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龙袁超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缺乏父母切身陪伴的情况下,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以及人格等方面的问题。身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运用积极的眼光以及心态看待其身上的存在的问题,开展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以及发展。下面笔者就多年工作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美国,主要是当时心理学家们对传统心理进行批判与反思而产生的,其不仅仅是对问题进行纠正与改进,而是注重采取一些方法与手段来唤醒人自身存在的,具有积极作用与价值的因素,主张从人们现有的、具有建设性的良好美德、品质以及态度为出发点,调动并激发人们身上存在的积极力量与品质,将其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并实现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1]。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大概有935万留守儿童,其中有90.3%由其祖父母照顾,5.3%由其他亲属照顾,剩余约4.6%的儿童身边没有监护人,外出打工的父母在经济方面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保障,但父母外出打工却对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着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孤独感、低自尊、抑郁和焦虑等症状在留守儿童身上的表现越来越严重,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感
希望指的是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愿景、理想,是人们从事某项事物的动力与欲望来源[2]。经过实践研究证明,一个人心中的希望感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每个人心中都希望得到社会以及他人的赞许与认同,都希望做出更加成功以及富有建设性的表现。但是,当一个人受到多次打击或者经常在困难时候感觉到无望的时候,其内心中的希望往往减少或者丧失,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进而出现“破罐子破摔”等行为。因此,在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上,应当特别注重激发其心中的希望感。
首先,从父母层面来讲:尽管父母不能常在父母身边进行陪伴,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或者通讯设备与之进行交流,向其表现出嘘寒问暖的关怀,让孩子理解到父母对自身的关爱与期待。例如,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谈一些关于自身从事的工作内容,让其明白自身在外打拼的不易与目的,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孩子予以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帮助,将更加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促使孩子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进而激发其内心中的希望。
其次,监管家庭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基本都是由自己的祖辈代为监管,受到“隔辈亲”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多老人习惯于对孩子投入过多的“溺爱”,导致孩子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不能自拔[3]。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加强与孩子监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鼓励其利用自己亲身经验所得向学生传递积极、宝贵的精神品质,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促使孩子为更高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另外,从学校层面来看:身为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个严峻的问题,能够将其与其他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能够对其投入更多的教育时间与精力。教师应当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占到留守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避免出现不当言论或者不当措施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如为其设置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未来短期目标,让其在完成过程中既能获得成功喜悦感又能提升學习的自信心,促使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完善的思想准备以及行动计划。
二、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乐观心态
有人在困难无助的环境下放弃自我,有人能够在困难挫折中浴火重生,这与每个人的心态不同。因此,在对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向其传递乐观的心态,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拓展一些有关历史名人如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刻苦探求并取得成就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事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而不是被眼前的挫折所羁绊。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发挥其他学生的帮扶教育作用,比如将班级中农村留守儿童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加强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其在相互帮助中一同努力、共同进步,让农村留守儿童深刻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让其体验到集体的关怀以及关心,进而帮助其树立起健康、乐观的学习心态。
三、注重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提升学生成绩为教学导向,甚至习惯于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趣味性低下,学生们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进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现如今,教师应当注重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培养,采取教学互动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注重培养学生坚毅的品德人格,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其就同样的学习任务展开竞争式学习,对最先完成目标的小组进行奖励或表扬。教师也可以鼓励留守儿童参与班级或者学校等组织的数学竞赛活动,促使其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异表现来为班级争光,让其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不断激发并提升其在课堂学习中的欲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看待他们的许多心理现象,并以此来激发其自身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促使其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可以从注重激发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感;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乐观心态;注重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欲望等角度进行着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晓萍.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J]. 教育(文摘版), 2021(2014-5):48-50.
[2] 汤文龙. 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分析[J]. 南方农机, 2020, 51(01):94-95.
[3] 唐红梅.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思考[J]. 高等教育前沿, 2019(2):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