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8-31

唐平

摘要:把文化自信贯穿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逐步实现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文化生态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的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取向,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把文化自信贯穿到公共文化服务中

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紧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传播功能,将文化自信以内化的方式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逐步实现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文化生态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的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标。价值观是蕴含在民族和国家中最深层的规范力量,对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具有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追求,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和实质所在,是整个社会和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目标是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优秀文化成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指引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把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让中华文化在“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的格局中发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形成被世界理解和认同的话语体系,共塑容并包的世界文化格局,让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使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以自信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以标准化均等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构建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文化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標,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标准”概念起源于工业管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随后被推广至社会治理领域,企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方法也随之被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引入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和均等化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包括政府保障的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考核评估的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就是以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区域间、城乡间的大体均衡,开发和提供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基本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在标准化和均等化的关系方面,标准化是均等化的手段,均等化是标准化的目标。

为规范文化行业标准,文化部在2008年成立了8个文化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涵盖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娱乐场所、剧场、文化艺术资源、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舞台机械和网络等领域,目前标委会已扩展为9个。但我国现阶段仍未形成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各种重要的基础标准少、水平低、适用性差等问题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标准化均等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布局全方位管理

从国家和地方、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制订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相关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从政府保障、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考核评估等方面全面布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体系,使之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与设施、管理及服务标准化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基于全周期的服务过程,实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规范各层级各类型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实行全方位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运行的监督体系,以标准化达成均等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完善管理组织架构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涉及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权威、高效的统筹协调机构。因此,建立高效能的政府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组织架构,设立由中央政府牵头,国家、区域层面的推动机构,成立国家、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联盟,协调国家、地方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标准化的制定,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转化为标准,进行广泛推广,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的建设目标。

(三)进行合理的财政支持

建立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机制。在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预算支出的基础上,增强财政预算统筹能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补偿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及弱势群体,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通过兜住底线、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实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不充分供给之间的矛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就是逐渐消除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使他们能够公正、平等、普遍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辽宁鞍山  114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