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龚晓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前沿领域的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常说,所有可得的知识都来自生命,高于生命,数学也是如此,所以教师通过长期对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巧妙的教育方法,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整体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完整的知识链。本文就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小学数学建模发展的现状以及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教学;模型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已得到初步肯定,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教学需要立足现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脱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维,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潜移默化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并且将灵活的数学模型应用于教学过程,可以将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从零散分散转变为统一的知识框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
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是运用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个相对可靠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所谓数学模型思想,就是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把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或假设,然后用各种数学方法得出结论,最后证明数学模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注重教授学生相关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可以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模型思想的建构,进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并且还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小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小学数学建模发展现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渗透建模思想,很容易拉出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将数学建模排除在外。而且随着数学建模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应用中也出现一定的问题,以下就是所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师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对数学建模的理解较差。
三、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方法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这是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为学生多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2]。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模型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導学生从简单的例子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逐渐掌握了数学模型构建的一般方法,掌握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规律,之后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推理,从简单的例子,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在参与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模型中所包含的数学公式的思想,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数学模型
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享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权利,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独立建立可理解的数学模型。而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猜想、分析归纳、验证总结、抽象概括,让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不断的猜测、验证、修改、演绎和总结,从简单的情况过渡到复杂的情况,逐一突破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再创造学习,进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充分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比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结合上一章节所学的知识回答长方体与正方体所具有的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剪开,得到展示图,并且标出图形的上下前后左右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剪开后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形状,并在课件上演示出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总面积,教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回答“长方体中哪几组的面积相同,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就是:S=(ab+ah+bh)*2。
(三)参加课外活动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参与某些课外活动,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创造发现数学模型的机会,同时课外活动拓展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应用领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小学生数学建模结果展示活动,鼓励小学生分享他们运用数学思维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使用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模型思维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由于数学建模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所以大多数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模式思想,强化数学模型思想,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践和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韩文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6.
[2]周昕.合理定位 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0.
[3]张若璇,彭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8(11):25+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