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合教育背景下对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8-31

摘要:随着融合教育教育在我国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将进入普通学校和健全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但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这无疑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及从事体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以融合教育为基础,对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探析,既有助于推进融合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体育教育

融合教育是世纪90年代前后兴起的特殊教育的思潮,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1]。2017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特别指出的:“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随着融合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走进普通中小学校园,使得他们有条件获得更多学习文化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但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他们却成了体育教育的边缘人物,因此在发展融合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探析十分迫切。

1现阶段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根据国情推出“随班就读”模式。“随班就读”教育模式充分保障残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许多学校在认识理念上较为滞后,针对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一般采取见习、免修或免测,免修从表面上似乎是出于对残障学生的关怀和照顾,但实际上这种“关怀”是对残障学生体育权利的剥奪[2];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来自于普通体育院校,缺乏相关的特殊体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混读;许多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评办法等上形式较为单一,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体育器材设施匮乏,缺少相应的支持措施,这些因素无不制约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2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体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1教育观念的转变

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我国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仍出于一种朴素的“生命关怀”理念,可免修或免测,甚至有人认为谈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还为时过早。显然,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对残障学生体育权利的错误认识。如此境况与目前倡导的融合教育理念实属不符,与残疾人无须教育的思想和将缺陷者逐出主流社会的做法异曲同工,也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为保障残障儿童的体育权利,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特殊教育不仅指特殊学校或某门学科,而应是一种理念。要转变普校体育教师对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教育观念,还须加大特殊教育宣传引导和立法的力度。

2.2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亟需补强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将进入普通中小学接受教育,这就给普通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育在对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是普通中小学残障学生身体锻炼、补偿缺陷、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承担着增强残障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等重任。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在承担着健全学生的体育教育职责同时,还承担着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职责,不论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要有所改变,这就对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体育课程及标准的调整

目前,为残障学生开设的课程基本与普通学生一致。较多残障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表示不满意,认为没有从他们的身体能力和心理特点去考虑,同时真正符合残障学生身体需求的体育活动开展较少,如游戏类项目、身体康复和矫正运动很少涉及,普通中小学对残疾学生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阻碍了他们平等获取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运动及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4教学内容、方法及形式的完善

体育教学是特殊学生实现体育权利最直接、最根本的形式。可目前许多普通中小学对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形式还处于探究阶段。如:郝传萍指出应该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考虑改编或重编现有体育教材,或者编写针对各类特殊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以便指导教师对各类特殊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陈曙等指出“对特殊群体学生应该实行融合体育教学理念,提出了通用性体育教学设计、个别化教案,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同时增强对教师的培训。”董亮、吴雪梅等指出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残疾类别、不同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分组体育教学,并指出一定的体育理论课可以较好的引导残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3]。

2.5教学环境的改善

学校有平等对待残残障学生的义务和教育使命,同时肩负为畅通残疾学生体育参与而建设校园无障碍环境的社会责任。普通中小学无障碍环境及配套设施严重匮乏客观上制约着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开展,大多残障学生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之外”的形势。普通学校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体育需求,提高无障碍专业设计能力,准确把握各种身体练习障碍学生的体育需求,改善校园无障碍交通、厕所、场地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畅通学校的无障碍体育环境,保障残疾学生公平参与到学校体育中,实现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体育教育的融合共享。

3结语

普通中小学体育教育要树立融合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要适应普通儿童少年的体育需要,还要满足残障学生对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诉求。针对融合教育模式下接受体育教育的残障学生,体育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残障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普通学校应开发有利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相关部门应加大资源的投入,提高随班就读体育教师的特殊体育知识与技能,让更多的残障学生群体与普通学生一样平等对待,享有高质量的体育学习、终身运动。

参考文献:

[1]刘洋,王家宏,陶玉流等.融合与策略:未来体育教师对“融合体育教育”意愿态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88-94.

[2]曹烃,王健.残障学生体育权利的缺失与回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04):53-57+62.

[3]范继承.我国学校体育对待特殊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11.

作者简介:袁顺彪(1978-),男,汉族,云南弥渡人,一级教师,本科,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学及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