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川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8-31

张 翼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四川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翼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本文以四川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各级部门不重视、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专门教材、理论研究不足;师资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完善评价体系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级领导转变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配置并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专业化程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确定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四川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问题;对策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适应性问题,应对心理冲突和矛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这关系到更大量的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的形式可以最直接、最高效地实施全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塑造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形式。[2]其中包括了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对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的培养。[3]但在我国长达十几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中,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这与心理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各级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心理健康课程学时偏少

在我国升学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应试教育仍是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特点。在四川农村等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仍较刻板和保守,总认为学生的升学成绩和排名才是硬指标,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人格成长,甚至智力发展、学业进步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有的地区根本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导致有的学校领导以上级没有规定为由,也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很多学校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有的只是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课表课”,即只在课表上标注出来的课,而实际中并不实施的课程。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学时数偏少,有的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才会有几节心理健康课,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系统。还有的是将心理健康课放在德育课中作为某部分内容讲授。还有的学校只在个别年级才开设心理健康课,并未全校范围内普遍开设。

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

心理健康课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具体可以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休闲生活辅导、职业规划等版块,每个版块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但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很少,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不足,专职的心理教师缺乏等原因,导致了很多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甚至科学性。有的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是孤立的一两节课,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有的老师仅凭个人爱好安排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还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简单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缺乏对心理健康课程内涵的正确理解。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上学科化倾向还比较严重。[4]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理解成了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学科课程,不仅采用知识体系化的教学,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甚至还进行考试。在大部分的心理健康课堂上,不少老师还习惯于单一的讲授法,较少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忽略与学生的交往与体验,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失望,甚至造成心理负担。

三、缺乏专门教材,理论研究不足

教材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媒介和工具,但就心理健康课程而言,目前学术界很难找到一本或几本全国范围适用的比较权威、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虽然有的学校选用了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但是大多都是选用的国家统一版本的教材,对地区差异不同的地方来说,并不适用。比如说,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5]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得很突出。在熊磊等人的研究中表明,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6]但是在现有的统一教材中很难找到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所以说国家统一教材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并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反映出理论性太强,操作性差等问题,缺乏针对性。

教材的匮乏和理论研究成果不足是有密切联系的。目前学术界及学校一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也只是某个地区、某个学校的个别经验,导致难以编著能在全国范围适用的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出自心理学专业的还很少,大部分是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学生,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训,农村中小学更是严重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四川近79所农村中小学中配备有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不到23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这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比较大的区别,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理应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四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直接影响到无法科学地、正确地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有些教学手段或危机干预措施不当伤害学生心理或带来严重的行为后果。

五、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心理健康课程设计、实施的各项环节中,评价环节最容易被忽视。不仅如此,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学科课程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心理健康课的价值:比如看学生记住了多少心理学概念、理解了多少心理学知识,掌握了多少心理调节的方法等,甚至有的还要组织考试。在郭德风[7]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大部分学校都存在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课程评价标准和体系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隐形而长远的,仅仅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和短期的发展目标来衡量是行不通的。

六、对策及建议

(一)各级部门转变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对农村中小学等教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要只是口头上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的重要,更应有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或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其次学校领导也应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到学校的常规课程体系中,保证每个年级每个班每周都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时;积极引进或培养心理教育师资,保证每个学校至少有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加大对学校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场地和设施的投入,改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条件与环境;组织专家、教师对本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目标、内容、原则等方面的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最后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也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各科教学和学校各种活动中把育人的目标放在首位,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二)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学校教研部门或者心理健康教师本人应积极推动和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在对教育对象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之后,更新和完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大胆革新,杜绝一讲到底的单向传授方式。尝试角色扮演、讨论法、心理测量法、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情感和体验。

除此之外,农村学校还应该加大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设施的配置和优化,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学用具等要及时的配置和更新。对于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还可以设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如在里面配置多媒体,以及供学生进行活动或咨询的各方面硬件设施,这些都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力实施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鉴于我国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教师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师资。在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就广大农村中小学而言,在暂无条件引进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情况下,应该安排兼职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或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持证上岗。学校还应该为全校老师购买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书籍,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对于条件好的地区和学校,应在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同时,加强对解决专业师资职称评定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施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良好的地区还可以帮助条件较差的地区,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四)学术界加强理论研究,各校尝试校本教材开发

学术界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心理问题[8]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丰硕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还可以主动下基层到地方进行调研,了解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资源等现状编撰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和学生用书。

中小学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尝试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完全可以自行编写符合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形成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可以组织教师统一备课,做好教学安排。

(五)确定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应该有自己独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有的学者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建立“多主体互动,动态与静态、评价与指导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切入点,使评价过程变成心理健康课程课后的延伸。[9]

本文认为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层次分明,对象清楚,目标明确。第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内容选择适宜、恰当;第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避免一讲到底,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第四,课程的教学效果要看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态度、动机,不能简单地进行学科知识点的评价。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要根据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等诸多因素形成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杜绝单一评价。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66.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3.

[3]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6:4-5.

[4]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7,(6):94-97.

[5]刘明华,李朝林,刘骁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2008,(3):105-108.

[6]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32-133.

[7]郭德凤,何晓萍,石秀莉.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5):106-107.

[8]岳慧兰.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7,(4):10-11.

[9]刘菂斐,卫萍,兆良,张楠.论小学“目标导向-过程干预-评价监控”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卫生软科学,2007,21(6):501-503.

作者简介:张翼(1981-),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6-02-28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08-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