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郑继明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广东 江门 529090)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管窥《金色笔记》中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郑继明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广东 江门 529090)
多丽丝·莱辛是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她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持久的写作激情,独特的文学风格,创新的写作技巧,及作品内蕴着无数的内涵,为她在文坛上赢得较高声誉。作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给予了深切关注,小说创作不仅以女性为主人公,并且女性还有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金色笔记》讲述了女性追求自由,莱辛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管窥《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深度剖析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自由思想
透过女性主义视角,莱辛充分肯定了女性的价值。在《金色笔记》中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敢于表达内心的爱恨且勇于追求真正的自由。莱辛提倡的男女平等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女性勇于追求自由的倡导为女性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在更高的层面为当代女性指明了方向,因此深入探讨她的女性自由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男性一直以来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女性的社会地位远低于男性,仅仅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出现。与此同时,当时社会是一个父权主义社会,其统治思想是父权思想,在这个社会下男性主导和控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下,男性是尊严、力量以及权威的代表,女性是男性的依附品。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约翰逊曾说过:“从圣奥古斯丁到弗洛依德,自我的概念和人类生活的具体化都是以男性为模特的。”[1]历观古今,男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主要是两种形象,一种是魔鬼,一种是天使,这两种女性形象都是在当时男性社会下强加于女性的极端反映。当时女性会以两种极端形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男权社会下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和控制,这是男权主义社会价值观念在作品创作中的反映。在男权社会背景下,男性神化女性主要是让女性更好地服务于男性;男性魔化女性则是对女性不顺从于男性的一种宣泄和憎恶。男性作家在男权社会下采用何种形式描写女性都没有采取相对公平公正的态度。
女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磨难,一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女性主义运动最早起源时间是19世纪,其主要内容在于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最终目标在于男性和女性达到两性平等,女性在家庭上、社会上的地位能够和男性相同,同时女性主义者也积极引导和帮助女性争取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在女性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起源于波伏娃的《第二性》的出现,波伏娃在这部作品中奠定了关于女性主义根本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后女性主义时期,也就是女性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重点关注包括冲突、对抗、调整以及改变[2]。这一时期,女性意识存在着诸多不足,且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因而需要在前进中不断改进。女性主义研究并非传统意义的方法论,也并非独立学科,而是存在于学科研究中一种学术视角:例如在文学评论中以女性主义作为当前学术研究的视角,这种学术视角在现有学科中存在,但又不同于现有学科。女性主义研究表现在文学中是一种通过性别对文学作品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抨击当时的社会男女两性存在的不公的学术视角。
多丽丝·莱辛出生在波斯小镇,后举家迁到英国殖民地罗德西亚,因父亲经营不善,全家陷入困顿。即便是家庭不富裕,母亲却非常重视教育,力图将莱辛打造成中产阶级淑女。因患眼疾,14岁缀学,此后再也没有接触过正规教育。正是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她的早期文学创作以非洲为背景,但是在非洲的莱辛始终有一种隔膜感与边缘感,可以说,非洲的经历是她人生中幸福的旅程,亦是痛苦的经历。由于生活年代的特殊,莱辛亲眼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大陆存在的殖民主义和时常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几个霸权国家中帝国主义的灭亡、核武器所具有的强大的杀伤力等因素对她的作品直接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一生很坎坷,情感不顺,两次结婚,两次都以离婚而结束。
1.对女性自由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思潮涌现,追求男女平等的呼声不断高涨。莱辛作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提倡者,创作中没有落入俗套,而是简单通过“性别之战”去抨击男权制度和文化,她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引导女权主义运动,为女权主义运动提供借鉴。莱辛不满文学界将《金色笔记》看作是“描写性别之战的作品或被女性作为性别之战的武器”。《金色笔记》对女性的挑衅、女性敌对、仇视等作了详细描写,这使得女性对《金色笔记》产生了强烈的愤怒情绪[3]。事实上,莱辛的《金色笔记》中深切关注了性别的平等。莱辛的多部作品中对“女性自由”的思考构成了莱辛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她的自由主义思想旨在实现男女两性和谐的生活,男性与女性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只有二者相互扶持,才能走向最终的自由。
“女性自由”主要是“女性抛弃和避免传统意义上的母亲或妻子角色。而在更深层次上,“女性自由”是女性冲破观念上的束缚和摆脱精神上的奴役,以得到自我超越和心灵解放[4]。《金色笔记》中的安娜和摩莉的“自由”追求主要是自我觉醒的女性对男权社会的自我反抗与叛逆,她们不愿意担负妻子或者母亲角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从传统的羁绊中被解放,她们走出家庭,想要在社会中找到具有意义的生活,进而得到真正的自由。小说中,安娜和摩莉曾公开宣称自己是“自由女性”,凡事都想要争夺主动权,想要通过接触婚姻获得自由,打破封闭的婚姻,在经济、情感乃至性关系上占有主动权,但是安娜及摩莉苦苦挣扎在作家、情人和单身母亲多个角色中,最后陷在内心混乱和外在的困扰中难以自拔,事实上,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莱辛笔下,“自由”有着强烈的讽刺,自由女性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挣脱婚姻束缚,不再过分依赖于男性,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不受男性影响的女性自由并不存在,脱离男性存在的自由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事实上,莱辛认为女性自由具有多种选择,女性的婚姻状况、女性自身综合素质、家庭状况、女性的周围团体等都会对女性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产生重要影响。女性自由和男性自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个体的自由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女性单凭自己的一己之力难以追寻到关于自由的完整人生。男女是一个相互依赖整体,莱辛认为自由女性主义价值观核心是平等独立、和平共处和有限的自由,主要是为了帮助女性突破观念和精神上的枷锁,进而解放心灵的。
2.关注女性生存状态
莱辛深刻认识到男权主义社会下的女性的地位,在谈到女性话题时,她支持女性解放,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与男性严重不平等。女性附属于男性,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没有独立话语,莱辛的作品中深切关注女性,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的小说创作中除了表现女性被压抑丧失自我、被歧视外,还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切关注。莱辛小说常表现的重要主题就包括自我分裂和精神崩溃。
在西方的文学界中,女性的疯狂与精神错乱是性别构造的使然。事实上,女性的疯狂是女性压抑处境的产物。由此看出,女性沦为二等公民是非自然形成的,女性的弱小、女性的疯癫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的产物。而作者莱辛从另外的角度出发,突破了单纯的以男权中心的批判观点,转向积极探索女性问题,并将女性问题走向社会世界与自我世界的分裂。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冲突显得更复杂且思想化。
3.突破性别限制的人文情怀
莱辛最初所追寻的自由思想是对女性主义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在于人文关怀。鉴于此而言,女性主义是其作品中多元化复杂的主题之一。它与人类总体命运的忧患意识息息相关,而且莱辛的作品中有着包容性和丰富性,作品以女性角度出发,其作品主人公为女性,为大众刻画人物性格鲜明的女性,莱辛的作品突破了性别的界线,转而对社会、对文化、对心理问题进行深刻探索。由此看出,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蕴含自由,但却不同于传统的“自由女性”的追求,想要用一种女性特有的关怀,寄托女性具有深远意义的人文情怀。
事实上,基于某种角度而言,莱辛的自由思想更加倾向于对人类困境进行思考,与20世纪风靡全球的存在主义极为相似,如果以存在主义对莱辛小说进行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思想只是外在理论中的一部分,而异化人、支配人、奴役人根源在于整个外在环境。自由女性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因自由选择而出现痛苦或困顿的情况,因此,自由意义存在于选择自由的过程中,人类只有通过选择自由,才能明确确立自由,不断进行自我完善[5]。莱辛的作为积极的存在主义者,想要通过文学创作为自己开辟一条自由之路,想要突破性别界限关注终极的人类。
《金色笔记》中安娜与摩莉被标榜为“自由女性”,她们离异,独自抚养孩子。安娜是一名小说家,离婚后与女儿相依为命,《战争与边缘》的小说出版后,让她备受瞩目,此后的安娜没有婚姻的束缚,她思想积极进步,经济也实现了独立,可以说是十足的“自由女性”代表人物。
安娜虽然独立,但她内心渴望得到虔诚的爱情,她最爱的男人离开了她,给她留下的只有深深的伤害和无尽的痛苦,安娜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不需要依靠任何一个男性,是灵魂与肉体完全自由的女人,她却为了迈克一味地贬低自己,感情的失败让安娜更加乏味、空虚,在精神没有寄托后,她失去了人生方向,被困顿于种种矛盾中,一旦精神没有寄托后,她人格分裂,患上写作障碍症,最终只能以笔记的形式诉说人生。
摩莉的生活经历与安娜相似,离异,生活富足,有信仰和追求,能够无约束地与情人进行交往,对男人抱有批判的态度。摩莉和查理的婚姻中,妻子与丈夫的分工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大相径庭,摩莉外出工作,丈夫主持家务。这一反传统家庭模式,破坏了和谐,最终在无休止的分歧和争吵中导致婚姻破裂。
安娜与摩莉虽然都作为“自由女性”,追求自由,但是她们却没有担负起母亲的责任,安娜女儿与安娜没有共同语言,为了摆脱母亲住进了学校宿舍;摩莉儿子因缺少爱,想要自杀,最终导致失明。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莱辛对这一“自由女性”并不提倡,也不推崇,她想要通过一种颠覆传统的手段,实现追求自由的目标,用实现女性的自由让自己变得心情能够更加愉悦,缓解生活造成的压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使得内心更加空虚和寂寞。
1.政治理想的破碎
安娜一生信仰共产主义,将一生倾注在共产主义中。在她看来,共产主义和谐共处,女性能够获得自由,但事实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她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仍旧受到众多挫折和磨难。
2.爱情患得患失
安娜人生中最爱的男人是迈克尔,对于迈克尔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五年的交往中,安娜迷失自我。从一位追求独立、渴望自由的新女性,转变为没有自己主见的女性。对此,安娜也十分痛苦。然而,她在爱情里还是放弃自我,选择了屈从。当面对爱情与自由的选择时,她选择了爱情,最终却以迈克尔的离开结束。
3.遭受到性骚扰
安娜和摩莉作为“自由女性”,她们追求的是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的性爱。由于她们处在父权制的社会环境中,性爱只是作为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因此,她们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性爱。查理在与摩莉离婚后还不断骚扰摩莉,还提出了性要求。安娜乘坐地铁时受到陌生男子的骚扰,并且被男子跟踪。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当时父权制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女性”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往往会受到爱人的背叛和伤害,同时也会遭到陌生男人骚扰,造成女性身心俱疲。
莱辛的女性主义观点与其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关于女性生存情况的作品里,莱辛采用多维角度理性思考自由的内涵,同时不断反思激进女权主义思想。从她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中可以发现,她对于当代西方女性追求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尽管女性获得自由很不容易,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并非挣脱表面束缚,真正的女性自由获得不仅需要社会男性群体的支持,且与女性生存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6]。《金色笔记》是莱辛的代表作,小说关注的重点是女性自由,“自由女性”是小说的主线,贯穿小说始终。小说主人公安娜是一位典型的“自由女性”,思想进步。然而,对她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就会发现,安娜在经济上独立和自由,但她的内心是不自由的,因此她的自由是表面上的自由。小说细腻地描述安娜内心的痛苦和矛盾。造成这一矛盾主要是由安娜与男性相处的不和谐造成的,在安娜第一次婚姻中,她和丈夫没有任何精神共鸣,且性生活也极为不和谐,最终离婚。而在第二段情感中,迈克尔害怕情感过深会导致不自由,所以选择离开。这两段情感都以失败而告终,让安娜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也让安娜充分认识到在感情、婚姻中男女是处于不平等状态的,女人是为了从男人身上获得依靠,而男人并不想被女人所束缚,他们更加渴望自由。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将自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归罪在男性身上,并出现强烈怨恨情绪,但实际上,怨恨情绪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更加恶化两性关系。小说主人公安娜就是在和男性相处失败而使内心陷入矛盾和痛苦中。
事实上,男女两性的失衡是当时社会普遍的现象,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女性是男性附属物。所以,女性在社会中不存在话语权和自由。尽管女性主义积极地争取自由以及两性平等,但并不能对父权制社会造成相应的改变。对此,她们在这一过程中有着较多的迷茫和彷徨。如何处理两性关系不仅仅影响到当前社会和谐,同时也是女性得到平等自由的重要体现。莱辛看待两性关系是采取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她支持女性积极争取自由以及独立,但同时也认为男性和女性只有和谐共处才是真正自由。
莱辛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女性自由之路,作品不仅思考冲破牢笼的新女性面临的问题,还对传统的家庭妇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让读者从多个角度思索和审视当时女性的现状问题[7]。莱辛小说中的家庭妇女受到良好教育,不仅工作能力突出,而且拥有人格魅力,但是在为人妇之后,女性便束缚在家庭中,她们能深刻感到内心的束缚。对这些女性内心进行深入剖析可发现她们虽然渴望自由,但又畏惧自由,痛恨家庭主妇的角色,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安娜和摩莉从表面看都是自由女性,她们沉沦在家庭的琐碎生活中,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但是她们内心的迷茫与彷徨不能够让她们找到归属,她们获得的自由是不自由的“自由”。
基于哲学观点而言,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辩证化的关系,不可能将事物绝对化,莱辛的自由观与传统女性主义提倡的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她对女性的认识有着更为深刻的女性主义,与此同时,还对男女两性的关系提出有益地借鉴。长时间以来,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心理和精神压抑并不是一日可以被消除的。所以,在任何时候自由都是有限的,在不同个体中自由也有不同的内涵,如果仅仅是一味追求表面自由,那真正的自由是遥不可及的。
莱辛作为女性主义的推崇者,不仅从女性主义视角关注女性的困境与状态,并且还超越性别,用超性别的视角来关注“人的生活”,从男女两性世界的关系中思考女性的出路。
她认为,两性并不是一方压制另一方才能够获得自由,而是男女两性应该和平共处[8]。男女双方应当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和彼此尊重,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金色笔记》中的自由女性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由此看出莱辛不赞成女性过分依赖男性,也不赞成激进的女权主义,她主张的是构建一个两性和谐、男女和平共处的新型模式。人类生存社会中,依靠男女两性构成,两性之间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双方不是相互依赖也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应当说,男女间彼此帮助、相互关心、共同成长、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自由、幸福的道路。新型男女关系是“男女两性关系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就反映了她对于男女两性和谐的关系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莱辛对人类美好的希望。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担负起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女性要不断完善自我、勇于挑战自我,进而不断超越自己,与男性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性和谐”。
[1]Rubenstein,Roberta.The novelistic Vision of Doris Lessing:Breaking the Forms of Consciousness[M].Urban Chi⁃cago Lond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9,24.
[2]夏琼.自由的悖论——论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高佳.从破碎到完整——浅谈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1-123.
[4]王丽丽,伊迎.“权力下的生存——解读《野草在歌唱》”[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9-30.
[5]沈洁玉.精神困惑与身份危机——女权视角下莱辛作品中女性人物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6]李玉萍.从《金色笔记》的女主人公看多丽丝·莱辛的创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4):67-69.
[7]柏棣.平等与差异——西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理论[A].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4.
[8]苏西·林菲尔德.反对乌托邦:多丽丝·莱辛访谈录[A].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8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33.
I106.4
A
1671-6469(2017)-06-0031-05
2017-03-01
郑继明(1961-),男,广西柳江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