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喀纳斯旅游产业对图瓦人民间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发展——关于一个图瓦人村寨的人类学考察

时间:2024-08-31

王 萍

(新疆教育学院体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喀纳斯旅游产业对图瓦人民间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发展
——关于一个图瓦人村寨的人类学考察

王萍

(新疆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3)

摘要:通过对一个图瓦村寨——喀纳斯村在旅游业进入前后其民间体育文化变迁的民族志描述,力图指出:旅游的介入打破了原有村落的生产方式,村落秩序有了改变。当地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发生了迁移和变化,图瓦民间体育文化作为旅游的亮点发挥出了独有的魅力。新的生活秩序使原有文化包括节日习俗、体育活动等不得不为了新的需求而调整、改变。

关键词:旅游;图瓦人;族群体育文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先后制定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尽管新疆“7.5”事件给民族地区旅游带来了冲击,但通过重重努力,旅游产业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旅游地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必须面对的是:这是把双刃剑,它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和文化造成了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包括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都在发生着变迁。

一、喀纳斯旅游概况

喀纳斯旅游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景区”,被纳入国家“人与生物圈”网络,其中喀纳斯湖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禾木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村之一,白哈巴村被誉为“中国西北第一村。”[1]该景区同时是我国图瓦人的主要聚居区。凭借喀纳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图瓦人风情,三个村子相继开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喀纳斯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当地牧民的收入大幅度提升。仅在2012年,景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8745元,高出阿勒泰地区平均水平1896元,增收1125元,游客人数突破百万,达到106.8万人,增长17.8%,门票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12亿元,增长16.1%。发放大中专及高中生学费补助78.5万元。全年培训转移就业农牧民12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720万元。

二、图瓦人概况

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人群,旧称都播、索约特人、唐努图瓦人,现主要居住在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河流域、以及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50年代,在我国第一次民族识别过程中其被认定为蒙古族。新疆境内图瓦人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的禾木哈纳斯蒙古乡的喀纳斯村和禾木村、铁热克提乡的白哈巴村、阿勒泰市的阿拉哈克乡、富蕴县的铁买克乡等。他们对外交流使用哈萨克语,对内使用图瓦语——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建国后,政府为他们建立了蒙文学校。[2]

图瓦人信仰主要以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为主,在图瓦人的敖包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和婚礼、葬礼中,萨满教和藏传佛教经常处于和谐相处、融合贯通的状态。

图瓦人世代居住在喀纳斯湖畔边,逐水草而居。随着喀纳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图瓦人的生活方式以牧业、旅游业为生。由于山区冬季时间较长,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积雪厚度可达1-2米。为了抵御严寒,图瓦人体脂蓄积程度较高,饮食中肉、乳、面食较多,且经常饮酒。

三、主、客间文化融合与发展

外界五彩缤纷的世界冲击着美丽的喀纳斯湖。作为喀纳斯旅游地的主人,图瓦人在与外来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比其对外来游客的影响要大的多。因为他正经历着不仅是主流汉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同时身边聚居的蒙古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和回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也在影响着图瓦人。在这样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图瓦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相比较,作为客位的旅游者,几天的旅游后,又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圈。而图瓦人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游客打交道,时间长了便对思想上和生活上产生深刻地影响。改变最明显的是当地图瓦牧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图瓦人在喀纳斯定居年代已久,喜居山区森林地带,傍水而居,垒木为室,世代以放牧和狩猎为主,素有“林中百姓”之称。但是在当地发展旅游业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有的生计手段和交通工具:骑马,现在多了一种功能,即赚钱(供游客使用);射箭也已将狩猎功能改变为娱乐和展演功能。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也逐渐增加了蔬菜和水果。手机、电视、洗衣机,甚至电脑、微波炉都随处可见,不少家庭还买上了摩托车、小汽车和越野车替代了原有的骑马出行。总之,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四、主流文化对图瓦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断裂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图瓦牧民的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形形色色的游客带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信息。图瓦与外来游客的接触中,对外来事物、外来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去模仿,继而,外来文化对当地图瓦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图瓦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同时,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在浸微浸灭。村子里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图瓦人穿着新式西装,骑着崭新的嘉陵摩托,手持摩托罗拉手机用哈萨克语或蒙古语在相互聊着天。原先的交通手段:骑马,已较少出现。冬日里妇女们放弃了原先的温暖长袍,为了现代的漂亮穿上了时尚的短皮靴和一步裙,民族传统服饰除了在春节和敖包节能偶有一见,再不好寻觅了。为了旅游便利,人们已经不说图瓦语了,这使得只有口语的图瓦语——一种稀有的突厥语种,只有一些老人会说了,图瓦语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曾经在草地上经常摔跤、赛马的小伙子们窝在家里也学会了网络游戏。这些现象都说明,外来文化已经从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从而造成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的现象。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民族崇拜,图瓦人也不例外。六月的敖包节是图瓦人祭拜天地、向上天祈福的重大节日,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仪式。而在喀纳斯旅游开发后,敖包节成为一个重点打造的用于吸引游客的品牌。节日上喇嘛的佛经念诵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和排他性,外族游客的到来干扰了祭祀程序和原始含义。节日上原本自娱自乐的赛马、摔跤变成向游客和领导展演的形式。拿着话筒讲话的领导、手持摄像机的记者和游客,使得祭祀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节日的内容和意义已经悄然改变。它不再是单纯的祭祖仪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经过加工和美化后的节日和仪式,节日的庄严和神圣在降低着。

五、风景区的形成与喀纳斯村落秩序的改变

“旅游工业常常以提供原生态族群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产品,相对于其他工业,比较有利于当地人卷入,正因为如此,旅游工业越来越成为乡村秩序,尤其是少数民族村落秩序的关键性动力。”[3]为了打造新疆人民的会客厅和全国高端旅游胜地,管委会从2006年到现在,连续举办了八届新疆冰雪旅游节;2011年起,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古老毛皮板滑雪节比赛。2014年3月,全国各地的滑雪高手汇聚于此参加了新疆喀纳斯单板滑野雪邀请赛。为了延长旅游时间,管委会出资实现了“村村通电工程”,对进山道路进行修缮,对牧民房屋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治理。景区的管理和建设改变了村里落后的场景,生活电器来到家家户户,尤其是自来水,方便了图瓦村民的生活起居,对妇女的健康状况起到了有利的保护作用。人们为了赚钱,开起了家访,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穿上传统服饰,将马皮滑雪板、古老射箭工具摆上供游客体验观赏,闲暇时间的缩短使得村里原先酗酒、打架的情况有所改观,村里的秩序明显有所好转。

六、体育文化符号的形象与价值在喀纳斯旅游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在喀纳斯旅游地的图瓦村寨,木刻棱房屋就是标志性的旅游符号;着民族服饰的马拉爬犁、赛马、射箭、摔跤、歌舞成为吸引游客的符号亮点。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旅游符号的形象与价值正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如赛马,禾木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在乡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禾木村租马队。队长和队员均是当地图瓦人和哈萨克族,由每户入股一匹马,统一负责经营。马队统一着装,统一收费。收费看距离的远近,一般在五十元到几百元之间,不允许乱载客。射箭、喝奶酒和吹“楚儿”(一种濒临灭绝的乐器和吹奏方法)成为家访的主要内容。人们在院子里悬挂上羊皮,制作上靶心,让客人体验射箭。弓和箭都是图瓦自制而成,弓是用当地森林中的红松木制作,比一般的弓要长出许多,弦是用牛皮发酵鞣制而成,箭也是当地直而无结的红松木制成。没有一定的气力,这样的弓箭是无法开弓射出的。总体来看,图瓦居民参与旅游的规模小,内容较为单一,以家访、赛马、射箭展演等个体经营为主,喀纳斯村寨实现了图瓦人由传统牧业向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当地居民参与体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人数有所增加,利益的驱动使得当地其他民族冒充图瓦人名义开办家访,与导游联合拉客,向难辨真假、语言不通的外来游客展示伪图瓦体育文化,给当地图瓦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极度不良影响,真正的民族体育文化精髓却在遗失。

七、围绕喀纳斯生态旅游,着力打造“图瓦民间体育文化品牌”,形成图瓦民族体育产业链

图瓦人民间体育历史悠久,尤其是古老马毛滑雪受到了世界研究者的瞩目。在现在的图瓦人家里,都能看到古老马毛皮雪板、雪橇、弓箭和爬犁等。这无疑都激起了世人的强烈探知欲望。2011年以来管委会举办的“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古老毛皮板滑雪节比赛”项目取得良好收效,但总体看还是形式较为单一,只是三个村子的选手自我报名参加滑雪、射箭等四个项目的比赛。图瓦人春节中举行的湖面雪上赛马、摔跤、马拉爬犁等等民间体育赛事,在当地这种最大规模的文化活动既有本民族村寨的文化传统和观念表述,又有以体育活动为实物载体的文化体系,是否由此可以繁衍出更多地绿色旅游项目?然而目前冬季喀纳斯的旅游几乎是空白,游客的可进入性极低,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体育活动依然被蒙上面纱。喀纳斯美丽迷人的冬季景色,丰富多彩的冬季体育活动,灿烂的图瓦人传统文化还在深处山林,没能充分合理的开发,并没有给图瓦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既能作为一种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途径,又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度假方式的旅游项目。喀纳斯景区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图瓦人传统体育旅游业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图瓦人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盛会”、“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村”等形式来扩大图瓦人体育消费市场,构建影响深远的体育文化产业平台,从而带动“产业链的整合”,对有效促进喀纳斯生态旅游,保护和传承图瓦体育文化,使图瓦人向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1][2]崔先立等.喀纳斯志[M].乌鲁木齐:新疆民族出版社,2006:134-135.

[3]杨慧,陈志明,张展鸿.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杨兆萍,李晓彦.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J].干旱区地理,2001,24(4):332-337.

作者简介:王萍(1974-),女,新疆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图瓦人、克里雅人、罗布人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11CTY029)的阶段成果。

收稿日期:2016-01-19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1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