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以新疆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编制为例

时间:2024-08-31

刘 刚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
——以新疆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编制为例

刘刚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可以赋予教师课程自主权,能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其专业成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就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编制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探讨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收获、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看法等,期望能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了解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作用,能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成长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教师专业成长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基于这一政策精神,校本课程开发使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设置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强调课程与学校环境的符合,课程与师生兴趣、爱好和发展相促进的理念,也极其重视课程要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要求,并能体现教师和学生为其独特的个性及具体性,当然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也在课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很自然,在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成为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高度统一的理念与认识。呼图壁县第二中学的校本教材《家乡美》的编制在此方面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设置的初衷根本在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校本课程中乡土课程资源内容的教学效果,在有关研究中认为有五个方面,即具备家乡情怀、增强民族认同,增加教师教学吸引力、改变学习被动态度和提高学习能力。[2]这一点在对呼图壁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访谈中也得到证实,学生认为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增加了课堂吸引力,相对其他课程,学生们普遍较喜欢校本课程中乡土课程资源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那么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对于教师本身有没有影响?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否让教师和学生感到自己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有一些权力,在教学中能自己做主?在教育教学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问题形成本文探讨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二是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收获;三是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意见和态度。

一、相关研究及理论探索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问题,众多学者的研究认为,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师和学者专家合作,采取合作教学研究,也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4];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加深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会获得成长与发展[5];乡土教材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其对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也是重要因素[6];教师专业社群[7]、教师专业伙伴合作[8]、教师学习共同体[9]、教研管三方合作[10]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研究者也强调教师反省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反省是促进教学专业成长的关键。[11]

相关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内涵中与课程知识和教学相关的主要有三项:教育知识的价值观;教学知识的资源;教学设计实施的能力。[12]此三项均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对学校所处地方和师生家乡有较深入的认识,无论在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或民俗、宗教方面,都必须有搜集材料和掌握信息的形式和渠道,广泛地进行收集和积累,并加以整理及选择,还需要认真思考以达到融会贯通,再转化成为学校学生可以学习理解并掌握的语言文字或操作活动。因此,从事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除了要了解掌握家乡的各类资源和知识外,还需要对教育哲学、教学理论、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和基本的技能训练。对于当下已习惯从事有现成大纲和教材并程式化的教学课程设计的教师们而言,面对从头而来的课程编制无疑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以往的教师专业和教学实践只是在让教师考虑“怎样教”,这只是教师专业的一隅,而校本课程编制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就让教师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这就让教师贯穿了教师专业的全程。由此而见,课程编制和教师专业成长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案例及调查研究情况

(一)案例情况

呼图壁县第二中学为一所民汉混合初级中学,有各民族学生2300名,多民族教师及职工168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教学成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学校领导和教师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并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编制工作,全校教师均为校本课程编制工作人员。在近三年的努力下,全校共设置校本课程34门,为校本课程编制教材5本,包括《家乡美》、《民族团结教育》、《我爱新疆》、《葫芦画》、《我们的民族大家庭》等。能充分反映呼图壁县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为《家乡美》,为学校校本课程系列丛书中一本教材。教材为学校内部印制,彩色封面及图片,全书近20万字。教材内容共有5章,分别为:第1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国主义之花,到我的家乡来旅游,呼图壁的由来,希望的摇篮呼图壁县二中。第2章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有资源丰富的家乡,新疆之最,庭州名胜,家乡的特产,我们的骄傲呼图壁县二中。第3章构建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有家乡各民族构成,家乡的民风民俗,民族政策你我知,民族之魂历史史诗,民族团结大事记。第4章家乡的风采,有精湛的民族工艺,多彩的节日文化,特色服饰饮食住房文化掠影,绚丽的艺术文化,名家介绍。第5章民族团结谱新篇,有民族团结唱新歌,漫卷开放潮笑迎世界风,为祖国建设添光彩,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帮助,畅想家乡民族团结的前景。[13]从各章内容看,此教材体现呼图壁县乡土课程资源和本校课程资源内容是较为充分的。

(二)调查情况

调查在呼图壁县第二中学,笔者在全校选取5门校本课程主持及参与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中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见调查”访谈提纲,另辅之以听课、阅读材料,学生调查等,并访谈校长及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共访谈31名教师,3名校领导,12名学生及1名呼图壁县教研员。

调查的内容结构分三方面: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各县市采取县市中小学校教师和教育局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团队合作的方式主持,并聘请高等师范院校相关课程理论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进行各县市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各中小学校均成立校本课程编制团体,并组织负责教师和团队教师,分解编制工作并责任到人。上述即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途径,分别是“领导、协助及主管单位提供了哪些帮助”,“团队成员互动协助的情况”和“个人的做法”,就此编制相关题目,了解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情况。二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收获。访谈提纲中设置“主持或参加课程编制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问题,请教师完全自由回答,以了解教师的收获与专业成长的关系。三是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的看法。由于校本课程的编制及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毕竟属于一项教学研究工作,学校教师正常的工作是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曾从事过此项工作,若此次从事教学研究这样的“非常任务”,调查了解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看法,必将对今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又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教师“从教必研”的教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调查通过设置“您愿意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吗”,“以后若有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研究机会,您还愿意参与吗”,“什么样的教师适合开发校本课程”三个问题,来了解教师们对教学研究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在“领导、协助及主管单位提供了哪些帮助”一题的访谈中,教师们的回答分为五点。

(1)提供课程编制及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向。典型的回答如下:

指导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的具体做法;对于我们不懂的地方,只要提出问题,专家都会给予我们指导;大学教授和教研室老师给我们提供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帮助我们设计乡土课程资源内容提纲;专家教授对我们进行现场指导,效果确实好;校本教材的格式,写作的方向及操作的程序、课程编制方法及严谨性;能减少教师独自摸索的时间;专家给我们提供课程内容结构指导;如果没有专家指导,我们可能完成不了课程开发工作。

(2)提供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县市以往的校本课程教材和乡土资源开发的成果,供我们借鉴和参考。

(3)管理行政事务上的支持与协助。也说明领导的眼光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4)具体开发工作过程中专家和教研室老师的关心与鼓励。典型的回答如下:

课程编制与乡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心与支持;及时在会议中讨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有温暖的鼓励和及时的精神支持;组织上有实物奖励;和专家教授们经常电话、QQ、短信联系;关心课程开发运作情况;专家教授下到课堂听课;

(5)经费上的支持。

自治区和昌吉州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专门设置项目并拨付经费,学校为此专门将其列入工作计划,抽出人员、时间和经费,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从以上回答内容中可见,从事课程开发的学校教师们感受到主管单位及领导和课程专家对人和事的关心与支持,是较好地完成课程教材编制工作的主要动力。

2.在“团队成员互动协作的情况”一问的访谈中,教师们的回答可归纳为“合作、互助、共享”与“集体讨论”及“相互支持”三个方面的协作。

(1)互助、合作与共享,这是所有被访谈教师都谈到的内容,可见工作中同事关系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一是在乡土课程教学资源的收集编纂方面,教师回答内容如下:

互相帮助搜集资料;互通有无收集图片;大家分类提供照片、图片和图表等;对资料的出处来源等提供信息;互相分配工作;各自寻找所需的资源后,共同整理后让大家一起使用;发挥人际关系优势,分工联系社会人士帮忙提供资料;各组设计分享与共同审查他组内容;找参考材料模仿设计及装帧;提供教具;相互审阅;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乡土资料信息的验证。

可见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一件重要而需要团队互助、合作和共享才能做到编制科学、内容齐全,有使用价值的课题。

二是教材编辑方面,主要包括教材内容和主题及方向,图片图表设计以及格式安排等的想法及修正,教师回答内容如下:

对编辑的教材内容提供意见;对需设计安排的图片提出参考;需要置换的文字写出看法;建议设计的方向;在内容素材选编方面提供意见;提供设计的想法及修正的方向;多次的讨论和碰头会;对我们想要的东西仔细思考并说清楚,逐渐达成一致;从讨论中确定方向;提供修正意见,补充教材与方向;意见共享;讨论很多且有对立的情况;提供写作方向,也提出具体建议内容。

三是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主要是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协助。计算机技术的运用,PPT的制作,教材版面的编辑等也是较专业的技术,并非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完全具备这一能力,因此互助、合作与共享在工作同事之间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使工作得以顺利推展和完成,也可在互助共享中获得成长,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学习团队共享的实践验证。

(2)在集体讨论方面,教师回答内容如下:

选取教材内容的讨论;课程设置的相互讨论;相关资料的询问;分小组对所分配内容的讨论;讨论多种方案进行选择;集思广益,多方能倾听大家意见;老师们经验的分享;教师之间就专业的对话;试验教学时,进行教学观察,并在课后讨论;向领导和老教师征询。

可见教师在学校教学共同体中的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是一个提供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

(3)在相互支持方面,教师回答内容如下:

感谢同事的关心、体谅与帮助;有了老师们无私的相助,才能完成自己所承担的重任;辛苦之际,相互打气;互相加油,相互支持;碰到问题找领导和老师,觉得问题就不难解决;如果让我一人做,可能就做不下来。

可见在课程开发及教材编制工作过程中,同事伙伴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教师感觉最好。以上教师对于“团队互助”所叙写的协作与学者研究中提出的教师专业学习团队能协助教师达成个人、社会及专业三个方面发展的观点相一致,自然能形成工作伙伴间认知和情感上的相互支持,进而激发起专业成长中教师的个体心理动机。

3.在“个人的做法”一题的访谈中,教师的回答集中在“要坚持”和“努力最重要”方面,具体回答如下:

觉得要努力,一定有好的结果;确实有困难,但努力就有成绩;编教材很麻烦,需要坚持;我把它当作上课,一节课一节课地进行;

可见在课程教材编制中,教师的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还有教师提到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和包括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多主体提供课程资源的信息,不但给予教师们研究方向、课程设计上的指导,还能提供研讨以及和其他学校课程经验的交流与协作。教师们主持参与的课程编制,体现出“多方携手”和“团队合作”“经验共享”以及“勤奋努力”的多重价值,也是学者提出的教研管三方合作教师专业成长形式的实践验证。

(二)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收获

在访谈调查中,设计了“主持或参加课程编制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开放式问题,请教师们自由回答,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反省能力三项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此方面的回答内容分析,得到“加深对家乡的认识”、“提高课程与教材编辑的知识技能”两个要点。

(1)在加深对家乡的认识方面,教师具体回答如下:

学习到了更多的家乡社会乡土知识;在教材制作的过程中需查询大量的资料,并实际到县里各个地方取得资料和图片;在学校编制乡土教材,同时也增进对自己家乡乡土的了解;在编制的过程中,让自己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县市;在编写中,自己的学科知识也有增加;学到很多关于本地生活知识;将本县的历史再重新复习一次;更进一步了解呼图壁县的发展历史与人文特色;知道了呼图壁县名的由来;有条理的认识了我县乡土知识;对教材与课程更深入的了解;不管是地理人文、经济社会,自己都有成长与收获对家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加热爱家乡;对家乡事物的了解更深,对家乡的认同更强。

可见此项工作,能提供教师们深入探讨家乡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各项知识的机会,得到比使用乡土课程资源内容的教材教学更丰富的知识,并能完整积累本县相关乡土课程教学资源及图片,是一次非常可贵的专业成长经验,符合学者研究所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中的教学知识资源储备重要性的观点。

(2)在课程与教材编辑的知识技能提高方面,教师具体回答如下:

对于中小学课程和教材的编制稍有些概念;学习到编制教材的方法及技巧;学到收集资料的技能并提高了将其转化为教材的能力;对课程设计有了专业感觉;积累了课程开发教材编制的经验;增进自我教学设计能力;知道了课文是怎样到了课本上的;我是半个课程专家了。

从以上教师对于这份工作所得到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收获中,可以了解教师们从过去单纯的教材使用者转变为教材的设计者,这种课程编制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教材编辑和教学活动设计上,获得专业的成长,是一项非常难得的经验。教师们的反应,符合学者所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中的教学设计能力项目必须具备的观点。

2.人际关系的建立

由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因此,学校每个校本课程编制小组在这三年中不断进行小组的讨论和研究,使得教师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在“参与这份工作最大的收获”的开放回答中,有以下内容:

(1)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谊。通过校本课程及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定期举行会议,形成共同奋斗目标,使同事间形成合力并产生更强的内聚力,具有了一个团体的归属感,使团队成员对属于这个集体感到非常荣幸。

(2)增加沟通交流和讨论发言的技巧。学会沟通和学会谈话对于教师来说是个专业性要求,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制让教师在这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3)建立了更广泛的专业人际关系。课程开发工作也使中小学教师与其他县市教师及教研员、高校课程研究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研究及其它诸项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3.反思的能力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反思的能力有其重要性。有近一半的教师提出反思问题,显然它是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收获。教师具体回答如下:

能站在学生立场上来考虑教学;审视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将自己的理念初步实践;重新整理自己以前的教案,让教学效果更好;讲课中选择更好的案例;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适切性;现在再想起以前的教学觉得内疚;觉得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变革;学校要加入本地乡土课程对教师和学生发展都极好;贴近乡土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乡情”,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教师们所提出的反思能力,也是学者研究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足以促成教师观念的改变,进而得到教师专业的成长。

(三)教师们对教学研究的看法

在此项访谈调查中就“您愿意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吗”,“以后若有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研究机会,您还愿意参与吗”,“什么样的教师适合开发校本课程”三问中,所有被访谈的教师都给予前两项问题以肯定的回答。

1.在“您愿意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吗”问题中,教师具体回答如下:

对自己专业能力提升较好;搞教研能提高素养,教学能力更强;教研可以依据专业为教学服务;进行教学研究能增加内容的欣赏性,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教研使自己具有专业知识、编辑教材具有质量保证;教研可以让自己成为专家;教研可以使自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教研让教师未来成功机会更多。

2.在“以后若有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研究机会,您还愿意参与吗”问题中,教师们肯定回答的理由有以下三项。

(1)可以促进专业的成长,具体回答如下:

这是一个难得学习机会,也是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激励自己不断成长;可以参与教材编辑工作,事业多了一条路;自己专业方向有了目标;是学习成长的机会;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有所得;这是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可以自我成长,作专家型教师;可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增进教师教学智慧。

(2)学校课程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使学校领导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也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肯定,也能得到自己对自己的肯定。

(3)许多教师表示这是件有趣的工作,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愿意为家乡的教育尽一份力。

3.在回答“什么样的教师适合开发校本课程”一问中,教师们据自己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普遍回答都认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师,只要为教师,就可以也都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可以开发校本课程。这说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这项工作使教师们认识到了教学研究对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研究并不是“门槛”很高的事,抛却了“研究往往拒普通教师于千里之外”的想法,敢于研究,勇于研究到喜欢研究并出成果。比如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的编成,实事求是地评价,这本教材有一些优点,如体现了学校所定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向,资料丰富、图片多样,语言通俗、乡土味浓,有一定的装帧设计,内容篇章有一定的逻辑性和顺序。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内容繁杂、叙述冗长,教材版式设计不很规范,多数资料未经研究处理,直接堆砌,教材不分层次,无对象设计和教学设计,没有教材规范,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中小学教材。但这是一个较低的“教研门槛”,它让初接触教学研究的教师较为容易地迈上了教研的第一个台阶,进了教研的门,初步的“成就”让教师后续的研究欲罢不能,更深入的正式的教学研究就开始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两个主要的途径:一是在工作同事的互动中,得到互助、合作与共享,集体讨论,相互支持,这些都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二是在中小学、县市教研室和师范院校的合作中,在教师、教研员和教授专家携手互动中,不但给予教师们行政和经费上的支援,更可以提供研究上的规划、设计上的咨询、问题的解决、进度的掌握和研究资料的处理等协助,使教师得到学术研究上的专业成长。此外,再加上教师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工作中的努力坚持,使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更体现出“多方携手”、“团队合作”、“经验共享”以及“勤奋努力”的多重价值。

2.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所取得的收获,主要有下列三项: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收获,又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教材编制的知识技能”最为重要。二是人际关系上的收获,主要在“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增加沟通交流和讨论发言的技巧”、“建立了更广泛的专业人际关系”等三方面最为显著。三是反思的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3.教师们通过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对于教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看法:首先教师们肯定自己愿意进行教学研究,因为教学研究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使自己有成就感。二是教师们认为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促进专业成长,可以得到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肯定,自己也能肯定自己,且认为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是有趣的事,为家乡、为学生都有益的事。三是教师们通过课程教材编制认为教学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大大提升了其从事教研活动的意识和信心。

(二)建议

1.教育管理部门应支持中小学校扩大学校在办学方面(如在课程设置等)的自主权,给学校教师以创新开拓的空间。

2.教育管理部门应多设立相关教学研究和课程编制项目,从制度、经费和工作协调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给予支持。

3.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室及学校领导应多鼓励教师以团队的方式合作进行各类计划项目,以同事或同行共享的途径,激发起专业成长的教师个体心理动机。

4.教育研究部门(主要是高校)和县市教研室等部门应多提出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计划,以发挥“多方携手”的协作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比如高校教育研究者多将中小学教师吸收进各类教育研究课题中,县市教研室将中小学教师聘为兼职教研员等。

5.教育理论工作者应针对教师们所从事的各项研究计划,深入探讨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以作为后续教育研究、课程开发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参考。

6.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不是唯一主体,可将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相关人员均纳入作为开发主体,能充分保证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增加乡土课程实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4.

[2]李定仁.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7.

[3][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5]吴刚平.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9,(3):19-24.

[6]海路,巴战龙,李红婷.珍视乡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6):87-90.

[7]马超.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师专业社群[J].教师教育研究,2011,(6):25-29.

[8]操太圣,卢乃桂.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6.

[9]刘文.试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教育探索,2012,(3):83-85.

[10]李华君,龚彩云.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1,(9):77-79.

[11]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68-74.

[12]饶见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87.

[13]刘新琴主编,家乡美,呼图壁县二中校本课程教材(内部印制),2013.

作者简介:刘刚(1965-),男,新疆巴里坤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0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