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剧本杀——博物馆教育活动新形态

时间:2024-08-31

季沁园

上海博物馆

0 引言

“剧本杀”行业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迅猛,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青睐,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博物馆也开始行动起来尝试与“剧本杀”结合,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将“剧本杀”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形式。2022 年1 月13 日,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1],“剧本杀”首次被正式纳入城市管理,其发布迅速引发大众讨论,这些讨论有助于博物馆思考下一步与“剧本杀”元素结合的方向。然而,目前可供博物馆人参考的成功案例并不丰富,博物馆需充分了解何为“剧本杀”,通过分析其他博物馆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发出独特的“剧本杀”活动,丰富既有教育形式,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1 “剧本杀”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剧本杀”原名为“谋杀之谜”,起源于19 世纪的英国,是以剧本为核心,由DM(主持人)引导的一类真人角色扮演推理游戏。通常会有一名玩家在其他玩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凶手”,玩家通过多轮搜证及推理票选出“凶手”,还原其作案动机和手法,最后由DM 公布真相并进行复盘。随着2016 年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的热播,“剧本杀”游戏开始步入中国市场,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创作剧本,剧本类型在2017 年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行业于2018 年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快速兴起。2019 年,受国内疫情影响,线上“剧本杀”APP 带动整个行业进入繁荣期。2020 年,“剧本杀”线上线下市场持续增长,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主持人培训、门店经营培训、剧本作者培训等商业活动应运而生。

2021 年,“剧本杀”热度持续不减,因其良好的沉浸式社交体验和新颖的游戏环节受到大量年轻人的青睐,逐渐成为媒体焦点,市场关注度日益上升。据《2021 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统计,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 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 万[2]。据央视财经报道,2022 年我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或突破200 亿元[3]。KTV、影院、博物馆等也相继开始与“剧本杀”行业进行合作。

2 “剧本杀”的特点

2.1 可快速沉浸的高质量体验

“剧本杀”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首先是由于如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较快,与这种规则简单、机制灵活的快捷娱乐方式十分匹配。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追求更高质量的娱乐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进行线下社交互动,相较于线上,沉浸式线下体验更能带来强烈新奇感、趣味感与参与感。

“剧本杀”有很强的代入体验感,人们能够在剧本创作者的缜密策划中,像福尔摩斯一样探案。每个剧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玩家可根据个人时间来选择相应体量的剧本。相比网络游戏设定好的规则和NPC(非玩家角色),“剧本杀”游戏面对的是真人,每一个剧本都有若干个性鲜明的角色,玩家在店家专门布置的场地,搭配精心设计的服装来扮演不同角色,与其他玩家扮演的“真人”角色进行互动,会产生更多的代入感和全新的随机体验感。玩家在游戏时将以角色的思维方式来行动,进行深入推理和心理博弈,宛如体验着另一种人生,亦能根据自身的反应来反省现实中的自己,探究忙碌生活中无暇思考的问题。

在一些“剧本杀”爱好者看来,这样的体验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多种文化娱乐方式的界限。相比看影视剧或者舞台演出,“剧本杀”的玩家从“看客”变成了“主角”[4],并且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挥空间,这样的沉浸感是别的娱乐方式无法比拟的。

2.2 种类丰富,精准匹配受众

目前传统的“剧本杀”被划分为几大类,如悬疑烧脑的“硬核推理本”,含多种趣味游戏的“欢乐机制本”,“以情动人”的“情感本”以及类似“无间道”的“阵营本”等。根据发售方式[5],剧本亦被区分为“盒装本”“城限本”“独家本”和“实景本”,供玩家挑选。

随着行业发展,包含几个类别在内的综合本也越来越多,能够满足不同“剧本杀”爱好者的需求,在精准匹配受众的同时,也拓宽了可选择范围。

2.3 互动社交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 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过半数的剧本用户年龄段为90 后,其中25 岁以下玩家占比为22.3%,26 至30 岁玩家占比32.6%[6]。有超过一半的玩家体验过线上“剧本杀”游戏。

“剧本杀”因强社交、重演绎、益智休闲等属性,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之一,无论是相亲交友、同学聚会、公司团建,“剧本杀”都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社交与情感需求。相比密室和KTV,“剧本杀”由于角色分配及互动模式更平等,能够快速拉近玩家之间的距离,契合陌生人或半熟人社交的场景。找店家帮忙组局、联系朋友组局是最常见的组局方式,一人行的年轻人也不排斥拼场消费[7],这种社交方式成为自称“社恐”的年轻人真实存在的线下社交需求。

3 国内博物馆“剧本杀”引入现状

当前各地博物馆也正在探索以新方式、新手段,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细节,拉近馆藏展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不少博物馆为更好地服务公众,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正在尝试打造将场景、服务、故事三合一的博物馆体验。从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引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形式让观众全情投入于馆内活动,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升观众体验、创新宣教文创工作的必备途径[8]。

本文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剧本杀”的引入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表1),发现目前博物馆与“剧本杀”融合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以上海玻璃博物馆于2019 年开发的首个博物馆实景“剧本杀”项目《消失的艺术家》为代表,即博物馆独立完成剧本内容的策划与创作,并将自身藏品、展览与场景相结合,为“剧本杀”的开展提供实景空间。第二种以洛阳博物馆授权小黑探、支付宝共同开发的《洛阳东风几时来》线上“剧本杀”作品为代表,由馆方提供文物基本信息及背后的故事,再由第三方公司对剧本内容进行创作,这也是当前“剧本杀”市场上较为普遍的创作形式。第三种以故宫博物院在“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开放期间推出的《东方美人》剧作为代表,即通过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IP 授权,集结专业人士共同创作而成,作为特展中的特殊文创展品。

表1 国内博物馆“剧本杀”一览

其中,第一种结合形式较为普遍,目前国内博物馆“剧本杀”以实景居多,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博物馆大多具备丰厚的资源和经济实力,开发的“剧本杀”项目突出公益性,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特色。

4 博物馆引入“剧本杀”的优势

4.1 丰富传统教育活动形式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公众对社会教育的需求逐步增加,带动了博物馆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我国博物馆教育正处在资源重组、功能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2020 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9]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这一时期博物馆教育在理念、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已不满足于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10]。

随着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成为核心职能,博物馆的发展理念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与感受。博物馆以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教育活动吸引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11]。

博物馆“剧本杀”区别于教科书式的传统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活动形式,能够为观众带来基于馆藏资源的特色文化体验,同时借助博物馆展览、建筑的特色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感官,灵活构建出一个可阅读、可沉浸、可互动合作、可自主选择的叙事情景,让观众成为主角,增强个人存在感和归属感。

4.1.1基于馆藏资源的特色文化体验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而每件藏品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无论是单件藏品故事,还是多件藏品故事组合,都足以支撑起“剧本杀”剧情所需要的故事元素,故事风格也将依据藏品而变幻,独特性、真实感与想象力兼备,且具有不可复制的教育意义。相对于其他“剧本杀”而言,博物馆更能为这个所谓的“舶来品”赋予中国特色,提升其文化含量。

严格来说,博物馆“剧本杀”的内涵更像是一个“剧本游”,剧本里没有“凶手”,其突破静置藏品局限,基于馆藏资源,以游戏为引子,玩家们可在解谜的沉浸氛围中加强对展品、展览与文化知识的学习记忆。如2021 年7 月长沙博物馆联合湖南省茶叶博物馆围绕“地宫宝藏——法门寺宫廷文物精粹”特展,开发推出的“大唐游园会:法门梦影剧本游”。其形式设定为两方人一同穿越来到大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玩家需要穿上唐代服饰,走入长安街道—东市,学习唐朝传统技艺赚取钱币购买线索,解开关于法门寺地宫的谜题。

《法门梦影》依托特展文物,通过文物讲故事,通过故事传文化,通过文化看时代的多层次教育和传播目标,更是为观众带来丰富层次的游戏体验,让观众在扮演唐代人物角色的同时,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体验唐朝的煮茶焚香文化,感受真正的大唐气象,且剧本中涉及的文物都在特展中进行展出,观众在游戏前后皆可亲观珍宝。根据随机调查,参与沉浸式体验的人群有85.87%期待体验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剧本游”活动,较没有参与的群体,对法门寺地宫历史文化知识的认知度高出36.9%[12]。

4.1.2基于博物馆展览、建筑的特色空间

博物馆的空间也是开展“剧本杀”的天然场所,为观众提供独特的实景体验——文物构建出年代感,空间设计提供了氛围感和故事感[13]。不同主题的展览会形成不同视觉风格的空间,传达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观众也会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博物馆“剧本杀”的感染氛围将随着展厅的开放区域而扩大,观众化身为玩家参与其中,玩家又成为其他观众参观的一部分,实现双向吸引。

除了展览空间,博物馆的特色建筑风格与户外公共空间等大面积的实景场地也能够为开展博物馆“剧本杀”这类教育活动提供一臂之力,餐饮、文创体验区也可与“剧本杀”活动进行联动,增加游戏的创新与趣味性。如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华博馆”)的《华埠风云》,便是博物馆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在考虑本馆空间、承载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成功尝试。

由于模拟场景展示本就是华博馆的重要展示方式之一,因此该馆的空间条件对于“剧本杀”这一活动形式的开展有着先天的优势。馆内的场景由珠江电影制片厂设计制作,细节精致,生动逼真,本身就带给观众极大的代入感与沉浸感。“剧本杀”《华埠风云》供探索搜证的空间包括5 个房间,近200 平方米,形成一个极具沉浸感的“剧本杀”场地[14]。为加强观众体验的真实感,道具的细节设置方面也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这些设计巧思的叠加使观众能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地域文化也有更深入的认识。

4.2 跨界合作,丰富博物馆传统文化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如今博物馆教育更注重打破文物局限,拓展外延。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自我创造,加强更多新生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博物馆与“剧本杀”跨界合作的根本价值体现。在此基础环境下,探索年轻人更为热爱的行业平台作为传统文化跨界的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IP 授权的“剧本杀”剧作《东方美人》,它是故宫敦煌特展中一件特殊的展品,也是年轻人热爱的“剧本杀”行业首次与世界文化遗产跨界合作,旨在让更多年轻人体验“剧本杀”沉浸式魅力的同时,能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宣扬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为使剧作《东方美人》总体依循史实、不偏离原型,既展示故事原貌,又让故事生动感人,同时贴合沉浸体验的初衷,让人们接受并喜爱,创作团队多次向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专家团队学习取经,与专家团队不断交流探讨,并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老师等多位考古文博大家指导,历经数次实地调研,反复讨论改进,不断创作完善。除《东方美人》外,“四大石窟”系列其他作品后续亦将陆续呈现[15]。

4.3 集结目标群体,助力夜间经济

博物馆“剧本杀”能够同时吸引文博、历史、艺术爱好者以及“剧本杀”爱好者,无疑将大大增强受众综合性,让博物馆成为人们闲暇活动时的选择之一,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观众基础。

自2011 年开馆以来,上海玻璃博物馆每年5 月至10 月的周六都会延时开放至21 点,应观众的热切要求,又于2019 年开始增设周五夜场。同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首次创作了夜间原创剧本项目——《消失的艺术家》。围绕“博物馆”选题,上海玻璃博物馆设计了“艺术家都是宝贝的馆长”“没有感情的摄影师”“精通小道消息的记者”等性格迥异的角色,他们置身于真实的“展览开幕”现场,作为馆内犯罪“嫌疑人”,和玩家互动。其中的NPC(非玩家角色)由博物馆各部门工作人员扮演,分散在博物馆园区各个场馆,引领玩家进行浏览,其将“剧本杀”爱好者转化为博物馆的实体观众人群,扩大观众教育覆盖面的同时,也刺激了夜间经济的增长。

5 关于博物馆“剧本杀”未来发展的思考

5.1 人员与展品安全

虽然以“剧本杀”为代表的实景解谜类游戏已经历几番迭代升级,但对于博物馆来说依然是新鲜事物。不同类别的博物馆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挑战,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坚守文物安全的红线,对于文物而言,博物馆首要做的是保护,只有实现保护才能留下探讨活化的空间[16]。在活动过程中,博物馆里的一些展项,如裸置文物、复原场景、互动装置等难免有被破坏的风险,因此,除了引导活动的主持人之外,馆方还需安排其他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跟进,推动游戏进程的同时,也要保障玩家和展品两者的安全。

此外,玩家与一般观众处于同一空间时,参观秩序的维持也是一大难题。华博馆的做法是将游戏区用隔离线与展览参观区域隔开,玩家与普通观众互不影响,同时告知普通观众区域内正在进行一场体验活动,很多观众也因此产生好奇纷纷咨询详情,这也相当于为“剧本杀”活动做了“活广告”,但如此似乎又将沉浸式体验局限于有限空间和少数观众。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博物馆需要在权衡自身实际,突破体量和空间结构限制进行“剧本杀”的同时,保证人员与展品安全,维护好展厅秩序,并提前制定风险评估、预防方案,将“剧本杀”活动详细列入馆内疫情防控工作规程的应急预案中,确保工作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措施落实制度化、规范化。

5.2 观众黏性的保持

与需要不断投入的开销相比,一场“剧本杀”一般耗时达若干小时,一天能开展的场次很有限,且由于“剧本杀”存在与电影一样的局限性,玩过一个剧本后再玩一遍,即使拿到不同的角色,也会极大降低体验感,而“剧本杀”的核心消费人群为喜欢逻辑推理、角色扮演及新鲜体验的年轻人,因此“回头客”非常有限。

而博物馆的“剧本杀”活动更是如此,如长沙博物馆《法门梦影》 这样配合特展而举办的剧本游活动,除受疫情影响的闭馆时段,在开放期间共举办了8 场,累计83 人参与(表2)*注:数据来源于长沙博物馆。举办的场次和参与活动的观众人数受到较大影响和限制。

表2 长沙博物馆《法门梦影》剧本游活动举办情况表

在“剧本杀”吸引玩家的主要渠道中,朋友推荐和热门综艺安利是最常见的两种。在选择实体“剧本杀”场所时,玩家最看重的三大因素分别是DM 的专业度、剧本质量和评价口碑[17]。这与“剧本杀”的游戏模式紧密相关,剧本的优质程度,玩家对于其他玩家、主持人、非玩家角色的互动效果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游戏体验[18]。

博物馆如果仅仅为了创收,试图通过未经细致雕琢的剧本来敷衍观众,甚至瞒天过海“炒冷饭”,对老剧本进行不痛不痒的翻新,亦或是为了包容市场而违背本心,拉低下限,则势必将失去赢得口碑与“回头客”的机会。反之,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以观众的体验需求为中心,提炼知识点与共情点,形成社交化和差异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并保持其黏性,建立持久的联系。

此外,“剧本杀”活动结束后,往往会有复盘环节,而博物馆需要规避此环节回到固有的讲解模式中。相较于平日的普通参观,观众此时对展览的探索积极性和对展品的学习欲望会更甚[19],且即将离开博物馆时,其精神状态与感官敏感度将回到一个较高峰值。因此,博物馆在复盘环节更需要精心设计,发挥其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职责和优势,避免观众参与活动后的最终印象和记忆停留在“无聊”“冗长”“说教”中。

5.3 专业人才的培养

“剧本杀”的内容需要职业编剧创作和专人演绎,然而目前博物馆“剧本杀”的编剧们往往是仅凭兴趣或迫于工作要求“半路出家”。博物馆“剧本杀”需要将重点放在展品上,把馆藏资源自然融入剧情,这就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本身的专业岗位外,还需具备结合博物馆实际,聚焦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剧本创作的能力,并通过扎实的演绎将知识与价值观传递给观众,通过“剧本杀”实现教育目的。

有些博物馆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具体的开发与运营工作均由第三方公司来负责[20],或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参与到运营工作中,但这种方式难以保证出品质量。就博物馆“剧本杀”而言,更需要围绕自身博物馆的特色,形成专业团队来研究创作,在形式上适合年轻人的兴趣,在内容上更具专业度。前者需要年轻创作者大开脑洞,后者需要学者专家提供学术支持,才能使博物馆“剧本杀”兼具趣味和深度[21]。“剧本杀”一方面带来了一种以互动性和架构性为特征的新文学类型,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故事物化和故事消费[22]。博物馆“剧本杀”如在玩法同质化、单一的情况下,也极易形成“内卷”,进入大浪淘沙的发展阶段。能否扬长避短,把握好“剧本杀”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定位,并形成自己的品牌IP,凸显品牌效应,亦是对博物馆“剧本杀”创作者与运营者的一大考验,是需要更多实践探索的过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