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静林高 琳
(1,2.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张静林1高 琳2
(1,2.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给出了民族地区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应用型人才;民族地区;计算机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逐渐壮大,但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级人才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短缺。[1]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计算机实践教学备受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模式。[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史秋衡强调“实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内在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充分凸显实践性。”[3]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较其它地区欠发达,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就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如何有效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信息产业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学生却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计算机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民族生的学习基础相差大,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大,普通话、英语等语言基础差异大,这
些差异给民族地区高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投入较少,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是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训练,开放性的内容较少,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操作,教学层次性差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1.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也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和推崇。生本教育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以学定教,让“讨论”常规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教学机制。尽显“生本教育”特色的教学能更大程度扩展学生的经验、丰富学生潜能。
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个性突出,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现行的教材不能完全以拿来主义的思想照搬照用。教师必须要对现行的教材、素材、案例精心整合、重构。教学设计要遵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但要更加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因为直接经验获得的认识比间接认识印象更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要尽可能将间接认识转换为直接认识,将基本理论的讲授融入实践中学习。
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Web窗体静态设计技术和Web窗体动态生成技术”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即讲授——演示——实践、练习的教学方式展开,学生不容易理解静态设计与动态生成技术的优劣,而且在教师较长时间的讲授和演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走神,对演示的内容印象不深刻,以至于实践环节效率低。如果换种思路,教师先提供两个页面,一个页面不同用户的请求界面变化不大,另一个页面则会根据不同用户提交的请求,页面变化较大,这两个例子分别用静态和动态设计技术实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二者的区别,例如静态设计技术降低了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难度,提高了Web窗体设计的效率,但是在网页界面变化大的时候,静态设计技术就会显得比较呆板。从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优劣不是绝对的,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劣。最后教师对这两张网页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学生讨论,进行拓展练习。归纳起来,这种教学设计思路就是先由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拓展提升。这种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充分调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学生实践、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生成性资源,对于师生,这些资源都是珍贵的。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在师生共同实践、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共同学习、进步。
2.以实际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推进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案例选择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用于实践教学的案例既要能涵盖相应教学模块的知识点,满足教学模块能力提升目标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案例要尽可能来源于实际生活、学习或工作,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觉
得学有所用,更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恰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Web窗体动态生成技术”这一模块的教学为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如学生选课模块案例,图书借阅信息模块案例,购物车模块案例,精彩许愿墙等,这些教学案例均贴近学习、生活,实用性强,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的使用过程中,提倡学生融入民族地区区域特色的元素,如民风民俗、旅游、特产等,民汉学生合作,各自发挥其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所创新。
3.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的涵义是“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4]因材施教要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就要重视分层教学的实施。
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Web窗体动态生成技术”为例。首先,要进行学生分组,以三个学生为一组,三个学生分别负责界面设计、后台开发及其它(如测试等)。其次,根据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教学目标要分为两层,保底层,这层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即掌握用动态创建控件的方法设置窗体的基本思路;发展层,在保底层的基础上,能对Web窗体动态生成技术进行迁移和综合应用,或者结合其它技术生成更加人性化的网页。最后,教学案例、素材及作业的布置根据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案例和素材的选择至少两到三种,这些案例和素材可以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网站素材或不同语种的网站素材,例如双语网站,也可以是同一网站中不同页面中的案例或素材。课后作业的布置尽可能的遵循开放性原则,不做太多约束,相信学生,收放有度的管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重视过程性评价,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地方性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决定了地方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根据地方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改革相应的教学考核方式。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试(或考查)的方式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这样的评价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以《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究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考核形式、权重及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形式及权重、要求汇总表
由于民族地区学生存在教育基础差异大、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在“课程设计”这一考核中,对于民族生更多的考查他们的设计及答辩情况。而期末考试中机试题提供选做题,分别针对数据访问层、业务层及界面层进行考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选做。除以上考核方式外,鼓励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有学生自己设计的Web程序投入实际应用,或者参与某公司产品的开发并能提供相关证明,顺利通过老师答辩的,可以视为本课程考核优秀。
以上考核方式,一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一直存在期末突击就能考过的侥幸心理,二注重应用能力提升,对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两个学期在民族班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的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积极参与到课上课下的实践活动中,而且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编程水平,从最终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来看,作品的质量逐渐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阶段的学习效率还比较低,下一步我们要在案例的选择和课堂组织上进一步探究,力争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优秀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韩红霞.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72.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 201406/170691.html
[3]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http://www.cnsaes.org/homepage/saesmag/jyfzyj/2008/21/gj082108.htm
[4]萧宗六.教育管理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5.
G642
A
1671-6469(2014)06-0061-04
2014-11-09
2012年昌吉学院研究群体项目“Web信息抽取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2012YJQT03)。
张静林(1985-),女,山西阳泉人,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研究方向:图像处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