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文娟
摘要:许多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缺少对于指导时机、方法的思考和预见。一旦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马上介入其中进行指导,将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诉幼儿,忽视幼儿本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剥夺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抹杀孩子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所带来快乐的可能。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掌握好介入活动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给幼儿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关键词:幼儿活动 介入关键点 介入时机
DOI: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观察者,引导者,不要做干预者,包办者。教师要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她们。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适宜的支持。千万不能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和权利,给孩子一个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案例实录
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尝试用彩纸折小扇子,多数孩子完成得很好,可是琪琪却总是折成一个打不开的小圆筒。琪琪折了几次,还是不成功,于是她有点想放弃,沮丧的自言自语说:"我不会折小扇子!"教师走到她的身边正欲蹲下来教她应该如何折,此时只见琪琪旁边的云艳对她说:“琪琪,我帮你吧!我们一起折吧!你先看我折一下!然后你自己再折一下!”云艳重新拿出两张彩纸,并小心得做着示范给琪琪看。,看她那一丝不苟的样子,俨然一个认真的小老师!你一下,我一下,一折一翻,没一会她们就折好了。琪琪拿着打开的小扇子高兴的说:“我会折小扇子啦”!云艳也笑了。看着他们那兴奋劲儿,庆幸教师没有过早的武断的介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否则孩子们之间一次可贵的互相学习、助人为乐的亲身体验将被扼杀了。
冰怡是一个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孩子,她的一只脚和一个手行动不灵活,而且胆子很小不太爱说话,走路不稳当。因此教师们对她的照顾格外用心,吃饭时喂她,上厕所时扶着她,教师们尽自己的努力照顾着她。一天早饭时,教师因为照顾别人暂时忽略了她,只见冰怡自己攥着小勺认真地舀碗里的粥,并一勺勺送到嘴里,在她的脸上绽放着从未有过的欣喜和满足,很快一碗粥已被她吃完。以前教师喂她吃东西时,虽然比现在吃得多,吃得干净,可是她却表情呆板像个木偶般:张嘴、咀嚼、吞咽,全然没有现在的认真和愉悦。以前教师的种种照顾,表面上是在关心她,帮助她,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尝试的机会,抹杀了孩子自我努力的念头。此时,虽然她吃得不多,虽然弄得桌子和衣服上到处都是米粒,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可惜由于教师、家长过多的“关心”,她的这种体验来得比别的孩子晚了好久。
从以上案例可见,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缺少对于指导时机、方法的思考和预见。一旦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马上介入其中进行指导,将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诉幼儿,或者包办代替,忽视幼儿本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剥夺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抹杀孩子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所带来快乐的可能。
二、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关键点
1.仔细观察幼儿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从中了解活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活动进行情况做出研判,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法介入活动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避免以成人的角度和看法武断地干涉幼儿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品质。
2.掌握介入时机
适时的介入幼儿活动,给予幼儿学习活动适宜的支持,能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介入幼儿活动。
⑴.孩子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往往异想天开,不着边际的。如果听凭孩子的思维像一匹野马横冲直撞,那么正常的教学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对待这些经常会跑题的孩子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重复和追问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回归正途。
⑵.在自由活动时,经常会有一些孩子处于无所事事状态,他们或者东游西荡,或者一人枯呆坐,兴趣缺失。这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可以采用参与的方法,让他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教师选择一个游戏并和他一起参与,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⑶.孩子在游戏中时常会发生矛盾,这种冲突的产生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有益处的。在沖突中,孩子会学习了解别人的想法,一点点掌握有益的交往策略。但是一旦孩子的矛盾冲突升级,已超出小打小闹的范畴,为防止意外伤害出现教师必须及时干预。
⑷.有时孩子在一些活动特别是科学活动中会遇到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使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引导幼儿逐步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解惑答疑,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适当应答方式
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该以幼儿现有的知识为依托,将问题层层分解开来,直到最终幼儿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重组,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为止,使幼儿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科学活动中,对于幼儿的一些不太正确的想法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实践,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从而得到正确的经验。对于幼儿的指导要呈现合作探究式,要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4.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在认知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重视这样的差异,特别是要在指导他们活动时,以此为基础因人施教,为不同的幼儿创设不同的发展空间,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成长的平台,使他们获得满足和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幼儿进行评价时不能采用同一的标准,应根据幼儿自己的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以发现幼儿的进步,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 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与策略[J]. 山东教育, 2003(18):16-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