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助推乡村振兴——以CK县为例

时间:2024-04-24

严 华

(中共城口县委党校[城口县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405900)

CK县地处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期,如何变山区劣势为生态优势,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新发展阶段,CK县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职能职责,有效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城乡融合、生产生活方式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实现兴村振兴,实践探索初见成效。

一、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

***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政府首要任务是做好宏观调控,因地制宜地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用绿色理念去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多维度搭建起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其推动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落实到地方政府,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CK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及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和陈敏尔书记对CK县提出“保护好生态是最大的责任”的科学定位,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上级文件,制定并审议通过了《城口县第十四个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路,将绿色发展作为基本遵循,为城口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拓展市场空间、建好“绿色银行”带来了新机遇。CK县通过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为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政府引导乡镇村社充分利用好现有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利用土地、林地、河道等资源禀赋,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有序组织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本地传统特色产业优势,紧盯市场前景,选准群众增收重要渠道,建立“联合社+合作社”,联合社负责销售和产业技术指导,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打造统一的品牌,对外抱团对接市场,探索“联合社+合作社+电商平台”等生产经营模式,进而形成“生产组织化、产加销一体化、产品培育品牌化、政策落实系统化、管理服务规范化”的“五化”联动机制,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

CK县的高燕镇,在上个世纪末,曾经靠开采加工锰矿致富,但是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河,青翠的山林变得千疮百孔,蓝天被浓烟弥漫,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今的高燕镇努力靠生态造福,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高燕镇红军村的特色农业已初见成效,高山水稻、有机蔬菜水果已初具规模,游客进村赏美景、品美食,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实现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此外,CK县的东安镇、岚天乡、河鱼乡、厚坪乡等一大批乡镇已经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全域旅游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子更宽。一座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秀美之城正在加快建成,让游客及广大居民能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买得称心、游得开心。

二、引导公众参与,培育绿色发展理念

政府不但要做好顶层设计,还要搭建平台,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但由于大众的生态大局意识不够,人们更多只是关注和捍卫与自己相关的小范围的环境利益,对于公共生态利益却没有做到应尽之责。正如加勒特·哈丁(Garrit Hardin)提出的“公地悲剧”一样,每个公民都希望个人收益最大化,导致的结果是草场退化,所有牧民都会遭到损失。现实中,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违规采沙,致使河道千疮百孔;肆意开采,导致山体滑坡;过度伐木,导致山洪暴发。加上企业超标排放、汽车尾气……人们把大气、山川、河流当成公地,一味索取,往里面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容量,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引导,当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冲突时,要引导群众从大局出发,让老百姓意识到自己是生态环境责任的主体。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要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个人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涉及邻避问题,人们首先会质问“为什么要牺牲我的利益?”,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掉进“塔西佗陷阱”。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这就要求政府设置一个畅通的渠道,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具体来看,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能包办代替);二是让公众参与决策、自主管理(道路维护、自来水收费、垃圾收费等);三是让公众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从而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和处理环境问题。也只有搭建了这样一种渠道、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公众参与。

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发展

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又如何主动作为,提高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呢?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前提是必须找到支撑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可再生的新能源。工业文明依靠的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其本身的不可持续性,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弊端。其中,开发前景最好、潜力最大的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除能再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是清洁低碳、移动分布的。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往往要把它从不能移动的能源变成可移动的能源,比如通过发电输送到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无论是煤炭的运输,还是电力的运输都是有能耗的,电的能耗在10 %左右。正在开发的太阳能则没有这个弊端。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阳能,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并且人越少的地方,人均开发的太阳能资源越多。

针对CK县这样的偏远山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更为突出。据专家测算,CK县全年平均日照数达1534小时,已达到国家太阳能资源开发Ⅲ类地区的水平。发展光伏产业是激活县域生态气候资源的关键举措。目前,CK县的蓼子乡、咸宜镇的光伏发电站已初步建成并进入试用阶段。

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利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很好地实现减排。循环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形成一个闭环,把资源“吃干榨尽”,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最小,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资源化利用的福利。中国古代的桑基鱼塘模式就是很好的体现,其形成了一个物质的多重利用、循环往复的循环生态链。

如今大力发展的生态农业,创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就是传统农业加上现代元素的产物。这套种植技术从控制源头做起,拒绝使用转基因种子,重视土壤的修复和改良。大量使用有机肥,利用废弃瓜果蔬菜制作农用酵素;在果树间种植特色小麦、大豆等,在稻田里喂养鸭子、鱼虾等(还可以利用智能化大数据,精准预测投放种类、时间和数量),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建立起科学的循环生态种养植体系。这种模式,也很适合CK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地特征,采用“益林则林、益种则种、益养则养”的原则,大力推广“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的山地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不断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化。CK县的北屏乡、龙田乡正在探索利用有机垃圾,制作有机肥改良土壤的生态种植模式。

结 语

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任重道远,如何前行?应让政府、企业、公众三者形成合力。政府根据环保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科学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引导公众参与;同时,政府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的内生动力。企业则应更加自觉地遵守政府制定的发展标准,通过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