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情的初中写作过程化指导

时间:2024-08-31

邱巾

摘要:重成果、轻过程,重讲解、轻体验作为中学写作教学的宿弊长期存在。因此,教师务必用过程化的写作指导替代结论式的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实践中,教师应该基于学情,有的放矢,抓好过程化写作的三个阶段,从而促进学生写作的过程化体验和教师的过程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写作过程化  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

一、初中写作过程化指导分析

研究表明,与成果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写作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写作过程化,即将写作分为写前、写中、写后三个阶段。写作前期阶段,教师应充分准备引导材料,激发和唤醒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释放写作潜能,促进写作积累过程化。写作中期,教师应进行写作示范,让学生根据范例创写,形成新的写作体验,落实课堂练笔过程化。写作初步完成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升格作文,在修改中完善作品,促成作品评改过程化。

二、基于写作学情引导积累过程化

(一)认识写作规律

写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中考试题分值最高的模块,教师往往会因为对学生写作套上考试评价的单一要求而导致写作偏离本质。充分认识、遵循写作规律,是祛除写作教学宿弊的前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强调,第四学段(初中)的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统编教材也对因此,应该遵循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规律,不能轻视过程。如果让学生在没有思考,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机械写作,学生容易急功近利,写出来的大都是一些脱离实际或临时编造的虚假内容。八年级学生正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会考等课业压力,对于写作课总是有畏惧感,对于写作文这项长时间的活动感到疲惫。因此教师更不能为了完成写作指标,囫囵上完一堂课,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放飞思绪,放松心情,以文字为传递心声的媒介,实现个性化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文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

(二)培养写作意识

写作是一种心理表达,然而向他人吐露心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八年级学生的表达欲望强烈,但处于心理敏感期,因此会对表达的内容加以粉饰,或避开表达真实的心声。创作主体的写作热情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丰富的体验和切身的感受,才能让写作鲜活起来。因此,在开展写作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发现细节,获得灵感,在非写作状态下培养写作意识,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初中生的生活看似单调,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的日常生活拥有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的经历,创作的经历,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经历,情感体验,遐想与幻想的体验等等。这些生活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如果学生只是埋头学习,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体会生活给的每一处灵感,那么他写作的能力和自由是被限制的。在教授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三单元“学写游记”之前,笔者浏览了如“远行译丛”一类的游记丛书,了解游记的基本类型以及并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各国旅行家和冒险家的游记故事,为单元最后的写作指导做准备。

三、基于写作学情落实练笔过程化

(一)创设写作情境

“学写游记”是情境性很强的写作主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写作,有助于学生获得写作灵感。学生写作时常有灵感枯竭的体验,那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线性思考,只朝着同一个方向联想,只向着有限的经验与记忆搜寻。取材现实,贴合生活的写作如同活源之水、强根之木,写出的将会是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透着韵味的文章。谈到游记,推荐景点,学生想到的往往是地标建筑,名胜古迹之类。但是游记不仅限于游自然风景,风土人情也值得体验。例如在本单元的预设情境中,笔者设置的条件逐步清晰,从“老师的朋友从外地来三明旅游,应该去哪里游?”到“小王最应该去哪里游?”再到“小王是一个吃货,你推荐去哪里游?”。如此一来学生就知道聚焦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让联想立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本知识点——选择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在形式上,笔者将老师和学生们喜欢的人物制作成朋友圈截图,让学生们点赞支持,将写作过程包装得更加趣味化。

(二)完善现场教学

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中,中提出公式:行为=动机+能力+提示。在创设了写作情境,学生的写作动机得到强化之时,教师应及时发挥现场教学的作用,给学生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动机高峰点完成写作任务。在执教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先给出了例文让学生修改,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的知识点并且勾连之前学过的游记课文,将学过的方法运用在片段写作中。当学生修改完片段时,笔者再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游客”身份,引导学生体会“游记不仅是眼睛的看见,还是心灵的看见。”通过教学现场的多面多形式的激活,学生感受到的是活的写作课堂,活的写作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刻立意。

四、基于写作学情促成评改过程化

(一)整合写作经验

持续的输出表达不但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形成有效的经验。学生在进行片段练笔后已经把握了基本的知识点,课后还要进行全文写作。因此,在阅读、写作、总结的良性循环中让知识与经验互补,把自己的思考成果落于纸面成为方法尤其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读者的眼光来审视同学和自己的作品,总结写作经验。学生在学习此课以后,将学到的写作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与之前的预习作业形成对比,提取出宝贵的个性化体会。这些经验不但可以用于课后作文,还能有效作用于之后写的同类文章。教师在课后可以将优秀作业进行展览,分享写作经验,以灵巧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步。

(二)优化多元评价

国内知名的写作大家都提倡修改理论,认为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因此,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指导学生升格作文。评价应该具体,用书面评价为学生的习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作品的修改空间。教师要让评价作用于习惯培养,方能促进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不论是问题习作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过程化指导能够让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过程中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当先了解学生的学情,抓住写作过程化指导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让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激活学生的思考和见解,让学生触达面向心灵、面向真实生活的写作。

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统编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过程化’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JSZJ20132

参考文献:

[1]妥金录.统编教材作文教学策略与评价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07):16-18.

[2]刘靖雯. 黄厚江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曹淑芬.让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J].中学语文,2017(03):48-49.

[4]梁积荣.谈谈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J].山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3):90-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