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华夏创意
上海茂名南路一直以来都可谓是华丽和奢侈的代名词。从流光溢彩的花园饭店,到雄伟气派的锦江饭店,以及沿街的诸多国际品牌专卖店,无一不在诉说着这条被梧桐掩映的小路富丽堂皇的前世今生。在这样的时空中,坐落于茂名南路和长乐路转角处低调的兰心大戏院,似乎显示出一种不合时宜的坚持,却能莫名搔动人们心中排山倒海的眷恋。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剧院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貌与结构虽隐隐带有美国近代建筑的风格,但整体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建筑外墙使用褐色泰山拉毛面砖;主立面位于街道转角,采用横竖轮廓线;第二层有三个半圆拱形落地式长窗,窗外有花瓶式栏杆的装饰性阳台;第三层采用三开间矩形联排长窗,设有不镂空的挑出阳台;二、三层窗栏、窗套、阳台及墙角处均用白色的假石装饰。
大概会有许多人不曾料想,如今隐没在城市华彩中的兰心大戏院,可以隔着百年时空,直播上海甚至中国戏剧史发展的荣辱兴衰。戏院的故事要追溯到上海开埠。当时一批爱好戏剧的侨民率先成立了上海爱美剧社,并购得公共租界内圆明园路与诺门路转角处的土地建造了一个木板剧场,是为中国第一家西式剧场。剧场搬演多场西方名剧,开创了中国话剧的先河。1871年3月2日,剧场不幸毁于火灾。翌年,爱美剧社另选址博物院路(今虎丘路)英国领事馆附近重建剧院。因样式落后、设备简陋,剧社决定另建新院,由美商哈沙德洋行委托英国设计师戴维思和布洛克设计。1931年2月,剧场竣工并开业,取名Lyceum Theatre,中文译为兰心大戏院,即我们现在看到的旧址。
剧场内原设观众席两层共723个座位。因舞台宽敞至能够容纳交响乐团演出,故1949年之前,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一”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常驻此地演出。舞台两侧设有库房,储存及更换布景均通过机械从库房里推上台,由25道自动定位吊杆进行及时定位。舞台后建有化妆间、更衣室和排练室。再加上剧场内冷暖气俱全,装饰精致,座椅舒适,视听效果极佳,戏院成为了30年代上海演出活动最丰富、层次最高的剧场,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戏剧运动和戏剧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从30年代初开始,剧院先后获派拉蒙、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英国影片经营公司的影片专映权,成为上海地区放映欧美影片的重镇。抗战胜利后,兰心大戏院复归爱美剧社,于1952年更名为“上海艺术剧场”,多为招待外宾和国家领导人所用。1991年恢复原名,演出各类戏剧,兼映电影,成为了中外优秀剧目专演剧场。
穿过百年动荡时空,兰心大戏院见证了剧院外的阴晴圆缺,剧院内的悲欢离合。她的恬淡而不凡庸,来自历史的锤炼,艺术的浸染。所有形容她的语言,都应该在此刻黯然失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