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与利用

时间:2024-08-31

饶品良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思政部 广东 广州 510640)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与利用

饶品良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地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提炼精华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地方文化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和涵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运用。

关键词:地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素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实现我国“文化昌盛”的和平发展战略目标。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和管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1]

这是十七大和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战略部署的延续与提升,肯定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目标。

一、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标志。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道德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命运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道德内涵,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强调修身养德的做人根本,涵盖了积极的正元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乃至人类的亲善团结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感染力,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然而,目前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只涉及正统的中原文化,其实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各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对当地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特定地域人群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性格特征、伦理道德,例如岭南文化的内敛、务实,东北文化的豪爽,湖湘文化的爽直等,呈现出不同地域的地方文化特色。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由无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组成,而呈现出万千风华和生命力。地方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受中华母体文化影响下的子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导下繁衍和发展的个性文化。地方文化虽然各具差异,但同样具有母体文化的所有优点,同样具有母体文化的一切魅力。她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存在和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品德和内容。可以说,没有中华母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地方文化的点缀,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失去丰韵和姿采,对中华文化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缺失。

地方传统文化的繁衍、发展、昌盛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栽培土壤;与此同时,体现正能量的思想道德又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文明通过道德的浸育不断升华。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根基,道德教育就会失去最关键的载体和特定的支撑,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成熟、有效的道德教育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促进地方文化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各地方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所以,充分挖掘优秀地方文化精神内涵,运用在当代人才培养和未来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上,具有非凡的现实价值意义。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重点高校或是地方院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是文化的集散地和中心。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相连。因此,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精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党的一贯方针与政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实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以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影响大学生的素质,无论是理论还是时间都十分有效可行,因此,研究地方文化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是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

(一)优秀地方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

传统地方文化包含着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文化元素,如浙江义乌的“鸡毛换糖”商业文化、义乌兵精神等地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密切相连的,在开展“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上,可以引入抗击倭寇的义乌兵、陈望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展“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教育上,可以引入义乌名医朱丹溪事迹等历史文化资源。[2]又如吴川飘色艺术起源于当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它寄予人民对和平、勇敢、忠贞、慈孝等传统精神的向往,它积淀的精神财富和特殊的人文价值,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它的精神内核如爱国主义、惩恶扬善、孝廉感恩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友善等价值观精神是相通的。[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挖掘这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优秀地方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大地上又再次出现中西文化的汇聚和碰撞,其激烈程度史无前例,多元文化的交集,经济与道德、传统与现代、整体与个体等文化价值层面的明显冲突,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的形态交织,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地方优秀文化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以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内容之一,提炼地方文化资源的精髓,凸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引导大学生在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锤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锻造民族团结、服务社会、献身国家的思想和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既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又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优秀地方文化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致力于服务地方文化教育建设。所以,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其办学模式、德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方式等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必须与学校所在地文化相适应。但在全球化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一个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即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盛行之下,经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亦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什么文化育人?如何育人?育人效果如何?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优秀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生在了解、学习与其生活、学习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领会地方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学习、模仿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中的典型人物,这种独特的育人文化气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与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运用

要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最为重要的是避免单调、刻板、毫无生气的说教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一)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研练

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形式早已为人逅病,也不利于地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授与渗透。互动教学是剔除这些弊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地方文化进行提问,引出讨论主题,或者在文化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提问,或组织优秀地方文化内涵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开展相关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共同探讨,深入提问,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开展互动交流研练,把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与地方文化、社会现实,及个人内心体会、感悟等密切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理性对待地方历史文化精髓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情谊的发展。

2.案例插入教学

将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计划中,以生为本,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既可以作为人文基础课开设定期授课,也可以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地方文化内容,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人物传纪、名人事迹、历史照片、回忆录等,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接受优秀地方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例如,在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地方文化的诚信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以“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人生指南。总之,灵活地把地方文化资源穿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3.多媒体的视频教学

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丰富了高校教学方式,教师若能善用高科技的功能,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插入精彩的教学视频,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和具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高校“两课”理论教学普遍缺少具有启发性的地方文化视频,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视频虽然制作精良,但介绍范围过宽过广,没有地方文化的特点与特色,对学生难以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教化力和感染力都受到折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克服这一困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搜集和筛选地方文化题材视频,注意地方文化视频资料的典型性与说服性,要与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和精神相呼应、相吻合,做到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要联同专业计算机人员,对作为教学视频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剪辑,对视频的颜色、内容、长度、解说等进行优化处理,在彰显地方文化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同时,力求视频内容浅显易懂,画面精美,语言通俗,为学生认可、接受,以视觉、听觉的刺激使地方文化充满现代魅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培养、激发民族自信和自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榜样示范式教学

榜样示范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普遍具有青年人追求未来、喜好梦想的理想主义特点,有强烈的模仿性,喜欢偶像崇拜,容易被英雄人物感染,容易接受英雄人物身上传达的优秀品质,对于与学生生源地或与学校同一地方的名人,更易使学生产生崇敬之念,增强学生的学习、模仿之心。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引导,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把地方文化资源中的优秀人物事迹、名言名录等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零碎、单薄的优秀地方文化知识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或事迹贯穿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地方名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在名人故地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行为的教育效能。

(二)以地方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1.以地方节庆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平台

中国每一种地方文化都会根据自己的文化习俗,设立不同的地方文化节庆,对参与节庆活动的人产生明显的文化价值导向作用,以此承载和传递浓厚的乡土文化意识和历史沉淀,体现当地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与培养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校思想教育目的是异曲同工的。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西方节庆大举进入中国各地,西方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也借节庆的方式在中国青年中传播。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当仁不让,结合各地文化特点,以地方节庆为载体,指导学生组织、策划地方节庆时间活动,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地方文化,亲身感知地方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地方文化。这样,既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民族情感交流,也有力迎击西方庸俗价值观的挑战,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方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结合的地方文化内容均取材于高校所在地,容易与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关联。即使学生生源来自异地,但在学校学习期间,也会接触到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假以时日,这些异地学生也逐渐容易理解和接受地方文化所包含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沿革的机会,尽量让地方文化与学校课堂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书本和课堂没有,或者甚少提及的地方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地方文化建设,使学生经过一定的文化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激发中华文化自豪感,培养良好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四)引导学生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等是地方文化资源的汇集点,有着浓郁的地方性,便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就地取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代表性的文化景点参观,这种到地方特色文化地点的实践,使学生出现身临其境的实地感受,有助当代大学生的切身体会和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举行活动,开设地方文化讲座或作报告;或者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制作手抄报、黑板报、有奖竞赛,举行地方文化摄影大赛,地方文化景观诗词创作大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利用新媒体建立地方文化教育新阵地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平台,也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4]明确了新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和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地方文化的网络教育阵地。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新媒体工作能力,不断强化培训,锻造高素质的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者和管理队伍,使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把握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运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提高利用新媒体技术发现、研判和处理地方文化的舆情能力。第二,要加强新媒体的阵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的校园地方文化网站,统筹规划建设各类深具地方文化色彩的主题网站、网络社区或新媒体文化平台,培育大学生的地方文化情操。第三,要丰富新媒体的地方文化教育内容,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特点建设数字化校园,着力打造一批地方文化讲坛、网上报告厅等校园新媒体文化品牌。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拓展新媒体学堂、新媒体电台、新媒体电视台等媒介形式,鼓励、支持高校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作发布关于地方文化的征文、摄影、书画等文学和艺术作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和推动优秀地方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利用地方文化的习俗、风俗和纪念日等,展开休闲娱乐、文化学习等新媒体文化活动,加强地方文化的主题教育,使优秀地方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揉合,充分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生活和学习中。

(六)创建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点,把优秀地方文化内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构建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文化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地方文化硬件环境。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地张贴地方名人、地方名胜古迹、地方优秀传统的宣传画或版画;以地方名人命名校园建筑、道路、教学楼等地方,营造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地方优秀文化的熏陶;同时,在校园内建造一些体现地方文化精神的人文景观,如地方特色雕塑、先贤名人等。

其次,学校要建设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软环境。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把握和利用机会,在诸如校园艺术节、文化节、各种竞赛、编写校报和班报等活动中,以此作为学习、交流、传承地方文化的平台,精心组织和设计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指导学生把地方文化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渗透到校园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的正能量效应,营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评论员.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N].光明日报,2015-01-20,(1).

[2]胡艳.以地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义乌为例[J].南方论刊,2013,2,(2):72-74.

[3]黄钰晶.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兴趣[N].湛江日报,2014-11-23,(A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作者简介:饶品良(1970-),男,广东广州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1-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84-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