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化国有国企改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4-04-24

杨 俊

(潞安化工集团资本运营部,长治 046204)

引 言

若想切实促进国企顺利发展,就要高效开展国企深化改革工作,正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经济市场发展规律,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调整与优化改革问题,弥补改革缺陷,加速国企在市场改革中的前进脚步。

一、国企改革管理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始终是并存的,挑战越大越应开展深化改革。2020年,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集团”)领导人针对中央及山西省政府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战略加以分析,决定“大刀阔斧”推动集团改革,强化改革效益,抓住改革契机,打造太重集团转型改革的样板和自主创新的尖兵,以点带面,促进公司全方位落实改革任务,营造全新的改革局面,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并做出了重要突破,国企改革样板和尖兵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初步显现。在这一背景下,诸多国企纷纷完成了股权多元化改革,成功集聚上下游企业战略优势资源,促进股东优势互补,充分落实“四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目标,优化整体结构,进一步构建了权责法定机制。国企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上级部门做出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及计划进行深入剖析,秉持上级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国企改革朝纵深方向发展,以保障国资国企永葆发展活力、动力及竞争力。

二、深化国企改革基本目标及原则

(一)改革目标

立足深化国企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效的这一要求,国企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成本,以便能将企业做大、做强,促使国企焕发活力及竞争力,成为加快改革创新的“领头羊”及优势支柱产业。

以山西省为例,在2021年,山西省众多国企都掀起了改革风潮,端正改革观念与态度,加大改革力度,为国企转型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在2021年2月,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举行了“一个企业一个政策”的考核及签约大会,数十家企业针对国资国企改革这项工作表明了态度。在过去的2020年,山西省国企在响应上级防控疫情的号召下,重点完善生产及经营工作,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净资产有所增长,比前一年上涨了3.5 %,净资产收入超过8000亿元。纵观国企改革现状及结果,均与山西省转型综改全局结果有一定关联。之所以取得理想成绩,离不开“大刀阔斧”促改革这一政策的支持。在改革过程中,加快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速度,令国企改革愈加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整体运营水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一年山西省属企业净回笼资金多达150.1亿元,其中没有一笔违约款项,并增强了决策能力,前一年被暂停的项目均被“盘活了”,重获资金高达140亿元。由此可见,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山西省金融发展景象一片良好。

(二)基本原则

首先,国企改革应明确改革目标,树立正确的大局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为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国企在改革过程中,应遵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行业发展规律,科学处理政府职能及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实现“双赢”效果。最后,全面推进统筹兼顾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优化顶层设计,严格规范系统方案,把握稳定发展,灵活处理个别项目间出现的问题,明确发展性质,在设定规划及方案时,要保障相关计划极具透明性,避免相关利益冲突,以保障改革工作落在实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深化国企改革管理建议分析

(一)优化国有资本管理机制

传统的国有资本管理机制,仅能解决既往时期存在的国有资产多人管理却无法有效落实的责任制度遗留下的问题,且在具体管理时存在一定缺陷。国有资本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全体人民的共有财富,在改革国资国企时,要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断完善战略目标。然而,传统的国有资本管理机制却未曾真正凸显服务的真实价值。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关于国资国企所实行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认知不足,该模式无法与企业发展前景高度匹配,致使企业缺少发展动力,难以有效适应国内外市场迅速变化的情况。因此,国资国企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完善顶层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变管理思路,组建相应的办公室及办事机构,选择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具体人员应立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平衡国有资本、社会保障预算及经济预算间的关系。

(二)创建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有资本是否满足国家目前的战略目标,和国有资本投入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重点领域,应以保护国家安全、支持科技进步及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为主。既有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工作最常见的工作模式是投资兴办企业,并直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这种传统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发生一定改变,逐步暴露出一些劣势。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发展国防领域及其他领域事业时,均需国有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在具体实践时,国有资本通常不会以现金形式存在,而以各类企业股权和资产等方式存在。国有资本的一部分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在这种背景下,若想高效转化管理资产与管理资本,就需要具体工作人员创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三)股权多元化与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结合国资国企发展现状及改革工作具体实况,国企并未创建健全的现代企业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发现国资国企和其他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多元持股目标难以实现。但如果具体工作人员实现多元股东持股,则可有效改善公司治理情况,为企业集团未来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若想高效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就应坚持推动一级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以一级企业公司制度改革为工作目标,结合公司组建方法及具体制度,通过有效调整方法,将一些不满足一级企业发展条件的少数企业改变成股权多元化公司。需要提出的一点是,若想有效优化和调整国企股权结构,就需要具体工作人员全面参照国有资本的不同功能定位,进一步调节国有企业国有股权比例,有效改善国有资本配置效果。

(四)推动国企用人管理制度改革

国企高层领导人应注重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这是优化国企管理制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国企受经济市场及政府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双轨制”用人选人制度,可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何为双轨制?主要是针对两类公司董事、监事及少数政府直接管理的特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现出资人职能机构选聘和任命工作制度。针对两类公司经理层和其他管理层工作者,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市场化管理目标,需要优化系统评价机制,令更有实力的人参加直接管理工作。比如,董事会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评选总经理的决策权力,而总经理在董事会的批准下,可以提名其他高管人员。然而,若想切实发挥双轨制选人用人制度的效用,则应有效落实选用方式,确保该方式与身份待遇相互适应,进而发挥薪酬激励机制作用。针对一些政府任命的董事长、董事人员,应结合公务员管理标准,明确其身份,确定行政级别,令其结合自身工作岗位难度和岗位技能要求,有效负责岗位工作,由上级部门给予对应补贴。此外,应严格规范这一类人的职务消费、业务消费,优化职务待遇,以保障其消费足够公开、透明,定期优化待遇体系与薪酬方案。

(五)解决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历经不断改革,国资国企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急需得到有效整改。不得不承认,个别国企在改革时忽视了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部分国企单位在经营与发展时,仍要承担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如教育、市政、消防等,并未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另一方面,大多国企需要负责管理离休人员、退休人员事务,并且要负责社会统筹外的其他费用,还要管理一些琐碎事务,在某种意义上需要承担供水、供电、住宅相关费用和物业服务。此外,“冗员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矿产类的国资国企而言,在企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改善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亟须调整产业结构。工作人员比较“富裕”,已经成为这些行业发展时的一大阻碍。如若不能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则无法保障国资国企有效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追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就需要具体工作人员结合目前政策及新政策实际应用状况,对国资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加以探索与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应改变工作职能,增加财政投入,更有效地解决企业与相关就业者的工作问题、发展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化改革,可令国企明确职能、精准定位,优化体制与机制,增添全新的发展活力,以此带动国有经济的壮大与发展,为社会与国家的美好未来奉献出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