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校教师法治意识(1)

时间:2024-08-31

殷铭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依法治校已经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强高校教师法治意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高校教师法治意识的意义与作用入手,分析了现如今的教师法治意识现状,着重说明了增强高校教师法制意识途径。

[关键字]依法治校;法律意识;法律思维

现如今,依法治校已经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所以加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规范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休戚相关。增强法律意识,不做法盲教师,以下就从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增加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1 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1.1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的意义

教育法律法规是全体师生意志的体现,如果没有法律意识则会感觉法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一旦有了法律意识则会发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意味着国家的发展,学校呼吁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同时高校教师也必须有法律意识,学法、懂法、守法,这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任,更是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而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具有法律意识更加迫在眉睫,高职学生相比与其他高校学生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很强的自觉性,热爱自由,性格强烈等,高职教师在想要教育好高职学生必定会使用一些特殊手段,管理教育好他们,出发点都是想让他们成人成才。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保护教师自身,从合乎教育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

1.2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的作用[2]

1.2.1明示作用

隨着时代发展和变化,很多传统的教育方法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法规的明示作用主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的告诉教师,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教师只有清楚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

1.2.2 矫正作用

矫正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法规的强制执行力来矫正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违法行为,使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比如有些教育方式方法可能已经沿袭了很久但并不合法,或者学校在学生上课时间进入学生寝室搜查大功率电器是否合法等,都必须遵从教育法规,斟酌后再实行,那就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去寻找更先进的方法去教育管理学生和适应教育法规。

1.2.3警示作用

警示作用也就是预防作用,与明示作用不一样的是,明示作用是让人辨别是非,什么可以做,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而警示作用则是触碰法律后应该受到惩罚和制裁,是不容解释和变通的,靠教育法规给教师们敲个警钟。

1.2.4最终作用

教育法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学习秩序,保障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与利益。让学校形成一种依法治校的氛围,响应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

2 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这也是法治精神的精髓之一。我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权利可以归结为福利待遇权,职业自由权;即享有管教学生、处置学生的自由、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权;自身发展权。教师的义务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它由法律规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履行。

在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时代,教师不仅仅只用关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其实,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要有平等和尊重的意识。

作为教师还应该具有诚信意识[1],所谓教师诚信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善意行使权利并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诚实不欺等。这样才能维持好学校的秩序有条不紊,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教师还应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系爱护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3 高校教师法律意识现状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家庭生活条件殷实,对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格维护,各界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也有一些由于教师缺乏法律意识而犯下错误的新闻陆续爆出,比如体罚学生,收受学生家长礼金甚至还有更恶劣的行为等,其结果都是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和制裁。这说明大众开始关注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细节,学会保护自己,切忌知法犯法。

长期以来,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或者学生矛盾时,常把家庭中的父与子的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对学生的严加管束,而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这并不适合与现代教学理念,而且一旦做法略微超过,就会触犯到教育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有法治意识,谨言慎行。

教育部近几年已发下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师法律素质和依法从教意识,切实增强教师保护青少年学生人身、财产和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从而更进一步地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教师法制教育工作全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切实增强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和抵制侵害学生行为的能力。

4 增强教师法律意识的途径[3]

4.1.安排教师进行法治意识宣讲

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上台宣讲增强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模范宣讲,在准备过程中要查阅诸多文献,法律法规,自主学习写宣讲稿的过程是发现学习的过程,这是最高效的增强法治意识的方法。而在宣讲时组织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只有形成一种至上而下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扫除校园法盲,达到依法治教的目的。

4.2组织开产以“法”为主体的活动

学校可以与社会法治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普法讲座,体验模拟法庭等;开展以“法”为主题的辩论会;组织教师与、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观看以法律为题材的电影;组织教师观看由于触犯法律法规而受到惩罚的真实案例相关视频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要从多方面对法律法规,法治意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让法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去,成为共建法治和谐校园的保证。

4.3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在让教师和学生都增强法治意识的同时,学习也应对自身的校园环境进行改善,可以组织教师办宣传栏的板报进行公开展示,张贴一些有关法治教育的横幅标语等。还可以建立法律事物咨询处,专供教师进行法律援助。一切措施源于建设一支懂法守法的优秀教师团队。

4.4校方对教师进行考核[4]

学习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把教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以及依法开展教育教学能力、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等情况作为教师师德和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

结语 一个国家失去了法律的约束那就不会和平,一个社会失去了法律的约束那就不会安宁,一个学校失去了法律的约束那就不会和谐。教育法律法规不仅仅是约束学生、教师的枷锁,更是促进教师教育工作顺利展开、师生关系和谐的保障。高校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不仅有助于教师前途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对于加快我国法治进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橘,陈婷高等教育法规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践行[J].高校论坛.2017,(7):16-17.

[4]吕梦迪,给予依法治国背景的高校教师法律意识培养[J].法治博览,2017,3(20):32-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