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时间:2024-08-31

张瑞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随之而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与旅游市场的需求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供需矛盾”逐步凸显。因此,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培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泛研究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高等院校-企业联盟合作平台,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力求探索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人才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旨在传授学生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强调旅游管理专业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要认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文章简述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智慧旅游”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旅游业,并渗透于旅游业的每一处,大数据分析、智能客户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旅游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旅游业并获得良好发展的显著产物。由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旅游业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往的游览观光,而是倾向于多方位的体验,由现代旅游业所引申出的相关产业层出不穷,比如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探险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其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跨学科培养的新要求,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除最基本的旅游管理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业务能力,还应该学习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的旅游管理素养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素养,才能为旅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保证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2.1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能力的匹配,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组织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政治素养,为促进两者的融合奠定更好的基础。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由于旅游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校输出的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地传授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在旅游业国际国内形势的倒逼下,教师不能再拘泥于传统,仅仅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观念,牢牢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他们,使其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一代的“追梦人”。另一方面,师德师风教育从来都是各高校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职能,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开展,个别缺乏师德的教师也给学校甚至整个教育行业抹黑,这既不利于学校的招生就业,更谈不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程思政不断取得新成绩的今天,要全面实施师风师德一票否决制。

2.2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衡量指标,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高职院校专业性人才不同于学术研究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应明确培养目标,立足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只有与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更好地为推动旅游业持续不断发展贡献力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理论教学中,学院课程设置应广泛涉及管理学、人文社会学、历史学、宗教伦理等相关理论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广度和跨度。在课程教学中,应健全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尤其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应用能力与掌握相关技术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在于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解决当前培养模式与实践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适应社会需求,拥抱社会变革,随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在实践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可构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双基地模式,同时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点,通过校内外高效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可联合社会旅游行业相关企业,搭建实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导游实习、旅行社岗位实习、景点考察调研等多维度、多形式的实践模式,从而不断完善“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

2.3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高职院校只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提升高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联盟的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之中,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其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在实际训练中掌握旅游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而提高实际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示范讲解,传授成功经验,也可以联合相关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企业专家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发展的信息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创新理念。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方面,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日后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培养模式更要紧跟时代脚步。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例,在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融入当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只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1,(5):54.

[2]刘丽华,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务业重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134-135.

[3]郭鹏.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数据计算系统[J].科技经济市场,2016,(4):10.

[4]刘志霞.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4):95-111.

[5]李静.全城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6):34.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