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点线面结合: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时间:2024-08-31

黄淑贞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点线面结合: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黄淑贞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高校要抓住这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时机,充分发挥坚强阵地的作用。要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变成大学生的信仰,使大学生形成认同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渗透、知行合一的培育原则,高校要点线面相结合,找准培育的关键“点”,把握好培育的党建“线”,科学依托培育的校园“面”,才能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三个倡导”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表达了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价值观点和价值理念,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目标、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等,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各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根据十八大的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战略上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在论述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时,要求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高校要抓住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时机,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强阵地的作用。点线面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探讨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可以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行动上的参考。

一、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育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首先,在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牢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文明、自由、平等、诚信、友善”[3]有利于增强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同学间的诚信认可,营造出团结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有力促进大学校园的稳定、文明及和谐。其次,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会出现难以创新和缺乏实效的情况,原因之一是缺乏创新意识,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改革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4]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贴近生活和实践,贴近大学生,尽量做到接地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方式上要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建设的平台要让学生方便参与,开辟的渠道要让同学们喜欢互动,实现观念手段双创新,确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再次,在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净化大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很好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面前坚定立场,具备明辨是非荣辱的能力。同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波动情况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相结合,使其能够正确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准确把握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并运用到实践中,使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二)培育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应对大学生群体消极变化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缺乏信心。有些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心存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对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缺乏信心。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困惑,集中体现在共同理想缺失,立场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等。第二,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功利。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存在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等现象,存在一定的造假现象,对违约问题感到不以为然。一些大学生热衷权力,崇尚金钱至上,讲求实惠,价值观趋向功利化,趋向现实,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像阴霾一样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挥之不去。第三,计较个人利益,合作精神欠缺。一小部分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对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置若罔闻,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隔离开来。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缺乏团队合作、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第四,喜欢享受,贪图安逸。21世纪的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年代,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的物质精神消费都追求品牌和知名度,名牌服装、鞋帽背包、高档先进的电子产品更新频繁。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把时间精力花在休闲逛街、娱乐网游和吃喝玩乐上,生活自理的能力非常差,对铺张浪费不以为然,对损坏公物视而不见。不仅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吃苦耐劳精神也是嗤之以鼻。因此,大学生群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极面,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纠正,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明白应坚持什么,摒弃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精神基础。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5]

二、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之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变成大学生的信仰,并且高度认同。因此,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原则

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必须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原则。广大教育者要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关注他们的所想所需,注重解决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用关爱打开他们的心扉,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积极身体力行。

(二)坚持全面渗透的原则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将这一系统工程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综合作用。学校各部门和每位教师应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达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壮大力量,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三)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高校培养的人才最基本的品质是要有道德责任感。“三个倡导”体现的价值取向和准则,是大学生道德观、责任感的指针,而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法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为风尚。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就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践行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崇善,但需要付诸行动。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知行合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成主导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的道德责任感,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四)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一般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心智比较不成熟,自我价值判断能力比较弱,要加强对他们的价值体系建构的引导,应及时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教育,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完整的判断体系,应多开展多样化的培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转变成情感认同,让大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其进行正确的行为实践。[6]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培育,才能增强其培育的实效性。

三、点线面结合: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一)找准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

1.以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

首先,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显性作用。一是要把理论讲活、讲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足功课,把抽象的理论简单化,使之鲜活,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才能吸引人、感染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要把理论讲透彻,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结合社会现实,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善于运用讨论、辩论、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让大学生领悟到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真谛。三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要发挥专业课教学的隐性功能。大学生接受专业课教学的时间比较长,对专业课也比较重视,专业课具有思想政治课所没有的教育优势。因此,专业课教学应该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倡导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对科技精英先进事迹的介绍,融入反映科技工作者寂寞、清贫、钻研、奉献、诚信等精神内容,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课教学之中。树立大学生的“敬业、探索、创新、奉献、爱国”[8]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修养、素养、涵养和魅力、活力、动力。

2.以社会实践作为培育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课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按要求划拨生均经费,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教师应制定科学细致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大胆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树立并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高校应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多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走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增强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调研,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增强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和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了解家乡、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更加信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领悟它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品性,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作为监测点

“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系统,决定着人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9]高校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特别要反应在日常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中。应以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程度的监测点。应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品质,且不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念,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爱国、明礼、诚信、友善。而上述的监测任务主要由辅导员和大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辅导员日常生活中的跟踪了解,大学生自评,本班、本系同学间互评,最终形成大学生每学期的行为养成分,成为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大一的行为养成分折算成10%,纳入思想政治课总成绩。

(二)把握好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党建“线”

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

1.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团支部的先进性活动中

各系的党团支部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开展有特色的专题党日、团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鲜活。多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讨论活动,不断加强团员青年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深刻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团员青年的具体行为准则。同时,充分利用好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主动为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宣传,率先模范,通过他们“向上向善好青年”的青春故事,传递鲜明价值导向,影响带动更多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利用毕业生党支部QQ群传递正能量

建立毕业生党支部QQ群,应用QQ群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群公告形式发布信息,上传时事政治或与时俱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政治学习。党支部还可以将QQ群与一些爱国主义类的网站链接起来,让QQ群成为接地气、传递正能量的爱国主义学习基地。同时,党员教师可以通过QQ群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三)科学依托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校园“面”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明确育人导向,增强大环境大氛围育人化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1.打造舆论强势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10]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样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场所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重点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身边榜样、鲜活经验,使其在大学校园里更加深入人心。

2.弘扬社会正气

通过校风、学风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和学习环境。高校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弘扬社会正气相融合,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需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突出问题。同时以学校学风建设为依托,通过开展学习交流、道德模范及优秀校友典型事迹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观念、方向目标追求等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在大学生中形成刻苦钻研、谦虚好学、实事求是、奋发创新的优良学风。

3.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

要善于运用包含思想艺术、生动活泼、趣味的理论实践知识服务应用于一体的高质量校园网络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尤其是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的“微时代”,要充分运用校园微博、QQ群、微信、贴吧、论坛等形式,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扩大核心价值观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激发正能量。

4.重视管理育人

“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都要通过大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才会有实效。”[11]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措施培养人才,通过规章制度教育人才。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普遍缺乏自律意识,缺少自省的自觉性,自制能力不高,只有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来严格管理,促使大学生从小从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情操。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高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去,使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有范可规、有制可依。同时,要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奖惩的激励、约束作用。规章制度一旦制订出来,就要严格执行,对模范遵守者大力表彰,对违反者要教育、惩戒。要建立大学生诚实守信、志愿服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档案,引导、鼓励学生向善向上,以此作为奖优罚劣、推荐就业、树立优秀典型的重要参考。

总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必须协调各方,多管齐下,点、线、面相结合,才能真正见成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何毅亭.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

[3]安丹丹、赵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院学报,2013,(1).

[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6]李净,戴钢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次、分阶段、分场域培育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4):103-10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刘春梅、刘会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和培育[J].学习月刊,2011,(14).

[9]侯东,李宝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J].荷泽学院学报,2015,(4):94-96.

[10]黄毅,黄倩.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大途径[N].光明日报,2012-07-21.

[11]安小文,李祖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意蕴与路径选择[J].荷泽学院学报,2015,(1):53-56.

作者简介:黄淑贞(1976-),女,福建漳州人,福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福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点线面结合: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ZZY1433)。

收稿日期:2016-01-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89-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