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周宏伟
(湖北文理学院,襄阳 441053)
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都造成了打击。就我国国内而言,目前新冠疫情得到了控制,处在趋于平稳的态势。可是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之下,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密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仍面临着防控境外输入和遏制国内疫情反弹的问题。新冠疫情毫无疑问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冲击,在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及典型产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从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寻求机遇和转机,在全球疫情还在进行时高质量地恢复我国的经济,最后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我国能够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完成经济的稳步增长。
湖北武汉是这次疫情的“震中”,武汉市在疫情中受到的打击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所幸在***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带领下,全市经济从“按下暂停键”到“重启恢复”再到“加快全面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V型”反弹的上升趋势。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武汉市生产总值15 6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4.7 %,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5.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8亿元,下降3.8 %,收窄3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 557.47亿元,下降7.3 %,收窄3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 656.41亿元,下降3.1 %,收窄34.6个百分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疫情严重影响到整个湖北省的区域经济形象,这使外资的引进成为一个问题。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困难,导致大量员工失业。经济学者的共识是:中小企业会提供最多的工作岗位,不过它们在抵抗流动性风险上也最脆弱。据了解,我国5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就占据了市场50 %以上的就业份额。城镇登记的失业率显示,截至2019年,城镇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而2020年的城镇失业率达到4.24 %,显著高于近年来的最高数据4.09 %。随着企业的收入降低,企业的产出相应减少,减员、裁员成为企业的选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降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了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也将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大关。2017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到800万,由此可见增长速度之快。在国内疫情出现反复的情况下,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都已经突破新高,这也显示出高校毕业生对于目前就业市场的前景缺乏信心,他们希望以延缓就业的方式来提升学历或得到行业资质,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以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落下风。目前全球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局势复杂,交通受阻,海外教学模式变化,疫情背景下能否留学成疑,留学生回国学习工作成为一种趋势,准备出国留学学生的意愿也有所减弱,转而期待在国内上学或求职,这也势必会使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就业率的下降一定会造成居民收入的减少,导致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降低,进而又减慢经济增长的速度。
早在2001年发生“9·11”事件时,全球化的结构性矛盾已在逐渐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或全球化已经面临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各个国家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满显而易见。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推崇贸易保护主义,明确提出了“美国优先”的战略,事实上,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已经停滞。之后,美国推出的一系列单边政策和各种“退群”的做法也使美国“去全球化”的趋势逐步加强。美国这种单边主义行为,将会导致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影响,而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人们对于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也逐步增强。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本质上就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每次新型技术的突破或者制度的创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助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然而每次发生危机,经济全球化都处于低增长的缓慢发展阶段。《经济学人》周刊用“慢全球化”形容这一特点,“慢全球化”不代表“逆全球化”或“全球化的终结”,它给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新调整的机会,是各个国家经济相互磨合、构建全球化新规则和秩序的过程。而我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如何稳住和巩固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此次疫情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契机,企业“自救”,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策略和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消费方式,以及企业运营模式,从而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学、线上办公、“零接触快递”等服务相继发展,弥补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疫情中间,我国有效发挥了大数据、物联网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也进一步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社区等成为时代热点,产业经济模式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不断发展,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取得抗疫的初步胜利,然而,国家经济想要从疫情中彻底恢复并长足发展,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高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与企业加强交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对口职位;应当进一步明确办学目的,关注新经济、新就业,建设综合性产学研基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及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现如今,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型升级,采用“互联网+”的新型运营模式,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数字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并对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尤其是“5G”产业、物联网工程等新兴产业,推动“政企合作”,一起开发和推广创新科技的应用,催生一批前沿性的创新科技企业,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显露出脆弱的一面,然而,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需要通过全方位深度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便利化。同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深化多边合作,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开放、普惠、共赢的世界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