渗透性、传承性。借助古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和便利,往来于此的不仅仅是丝绸、香料等经济贸易,不同的信仰、理念、文化也渐渐融入商路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以此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往来的商人、使者及留学生等,也带来不同的文化和信仰,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与开拓,工业革命的爆发,促使沿亚欧大陆、太平洋及印度洋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系,转向欧美、大西洋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系。因此,西方世界借助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无形的意识和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普世价值观和文化思想,并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变。

3 航海文化及校园传播

3.1 航海文化 航海文化是指在长期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文化与航海交织,意识、技术、贸易随船舶一起远航。随着海洋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备受重视,航海文化即承载着航运强国的内在精神,也是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内生动力。

党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推动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和海洋权益维护等协同发展。经略海洋、发展海洋;走向深海、走向深蓝,离不开规模庞大船队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的航海人才队伍,更需要注重航海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3.2 航海文化在涉海院校的传续 航海文化具有其独有的历史性、特色性。针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如同血脉一样,储存着一个民族的共有记忆,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共同述求;必须从其中找寻到可以称之为自信、自豪、因而成为自觉、自强的“魂”和“根”,才能在未来为国家和民族提供精神指引。[5]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有效的助推文化传播,也是航海文化传承的保障基地。校园是学员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树立学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园地;也是培育学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园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航海文化传播,营造极具航海特色的职业文化氛围,以弘扬航海精神和大国航海工匠精神为目标,促进航海科技、航海文化艺术及海洋意识等文化的传续。

以航海化的校园环境、半军事化的管理要求为文化建设的基石,让航海信息和航海活动融入到航海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以主人翁的精神学习和传播航海文化,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让“蓝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建设独具航海特色的校园环境,让航海学员从点滴之处接受航海文化的熏陶,让航海精神和航海意识“内隐外显”。

4 结语

海兴则国富民强,海衰则国弱民穷。通过学习、宣传和传播航海文化,增强航海学员对航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航海文化自信。让蓝色基因融入蓝海文化之中,为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为培育新型航海工科人才注入“根”和“魂”。

注 释

① 六种定义:描述性、历史性、规范性、心理性、结构性和遗传性定义。

② 李成旺.《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M].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