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凝灰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伟超 李银保 张国富 李晓鹏 李占森 李文锋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450002)

0 前言

凝灰岩是火山碎屑岩的一种,其储量分布非常广泛。凝灰岩的碎屑粒径大部分小于2.0 mm。凝灰岩的形成是由火山爆发,内部熔岩物质被喷射至大气中,通过长距离的移动散落在盆地上,经过长时间的压结和水化学胶结固结成岩。中国东部地区的凝灰岩储量非常丰富,占据了绝大部分,是分布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尤其是中生代火山岩带中,华北板块具有一定储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带凝灰岩。我国凝灰岩的主要质地是流纹质和流纹英安质,是典型的酸性凝灰岩,火山岩类中归属于钙碱性系列 。

当前,关于凝灰岩的探究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规模综合利用凝灰岩的相关技术还未开发,也没有得到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凝灰岩的物相组成及化学成分特征

1.1 凝灰岩的物相组成

凝灰岩主要结构为凝灰和沉凝灰,岩石物质组成是火山灰、波屑、角砺、晶屑和岩屑等,其形态具有弧面状、火焰状、鸡骨状和撕裂状等。我国凝灰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这四种主要物质,并且伴生着少量的蒙脱石、沸石、伊利石、高岭石、埃洛石及铁锰矿物。我国酸性凝灰岩的矿物组成见表1。

1.2 凝灰岩的化学组成

我 国 凝 灰 岩 的 化 学 成 分 为 SiO2、Al2O3、Fe2O3、FeO、TiO2、MnO、MgO、CaO、Na2O 和 K2O, 其中 SiO2和Al2O3总含量在83%以上,FeO和Fe2O3总含量小于4%,K2O和Na2O总含量在6%以上。因此,我国酸性凝灰岩具有高硅含量、高铝含量、高碱含量和少铁含量等特点,其岩石特征归属于钙碱系列和铝过饱和。我国酸性凝灰岩的化学组成见表2。

2 凝灰岩的物理化学性质

2.1 凝灰岩的氧化反应自由能

根据凝灰岩化学元素组成有 SiO2、Al2O3、Fe2O3、FeO、TiO2、MnO、MgO、CaO、Na2O、K2O 等氧化物,其氧化反应的自由能如图1所示。

根据氧化物反应自由能数据可知,在正常温度时 (298K), 氧化物的稳定性依次为:Al2O3>TiO2>SiO2>Fe2O3>CaO>MgO>Na2O>MnO>K2O>FeO。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处于火法高温时(1400 K),随着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升高,氧化物的稳定性依 次 为 :Al2O3>TiO2>SiO2>CaO>MgO>Fe2O3>MnO>K2O>Na2O>FeO。随着温度的升高,Fe2O3的稳定性降低幅度大于MgO和CaO,Na2O的稳定性降低幅度大于K2O和MnO。

表1 凝灰岩的矿物组成(%)

表2 酸性凝灰岩化学组成

图1 凝灰岩各元素的氧化反应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2.2 凝灰岩的化学活性

凝灰岩具有异常高的化学活性,比火山灰材质、粉煤灰的化学活性要高。将凝灰岩粉磨后,与石灰粉单独混合,或者与石灰粉和石膏粉一起混合后,即可在室温下发生物相间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活性非常高的凝胶性水化合物。

2.3 凝灰岩的多孔性

凝灰岩具有非常高的孔隙度,是由凝灰岩的粒内孔隙度和粒间孔隙度组成。粒内孔隙度主要由火山碎屑自身的性质决定,根据火山碎屑的颗粒形状、粒径均匀度、堆积方式、压结和腐变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粒间孔隙度又分为原生粒间孔隙度和后生粒间孔隙度,其中原生孔隙度为火山气孔,形状比较规则,呈现为弧面状、椭球状、盘状、空心球状和圆窝状等结构形态;后生孔隙度由于受到淋滤的作用导致其形状非常不规则。

凝灰岩孔隙度百分比的平均数大概为55.5%,其区间范围在46.2%~67.5%,烘干后密度≤1.00 g/cm3,内部孔径平均数大概为0.4×10-6m,通常孔径为0.02×10-6~1.5×10-6m,淋滤孔是内部空隙的主要形态,吸水率和导热系数目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4]。

2.4 凝灰岩的膨胀性

凝灰岩在高温煅烧时,体积将发生数倍到数十倍的体积膨胀,其膨胀系数非常高。凝灰岩的膨胀是由内部玻璃质中的化合水分解汽化所引起的,因此不同结合水的含量和玻璃质含量所引起的膨胀性也就不同。凝灰岩的有效含水量和加工粒度决定了碰撞倍数,最佳有效含水量”为2%~4%,最佳加工粒度为+4~+100目。

2.5 凝灰岩的富矿性

凝灰岩由于含有众多高活性化学元素,并且矿物含量中有蒙脱石、沸石、伊利石、高岭石、埃洛石、铁锰矿物等蚀变矿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蚀变,与水混合后发生水解脱玻而矿化[2]。因此,凝灰岩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矿物复合质材料,自身具有一些特别本质。如这类蒙脱石水化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离子交换量为ECa≈9.68 mL/100 g、EMg≈2.21 mL/100 g、EK≈0.08 mL/100 g、ENa≈0.10 mL/100 g、CEC≈17.27 mL/100 g、 胶质价≈37 mL/15 g、膨胀容≈2.5 mL/g、膨润质≈6 mL/3 g、悬浮性能≈950 mL、液限≈34.1、吸蓝量≈5.58 g/100 mL。 由于凝灰岩化学元素中 Fe2O3、FeO、TiO2、MnO、MgO、CaO、Na2O、K2O 的总含量为 6%~13%,均值为9.5%,具有较高的烧成收缩率、低耐火度和烧结温度。

3 凝灰岩的综合利用工艺

凝灰岩具有高化学活性、高多孔性、高膨胀性和高富矿性特征,具有广泛的应用途径。

3.1 凝灰岩在水泥生料配料和水泥混合料的应用

水泥生料配料为石灰石、砂石和铁粉,可用凝灰岩替代部分砂岩和铁粉。凝灰岩具有高硅、高铝、低氯、低碱特性,部分地区的凝灰岩的碱含量为零,可以防止CaO增加,降低水泥早期水化和凝结,降低烧结过程中高温液相的黏度,促进C2S的形成,显著提高水泥熟料的质量,并且有效防止窑尾系统的结皮堵塞。

由于凝灰岩具有与火山灰、粉煤灰相似的化学性质,将其与水泥熟料、石膏混合后进行细磨,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即可生成硅酸盐水泥。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企业采用配比为熟料65%。凝灰岩25%,矿渣微粉5%,天然石膏5%,采用水泥球磨机进行生产水泥,检验结果见表3。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凝灰岩用于水泥行业是完全可行的,一方面用于水泥生料制备部分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一方面用作水泥混合材。

3.2 凝灰岩制备发泡材料

无机发泡材料因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气孔,从而具有质量轻盈,隔热保温等特性,是一种优良的无机保温材料。凝灰岩含有钠、钾等碱性金属,又叫做含碱玻璃原料,是生产发泡材料的理想原材料。将凝灰岩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珍珠岩微粉、废玻璃粉、SiC发泡剂、磷酸钠及硼砂促进剂,经过高温烧结制备出一种轻质高强无机发泡材料。

表3 复合凝灰岩水泥检验结果

选择合理的发泡剂材料非常关键,其中以SiC、CaCO3等碳酸盐类物质作为理想的发泡材料,在高温时生成CO2气体,产生发泡现象。SiC和CaCO3发生如下反应:

SiC+2O2=SiO2+CO2

CaCO3=CaO+CO2

刘鹏等采用凝灰岩掺量50%、发泡剂掺量0.75%、磷酸钠掺量2.5%、硼砂掺量2.5%、发泡温度975℃、发泡温度下保温时间30 min、坯体成型压力4 MPa、升温速率2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约为0.54 g/cm3,吸水率为0.54%,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发泡材料。

3.3 凝灰岩制备4A沸石

4A沸石是一种人工合成沸石晶体,在医药、石油、化工、洗涤、医药、环保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传统4A沸石的原料价格高,原料产地受限制,严重制约了4A沸石的生产。凝灰岩价格低廉,产地广泛,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矿物成分为非晶质组分、蒙脱石和高岭石,通过预处理去除杂质后是生产4A沸石的理想原料。

凝灰岩生产4A沸石工艺与传统原料合成4A沸石工艺并没有显著差别,其生产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凝灰岩生产4A沸石工艺流程图

申少华等采用水热反应工艺,采用硅铝比(SiO2/Al2O3)=3,碱度 5 mol/LH2O,晶化温度 95 ℃~100℃,晶化时间7~8 h,生产出P型4A沸石,其质量指标为钙交换容量为220 mg CaCO3/g(100℃烘干),粒度分布为<4 μm=100%,<2 μm=90%,白度为85,结晶度为0.95,纯度为95%。

3.4 凝灰岩制备建筑微晶玻璃

建筑微晶玻璃是多相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候性、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建筑微晶玻璃是由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内部晶核剂通过晶化热处理,在可控条件下生成一种或多种晶体,使原母体玻璃内部均匀地析出微晶相。凝灰岩含有较高的SiO2和碱金属氧化物,其中SiO2可替代玻璃中的石英砂,碱金属氧化物可替代玻璃中的纯碱。SiO2内部含有的 Fe2O3、FeO、TiO2、MnO 是理想的晶核剂,能促进玻璃析晶。凝灰岩中CaO含量较低,一般采用烧结法,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凝灰岩烧结法生产微晶玻璃工艺流程图

余海湖采用低CaO凝灰岩,通过烧结法在温度800℃~950℃烧结核化1~2 h,然后升温到1 000℃~1 150℃晶化平摊0.5~1.5 h,制成花纹清晰的U-硅灰石微晶玻璃大理石。

4 结语

凝灰岩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宝贵的资源,我国对于凝灰岩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总结了凝灰岩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其凝灰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简要叙述。随着日后对于凝灰岩的化学成分特性、化学活性、多孔性等物理化学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拓展,凝灰岩将会在建材、化工、农业、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

加快凝灰岩的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加大新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