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4-08-31

胡卉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其具备完善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行,基于此,德育教学被高度重视。小学语文学科当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素材,借助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知识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践价值,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发挥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其身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于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还不能充分理解,想要促进其学习成绩和德育素养的共同提升,教师需要深度挖掘语文教材,透过不同的题材、风格找到内在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使得德育渗透更加自然,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以此感染学生,促使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道德素养,激发潜在情感,完善高尚品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展开坍塌,结合现有的教学问题提出几点渗透途径,以供参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内涵,与文章当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丰富个人体验,感受语言的魅力,不断约束自身言行,促进身心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学具有多种价值,首先,二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帮助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的学生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丰富其思维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其不再将思维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更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温度,促进其潜在情感的激发和完善。其次,小学时期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德育元素可以吸引其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多样化的活动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深化德育思想,使其产生多种道德情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为个人心智的完善打好坚实的基础。并且,语文学科当中涉及到大量的教学素材,结合不同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找到不同的德育渗透突破口,德育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内涵,语文教学也为德育教学提供更多途径,教师和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从多个角度完善个人德育品质,满足教学需求[1]。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德育知识渗透的较为生硬,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对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概念性知识之上,使得学生缺少完善德育素养的机会,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单一完成学习任务,局限思维发展。其次,渗透德育的途径较为单一,德育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会使得学生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只能感受到单一视角的德育内涵,更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逐渐产生抵触的情绪。同时,教师的教学标准有待完善。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储备和学习环境不同,对于不同的学科知识理解角度也会存在差异,由此得到的德育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千篇一律的教学标准并不具备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缺乏个性化,难以实现与文本、与生活的情感碰撞,对学习的目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德育教学投入更多精力,促进其多元情感的完善[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引导角色互换,激发潜在情感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不明显,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德育渗透缺乏实践意义。想要借助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指引方向,寻求多种渗透德育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弥补其思维发展不足之处,从而激发潜在情感,产生人物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在探究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不断完善个人道德素养。语文素材当中涉及到大量的记叙文章,由于记叙的主题不同,蕴含的文本情感也有所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完成情感交流,深度揣摩人物内心,有效完善个人的德育情感。

比如,在进行《穷人》的学习时,针对桑娜将西蒙家的孩子抱走之后的心理描写,教师可以构建德育教学切入点,鼓励学生反复推敲文章当中的文字,将自己的理解渗透其中,借助情景剧的形式还原当时的场景,体现出桑娜紧张的情绪,既盼望丈夫早些回来,又担心受到丈夫责备的矛盾心情。在学生投入到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形成了对桑娜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度感悟,再此体会到她善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使其更加理解“善良”的本质,完善个人素养。

(二)拓展学习视野,了解隐性文化

在小学时期塑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此时的学生思维认知较为浅显,教师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营建出来的学习氛围和贯彻的学习理念都对其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转变个人教学理念,寻求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提供途径。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利用好其中的各种隐形文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再次观看学校的英雄人物雕像、名言警句等都會有全新的感悟,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应有的价值和内涵[3]。

比如,在带领学生积累有关“劝学”的诗句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借助“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引导学生知道此时努力读书的意义,使其珍惜时间,投身知识的海洋当中。以此丰富隐性文化,也会使其营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每次看见相关诗句时都会激励自身,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和思想。

(三)丰富知识储备,陶冶高尚品质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拓展教学范围,不再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上,搜集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陶冶高尚品质,将资料按照不同的题材、体裁、风格等进行分类,使其了解更多文本内容,反复对比,在深化语文素养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多种情感,完善个人思想,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创设“班级图书角”,联系学生最近学习的语文知识储备书籍,借助文字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精神的滋养,感受到鲁滨逊顽强的毅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感恩生活;具备凿壁偷光的学习耐力,激发其勤奋好学的意志;深度品读“爱的教育”,保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对教师的尊重之心。通过多种书籍的熏染,促使小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良好的语文思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保持高度重视,寻求更多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案,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深化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对未来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亚辉.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3.

[2]袁静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89.

[3]王娟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