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4-08-31

李 文 马 谨 刘 思 马小燕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木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昌吉学院学前科学研究基地)新疆 木垒 831100;3.新疆昌吉市绿洲路街道双语幼儿园 新疆 昌吉 831100;4.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双语幼儿园 新疆 玛纳斯 831100)



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李文1马谨2刘思3马小燕4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新疆木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昌吉学院学前科学研究基地)新疆木垒831100;3.新疆昌吉市绿洲路街道双语幼儿园新疆昌吉831100;4.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双语幼儿园新疆玛纳斯831100)

摘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更是对生命尊重的教育。因此,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应该在生命哲学视域下展开。教学评价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但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会影响着教学评价对教育的导向。为此,本文从生命哲学视域下对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生命哲学;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

一、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一)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一方面在动作、形象、符号(语言)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声音、动作、手势、表情)和语言手段(语言、语义、语法)输出信息。[1]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言语的反应,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非言语手段帮助自己进行语言输出。如模仿“医生”说话的口气,检查“患者”的病情,开“处方”,叮嘱“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双语幼儿由于第二语言的匮乏,更需要大量的非言语手段帮助自己进行语言输出。所以,对双语幼儿来说,语言教学游戏化不仅更够帮助其表达,更能有效地促进其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高,也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基于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必要性

在民族地区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仅能够发挥幼儿期语言学习的优势,还能通过及早形成的对汉语语言的兴趣和感性知识,培养其尊重不同生命、不同生命的文化,即善于积极接纳多元文化的能力。所以,学前双语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更是对生命尊重的教育。因此,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开展应该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下进行。

二、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育内涵

(一)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学前双语教育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生命哲学把人的生命作为哲学研究的本体及核心,对与人的生命密不可分的人的生活、人的心理状态和人的历史及文化进行高度关注。因此,生命哲学强调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领悟;强调对生命的尊重与自由发展;强调生命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下,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意义、弘扬生命的自我创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追求。[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命活动,是最能够体现生命哲学的一种事业。根据《3—6岁指南》: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所以,生命应该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点,对尊重生命、关怀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幼儿园教学的基石。对双语幼儿来说,如何面对不同的文化这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程,所以,学前双语教育应该建立在生命哲学视域下。

(二)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育游戏化的内涵

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育游戏化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在游戏中进行语言学习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生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单凭教师说教静态的图片或语言材料的记忆,幼儿会感到单调乏味,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学前双语语言教育应以游戏化为主要形式。游戏将语言知识、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融合一体,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语言交流的机会,而且还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如,“过家家”游戏,孩子不仅要会用语言指令其“家庭成员”完成家务劳动,而且还要学会理解家庭角色以及与家庭成员如何和睦相处。

2.游戏要有生活性

“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出:语言是完整的、整体的,不可分割成孤立的语音、字、词和句子片断;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应包含对学习者个人有意义的语言而不可被划分成内容或技巧的部分;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3]儿童的语言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发展他们的语言,即,幼儿语言的发展有赖于其与生活环境的作用。因此,学前双语语言教育不仅应该建立在幼儿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基础之上,更要与幼儿周围的人、物、自然等生活或社会现象紧密联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游戏活动中不断调动幼儿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经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如,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由于地域、多民族、多语言差异,语言使用状况有所不同,游戏就应充分考虑幼儿所处语言环境的生活特点。

3.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幼儿生命的发展为基本理念

对教育游戏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辨别各类教育游戏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从而找到适合学习者需求的教育游戏。[4]因此,提高语言教学游戏化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科学评价。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游戏化不仅要考虑其与五大领域教育的结合与相互渗透程度;要考虑教学是否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为其语言发展提供了条件;更要考虑幼儿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思维等全面发展,促进其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促进其生命存在的感知与生命意义的认识。如,《搬过来搬过去》语言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图片(简单的图示表示:吃饭问题;门把手问题;楼梯问题;马桶问题;晾衣服问题等,可自由组合)、插片和玩具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学习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关注幼儿对困难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三、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现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但教学评价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这是因为: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会影响教学评价对教育的导向。[5]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评价目前还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范畴。

1.教师缺乏“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学评价理念,评价更多关注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忽视幼儿活动的过程及生成课程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意义。

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决定着教师讲评的目的。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评价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学评价理念,评价时更多关注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忽视生成课程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意义。随着《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人心,幼儿园教师认识到教学应以促进幼儿生命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教学仍带有浓厚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功利主义色彩。因此,在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时,许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是否完成预设教学任务”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评价时,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预设目标的是否达成,忽视幼儿活动的过程及生成课程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意义。如,绘本教学《我妈妈》幼儿绘画时,不要比较幼儿画了几幅画,而要看画画时的心理状态。有个幼儿花了近10分钟精心地画妈妈的烫发。因为在他心中,精心地画烫发最能显示妈妈的美丽,也最能表达他对妈妈的爱。但教师在评价时却说,如果他能够画地更快一些就好了。如,绘本教学《逃家小兔》角色游戏时,有个幼儿突发奇想地说:“妈妈如果变成一条大鱼,我就变成一个渔夫,把我的妈妈抓回来。”教师立即说:应该是:“如果你变成一条小鱼,我就变成一个渔夫,把我的宝贝抓回来。”爱是双方的,对爱的追求也是双方的。不仅母亲对孩子有强烈的示爱,孩子也希望通过他的示爱来获得母亲的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表达爱和获得爱,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本应该遵循幼儿生命发展的逻辑,及时与幼儿共同构建幼儿需要生成课程,但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学评价理念,所以,忽略了活动过程给幼儿带来的成长。

2.教师对“评价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与价值”教育目的认识的不到位,导致教育评价技术水平较低。

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同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幼儿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6]教师对“评价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与价值”教育目的认识的不到位,将会导致教育评价技术水平低下。在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时,常常可以看到:一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注重语言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如,绘本《我喜欢》,教师在评价时,只关注幼儿掌握了绘本中的句式,而对幼儿喋喋不休地对“企鹅”的描述视而不见,对有的幼儿兴奋地说喜欢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听而不闻。其实,这是很好地对生命尊重、对生命热爱教育的契机。二是,不善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信息,让幼儿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成就感。在教学评价时,有的教师不善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信息,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忽略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经验,让幼儿无法通过游戏活动来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如,让中班幼儿在纸上作画,由父母记录下幼儿活动内容的“我的肉孜节”。这种亲子活动不仅让幼儿收获了与父母合作快乐感受,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却让小朋友们比一比谁画的画更好看、谁的家长写的话最好听。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幼儿为了画出他的节日活动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与父母共同创作时给他带来的快乐。三是,教学评价不能引起幼儿的分享与反思。如,绘本《上床睡觉》绘画游戏时,有个幼儿把自己画成了教师,在教小动物们不要爬太高,要注意安全。教师在评价时,只是简单地表扬小朋友有创意,并没有进一步挖掘,没有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画,使它成为全体幼儿共同的新经验。因此,别的幼儿听见只是哈哈大笑,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分享。

四、生命哲学视域下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评价

(一)“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至所以成为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一是,实施学前双语语言教育是少数民族儿童双语生活的实际需要。这个实际生活不单单是指他能听懂和使用这个语言,而是指他能接纳这个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生活以及这个文化生活对人格的影响。[7]所以,教学评价不能以掌握的语言技能为标准,而是以这个教学对其发展的影响为标准。二是,从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来看,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的过程,也是模仿和创造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即,儿童在真实、有效的交际中建构和丰富语言知识。而真实、有效的交际就是帮助儿童形成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促进其在未来生活中健康成长。所以,《纲要》中要求语言教学是语言知识、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融合一体的教学。三是,从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来看,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幼儿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从不同幼儿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使他们按照他们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因此,教学评价要促使幼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更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让幼儿因为自己的不擅长方面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

(二)“评价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与价值”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目的

尽管儿童语言发展的各方面研究表明:3—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最佳时期。幼儿从出生起便开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言,并且可以同时接受几种语言信号的学习。但是,心理学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会有促进、刺激及影响的作用。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只有给幼儿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信息刺激,幼儿才能毫无负担、轻而易举地掌握一门或几门地道的语言。《纲要》中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但是,学前双语的实际处境却是:包括新疆、西藏等地的学前双语儿童他们都很缺乏丰富的汉语语言环境。因此,双语语言学习对幼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所以,双语语言应该带给幼儿的是“较多自信与成功童年经验”。[8]从保护幼儿心理健康以及促进其未来良好适应社会的角度出发,“评价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与价值”应该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评价的目的。

(三)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技术使用应该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

“教学促进幼儿生命成长”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让幼儿感受生命存在与价值”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教育评价技术的使用上。如何让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育评价技术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

一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教学过程是否遵循“过程的因材施教”原则,更要考虑教学过程是否遵循“结果的因材施教”原则。[9]“过程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结果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更要促使不同的学生去实现各自能够达到的目标。学前双语幼儿园大多建在农村、牧区等边远地区,第二语言环境不丰富,使用第二语言机会不够多,所以,幼儿缺乏足够语言环境刺激,导致学习第二语言难度加大。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时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仅要遵循“过程的因材施教”原则,如,少数民族农牧区语言教学材料要多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常用的人际交往所需,通过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其语言学习的兴趣;更要考虑是否遵循“结果的因材施教”原则,如,一节语言课,每个幼儿的参与性、活动性、表现性都应该是不同的。

二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要重视活动内容的整合而非知识的堆积。在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活动中,要融合多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允许多种与幼儿语言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参与,从而促进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积极探索并参与语言的学习、加工与创造。如,双语幼儿语言教学时,要考虑到幼儿语言使用的实际,允许幼儿使用体育活动、绘画活动、音乐活动甚至户外的田园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完成语言的教学。

三是,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要重视游戏精神而非游戏的形式。虽然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但游戏活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游戏的态度和精神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它不仅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自娱娱人、开放自由及对话的精神,更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自我认识、推动其健全的自我发展。因此,在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教学评价时,教师要观察教学游戏是不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自觉、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却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如,在“我是小小演说家“的教学游戏时,有几个幼儿乐此不彼地在模拟电视广告“铁皮枫斗”,尽管这个游戏偏离了教师的教学预设活动,但孩子却在朗朗上口的语言、欢快的节奏中感受着语言的魅力。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与幼儿共同生成课程,如,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广告。重视游戏精神,在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时,就要重视幼儿的过程性体验。如活动过程中是不是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活动是否激发了幼儿对声音的乐趣、活动是否给幼儿带来的乐趣、活动中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活动中幼儿是否有创造性的欲望、活动中是否有分享的意愿。

总之,学前双语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更是对生命尊重的教育。学前双语语言教学游戏化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教学评价的开展都应该在生命哲学视域下开展。

参考文献:

[1]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朱鸿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朱静怡.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6]李春光.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7]秦强.幼儿园绘本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8]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姚雪娇.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第一作者简介:李文(1963-),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运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Y20142009)。

收稿日期:2016-02-20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2-0098-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