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锐张伟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476000)
景观构筑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景观建筑物根植于当地文脉,从民俗、历史或传说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创作,把城市的人文文化亮点通过一定的造型和材质表达出来,往往能成为城市的地标或者小区域范围的标志性景观,起着指示交通、标定城市方位、驻足游览、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探索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对景观构筑物在整个景观环境创造中的作用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如中山岐江公园利用旧船厂废弃的龙门架改造的景观构筑物不仅节约和利用了资源,更重要的是换起来人们对整整一个时代的美好回忆;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纪念碑亭作为景观构筑物从自身结构和形式上展现了天津大学的百年历史。此类事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景观规划理论对于景观构筑物的足够重视。
应天公园位于商丘市睢阳区,本园作为商丘市的市级综合性公园,集历史文化内涵、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力求创建一个“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的精品城市公共园林。本项目位于公园东西轴线的西侧起点处,是公园景观序列的重要标志,在吸引视线、文化传播、引导游览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1 主题选择
作为景观标志,应该选择确切简洁的符号语言,以达到快速传播、深入人心的目的。我方有三个设计主题和选择方向,由于“黄河之水天上来”作为一处特色鲜明的景观标志已经被放在整个公园的中轴线上,景区的水系也暗合黄河文明,所以设计主题的选择就集中在天圆地方和中国情结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提炼和抽象,最后得出设计方案。
2.2.2 设计元素
经过对城区雕塑和各个公园景观构筑物的详细考察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景观构筑物大多以钢材、青石、黄铜、汉白玉为主材进行创作。2)以钢材为主要结构的景观构筑物在颜色选择上一般为红色。3)构筑物的表皮纹饰大体上以古典纹路为主。4)大部分体态端庄厚重,细部刻画上尽显轻盈。
以应天公园之“应天”作为切入点进行构思立意,结合规划设计的思路以及设计分析的结论进行造型设计和材料选择,力求使主题雕塑景观具有以下特点:1)整体上:开放、大气的时代风格。2)细节上:深邃、优雅的文化风格。3)布局上:对称、和谐的地方风格。4)立意上:精粹、兼容的通俗风格。
商丘极大一部分商业建筑、文件场所、居住小区皆以“应天”为名,主要源于宋朝时期商丘名为应天府。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因追念太祖应天顺时,自立为帝,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名为顺天府,应天之名由此而来。
其实,应天一词最早出现于伏羲时期的《简易道德经》:“推天说:一无天,二少天,三常天,四顺天,五应天,六违天,七采天,八取天,九纳天。这是太昊伏羲氏以简易图推理出的天象,说明人思想的进步,从一切顺天到应天,意思是人们心里很虔诚,没有违背天的想法,只为生活的需要而已。
经总结、抽象与提炼,我们把应天概括为:厚积,不扰天地:蕴蓄,只为生机。方案分别以厚积和蕴蓄作为设计精髓,结合本公园规划设计的主题“天地方圆和中国情结,以简洁概括的形体为切入点展开设计,得出下列两个方案:
1)厚积。本方案从2005年日本爱知博览会中国馆风格抽取高度凝练的中国元素――百家姓,结合应天公园‘姓氏寻源”的景观营造厚重庄严、空间丰富、大气稳健的花岗岩姓氏高浮雕景墙一面,一方面符合厚积的主题思想,一方面对“姓氏寻源”景观其到提纲领、邀知呼应的作用。同时浮雕景墙高五米、宽9米,暗含《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商丘人民自强不息,厚积薄发,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景墙中镶嵌可灵活转动司南一面,一方面使整个景观显得庄严但不失轻盈,另一方面司南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物体上,蕴含着我国古人“天地方圆”的哲学思想以及通达权变的人生态度。司南为紫铜制造,按其原型同比例放大,其上雕刻天干地支等文字,同时起到文化普及教育的功能。其间圆心部分挖空,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观高潮部分提供欲扬先抑和框景的作用。作为一方面景墙式雕塑,庄重大气,不失醇厚之风,其名“厚积”。
2)蕴蓄。本方案在布局构思上倾向于简洁明快的优雅风格,以钢结构和黄铜为主要原料,一改大量城市雕塑复杂抽象的风格,以象征中国元素和火文化的中国红作为提亮元素,饰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祥云图案,边长9 m,厚0.5 m,和方案一同样预示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中间悬空镶套边长6m的正六面体,寓意《易经》坤卦“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整个正六面体以算盘轴为支承轴,折射商丘的“商”文化,东西南北四面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黄铜高浮雕,暗指方向,水池径12米与雕塑暗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河图》之象,周围用天圆地方的石刻喷水,活泼灵动。整个雕塑轻盈而不是稳健,喜气而不张扬,构图完整,涵义深远,其名“蕴蓄”。
[1]吴顺平.现代雕塑设计与技法[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栾春凤,袁媛.城市文化广场园林小品设计中文化符号的应用—以舞钢文化广场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08(6):124~126.
[3]黄敏.设计中的符号学[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9):89~90,1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