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

时间:2024-08-31

赵娟

摘要: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内的公民也可能是某一民族的成员,因此自然会产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间关系对国家与民族的存续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表明,二者在认同主客体及认同基础等直观因素上是相互分离与各自独立的,进一步研究可知,二者是密切联系且和谐共生的,且在此基础上国家认同在某一层面应该高于民族认同。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相互独立;和谐共生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概念

(一)民族认同

于春洋和黄岩认为,民族认同是民族个体成员对其所归属的民族共同体的稳定的、积极的情感联系,维系这种情感得以存续的纽带是本民族所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特征,同时这种情感也构成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心里差异。[1]该界定更倾向于突出民族认同的情感和文化属性。

一般而言,民族认同的基础有三种,即族裔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2]族裔基础及族裔认同,将血统与文化联系起来定义民族,视民族为血统和文化的共同体。[3]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民族意志、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民族文化一经生成后就不断作用着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与持续长度[4];政治基础即政治认同,每个人在是某一民族成员的同时,生下来就必定会归属于一个国家,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国家为民族提供安全等庇护,每个公民也在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中融入民族的的日常生活。

2.国家认同

国内外对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也有多种不同说法,莫红梅认为国家认同是公民对自己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理想信念、国家主权与领土等的认同。[5]郑晓云认为国家认同是拥有某一国家公民身份的人们对自己所属的国家的归属意识,它表现为人们自觉的身份意识以及和这种身份相关的文化归属感、国家情感、国家政治意识等。[6]徐黎丽认为国家认同是基于各个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利益、对国家的热爱而表现出的对国家行为体的认同意识。[7]在探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时,徐黎丽教授的观点更为贴切。

自民族国家诞生以来,构成国家的民众(人民)就已经属于一个既定的政治单位(国家或政党),而国家(政党)通过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行使有效的国家治理,形宿国家权威符号、构建国家公民身份和打造国家国际形象。[8]公民的国家认同是在与国家长时间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公民在某一国家出生就有了家园情感,在其国家生活、成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国家的存在及其存在的重要性,加之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及引导,便会逐渐对国家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独立又和谐共生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独立。由上述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概念等分析可知,二者在主体身份、认同对象、认同基础等方面是互不相同、相互独立的。在主体身份方面,民族认同的主体身份是其所在民族的个体成员,拥有其民族特有的饮食习惯、语言文字、节日风俗、宗教信仰等特点,区分于其他民族的个体。国家认同的主体是其所在国家的公民之一,受国家的保护和法律、道德等约束,依法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和履行各项公民义务,在国籍上区分于其他国家的公民;在认同对象方面,民族认同的对象是某个特定的民族及其涵盖的物质及文化内涵。国家认同的对象是某个特定的国家及其涵盖的物质及文化内涵;在认同基础方面,民族认同的基础以族裔认同和文化认同为主,强调血缘亲族关系以及情感联系。国家认同的基础以政治认同为主,强调公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认同,以及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对国家道德法律等的遵循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等。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虽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独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敌对冲突的,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首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主体尽管有着不同的身份,但归根到底都是人,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并不会阻碍其对民族的认同,当今世界各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政策方向是维系民族多元共生,只有少数过家如法国只承认公民身份而不承认其族群身份,但是這只是政策倡导,并没有对公民民族认同行为的惩处措施,所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以我国为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且民族多达56个,各个民族的个体在自身民族认同的同时,也能有对国家及政府的认同。

其次,国家认同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和前提。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精神与血脉,是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9]在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之前,各地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的产生及传承、政治层面的统治,主要是建立在血亲宗族或者亲朋帮派的基础之上,并由此产生了深厚的民族认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原有的民族及个体的民族认同存续下来,并在与国家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国家认同,如果民族认同被破坏或者消失,单一个体之间就会失去这一层面的联系,失去与民族认同共存的部分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约束和连接纽带,国家可能成为一盘散沙,治理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最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于同一政治空间,联系紧密,有着共存共生的环境与基础。某一国家内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共同存在于该国家相同的政治架构之下,在某些层面上具有一致性。诸如费孝通先生论述中国多民族发展状况是所说,“中华民族是56个多元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中华民族是最高层,56个民族是基层。高层次的认同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的认同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10]。

三、结论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是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政治事务之一,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索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认同主客体及认同基础方面是没有交叉、互不影响的的,在这一层面上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另一方面,二者处于同一国家架构之下,且主体都是国家之下的个体,个体有同时认同国家与民族的自由,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一致性,是和谐共生的。

参考文献:

[1]于春洋,黄岩.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兼谈“共存共生”论对两者关系协调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2(04):1-8.

[2][8]陈茂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何以和谐共生——基于民族认同基础理论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4,25(02):82-89.

[3] [英]斯蒂夫▪芬顿.族性[M].劳焕强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19.

[4][13]陈茂荣.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莫红梅. 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J]. 教学与研究,2010( 9) .

[6]郑晓云. 当代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从云南谈起[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2011( 4) .

[7]徐黎丽. 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J],2011( 1) .

[9]陈海华.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03):25-28.

[10]费孝通.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