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廉政思想

时间:2024-08-31

赵冰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其中主要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大学派为主,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廉政思想,对当今反腐倡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春秋战国;廉政思想;反腐倡廉

一、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涌现出了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中儒家的廉政思想、法家的廉政措施,对当今廉政建设以及实现“三不一体”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廉政思想主要从道德修养、从政之道两大方面阐述了廉政思想。重义轻利的道德修养:儒家学派强调应以义为行为规范,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这个行为规范。在义与利面前,要见利思义、取义而舍利。要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公与私、集体与个人中要秉公,以集体利益为重。要求执政者要以身作则,摒弃贪欲和私欲,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获得百姓的拥护。节俭廉洁的道德修养:儒家学派认为要根据实际生活水平量入为出,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节俭,不要奢靡。从政者要降低欲望,不铺张浪费,爱惜人民,这样才能保证从政的廉洁性。礼治公开的从政之道:儒家学派认为认为礼治是治国之本,要坚持公开、诚实的原则,制度和规范要明确,公开用制度和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保护遵守制度的人,惩罚违反制度的人。民贵君轻的从政之道:儒家学派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是政治,所以执政者要时刻关注民生,忧民之忧。这同时也反映了富民的思想,让百姓富裕,安居乐业,国家就会稳定。举贤使能的从政之道:儒家学派认为要选拔德才兼优的人从政,治理国家,这样国家就会稳定、强盛。群而不党的从政之道:儒家学派认为君子讲求和而不同,也就是说从政者要以道义相交,要团结,不能以私利相处。从政者团结一致,政权才会稳固,国家才能治理好。

2. 法家:法家的廉政思想以李悝、商鞅、韩非子、管仲为代表,主要从以法治国和加强监督方面阐述了法家的廉政思想。立公废私,把公放在首位,认为先公后私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生产,是国富兵强。同时管仲还提出了,“礼、义、廉、耻”,将廉列为治国之纲。法家学派强调以法治国,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国家的法律制度公开,官吏依法办事,民众遵守法令,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法治体现在按功受官:按照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可以避免阿谀奉承、靠私人关系、贪污腐败的人当官。法治体现在刑无等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太子与百姓一样,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上至卿相大夫,下至庶民百姓,都受到法律的约束,触犯法律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功不抵过,知法犯法加重惩罚。法治体现在选纳贤才;建立选贤纳士的制度,全面了解应选者的才识、兴趣、爱好,德行等,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兴盛、长治久安。法家学派强调对官员加强监督管理,主张对官员加强监督管理,防止腐败发生。举报制度和检举揭发制度,对于官吏奉公守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启示

春秋时期的廉政思想处于萌芽阶段,廉政思想还不系统,廉政措施也不多,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一时期的廉政思想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官员的执政之道,强调在思想上加强教育引导。同时,这一时期对于廉政措施做了初步探索,提出社会稳定、以法治国、加强监督都是保障官员廉洁奉公的重要外部保障,政治清明,官员廉洁奉公也会对社会稳定、以法治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春秋时期的廉政思想和廉政措施可见,反腐倡廉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必要的。

1. 教育的重要性。春秋时期“重义轻利、廉洁奉公、民本思想”的廉政思想说明反腐倡廉工作中教育的重要性。廉政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预防腐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能够引导公职人员遵守法律,不断提高使公职人员党性修养、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将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的根植于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指导行动。在履职尽责中做到公正、廉洁,保证公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用。

2. 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春秋时期的“举贤使能、贤人治政”廉政思想说明反腐倡廉工作中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在执政的过程中把好用人关,重视人才的任用和选拔,特别要重视对于德和廉的考察,选拔“德、能、勤、纪、廉”兼具的优秀人才。重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选拔,领导干部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所以更要重视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公平公正。

3. 监督的重要性。春秋时期的“举报制度”廉政思想说明反腐倡廉工作中对于官员的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执政者正确履行职责、廉洁奉公,既需要从思想上去教育、引导,也需要外部的监督来保障。要想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就要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毕竟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运行的有效手段。来自党内的监督、来自人民的监督、来自媒体的监督、来自行业的监督,这些从方方面面的监督保证了执政者廉洁从政、履职尽责。

4. 法治的重要性。春秋時期的“法治、刑无等级、按功受官”廉政思想说明反腐倡廉工作中对于官员法治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执政者的行为,让不正确履职尽责要受到相应的处理,如果贪污受贿将受到法律的惩罚,通过法治手段保证公权力正确使用,不被滥用。

三、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现实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互为借鉴,当时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教育引导、选贤才任用、以法治国等廉政思想体系,为今后的廉政思想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廉政思想、廉政措施,结合当今反腐倡廉的新形式、新做法,可以发现对于廉政的解读从人才的选拔、教育、管理,到廉政制度的建立、奖惩、考核,再到外部的监督和法治保障,春秋战国时期的廉政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和实践体系,对当今构建“三不一体”的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贤秋.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J].唐都学刊,2003(2)

[2]赖卫红.孔子和老子廉政思想之比较[J].衡水学院学报,2009(6)

[3]张传辉、赵美云.论孔子的廉政思想[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