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筑物结构渗漏水成因及防治

时间:2024-08-31

崔名山 赵小荣

1.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上海 201822;2.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90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新建建筑物持续增加,建筑物渗漏水问题随之也成为困扰百姓的一大“顽症”,被业界称为“建筑癌症”,直接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寿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尽管渗漏水占建筑物的比率逐年下降,但因建筑物数量的快速增加,渗漏水的绝对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特别是结构渗漏水问题,因其难以处理、防治成本高、实施效果差,被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防水工程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防水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即认为防水工程是防水层的功能,与结构关系不大,从而忽视了结构防水,导致结构渗漏水,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另外,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

面对现状,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结构防水的重要性,在技术层面(包括材料、工艺、设备等)不断创新,同时应优化设计、合理选材、细化工艺,实现结构渗漏水的有效防治。

1 结构渗漏水概述

1.1 建筑防水工程

建筑防水工程是保证建筑物结构不受水的侵袭、内部空间不受水的危害,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各项技术工作的工程实体。结构与防水层、构造措施共同构成防水工程。

1.2 建筑渗漏水类别

建筑物渗漏水按渗漏形式分为点式渗漏、线式渗漏、面式渗漏,按防水断面分为结构渗漏、防水层渗漏、节点构造渗漏[1],按渗漏部位分为地下室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厨卫间渗漏、阳台渗漏等。结构渗漏分布于上述各部位。

1.3 结构防水的重要性

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既有承重、封闭功能,又有防水功能,具有施工简便、防水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对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果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或施工操作与细部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裂缝或渗水通道,进而导致渗漏水。

单纯依靠防水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物渗漏水问题,应高度重视结构防水。结构施工的重点是工艺控制,在少增加甚至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确保结构的密实度、控制裂缝出现,就能达到提高防水效果的作用。结构防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问题,防水层防水只能弥补结构的缺陷,但防水层耐久性较差。因此,在实践中应以结构防水为主、防水层防水为辅的理念进行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形成一个“刚柔并济”的整体防水系统。

2 结构渗漏水具体成因及防治

2.1 混凝土结构渗漏水

2.1.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是水硬性胶凝材料,配合比设计不当时,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收缩性大、抗渗性差。

2)混凝土施工中振捣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有孔洞。

3)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应力、材料的收缩与徐变、养护不到位以及建筑物变形等,导致出现变形裂缝。

4)拆模时间早,导致梁板等水平构件变形开裂。

5)梁板过早承重或施工堆载超载导致开裂。

6)混凝土墙板的对拉螺栓孔封堵不密实。

7)节点部位施工不当,节点位置、节点防水措施设计欠妥,导致节点处渗漏水,特别是变形缝处因建筑物不断变形而难以根治。

8)装配式建筑外墙上的大量水平、竖向拼缝,以及结构防水设计、施工不当,导致外墙渗漏水。

2.1.2 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三掺”(掺粉煤灰、掺减水剂、掺膨胀剂)技术,减少水泥用量及水化热,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并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及抗渗性。地下结构迎水面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均匀密实,防止漏振、欠振。

3)结构设计时,地下室底板面、外墙板以及主体结构楼板增设抗裂钢丝网片,楼板阴阳角处增设放射筋,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膜养护,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徐变应力。

4)侧模拆除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底模拆除时以留设的混凝土拆模(同条件)试块的抗压强度为准。

5)严禁梁板荷载超过实际承受能力。确需承受上层模板支撑系统荷载或堆放材料的,必须进行设计验算,采取梁板底部加固措施或不拆除梁板底模及支撑的方式解决。

6)混凝土剪力墙板对拉螺栓孔清理干净后用聚氨酯发泡剂嵌实,表面用1∶2防水砂浆进行涂抹并嵌实,完成后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涂刷一度。

7)变形缝处止水板(带)要可靠固定,防止偏位,振动棒要振捣到位且不碰止水板(带)。后浇带严格按照节点详图施工,后浇带浇筑前先清理内部杂物,选气温较低的季节浇筑或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施工缝位置及形式需符合规范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地下室采用3 mm×300 mm止水钢板时,钢板连接需满焊,槽口朝向迎水面,浇筑混凝土前浮桨与杂物应清除干净,再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时浇筑混凝土,水平施工缝浇筑前还需铺厚30~50 mm的1∶1水泥砂浆。预留洞口及固定式穿墙管应内高外低,外侧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管道伸缩大或有更换需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加焊止水环。

8)装配式建筑外墙拼缝不可避免,装配式结构外墙构造及防水节点设计时既要考虑防水,又要考虑防水失效后的排水,还要考虑便于施工及保证质量。水平缝一般采用材料(加构造)防水,板上下两端为内高外低的企口形式,如图1所示。竖向缝一般采用空腔防水,在侧边接缝处设置线形防水构造空腔,外防水失效时水流进入空腔,经腔底导水管排出[2],如图2所示。板缝外侧嵌填防水耐候密封胶作为第1道防线,其性能直接影响装配式外墙的防水效果。

图1 装配式外墙板水平缝防水构造

图2 装配式外墙板竖向缝防水构造

2.1.3 治理措施

1)混凝土不密实或裂缝引起的渗漏水:方法一,用环氧树脂黏合剂将裂缝分段封口,再用高压泵从一端向缝内注入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也可用环氧树脂灌缝胶或水溶性堵漏剂),直到另一端液体冒出为止。这种堵漏剂遇水以后能自行乳化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固体,固化后遇水还能继续膨胀,达到止水堵漏效果;方法二,潮湿部位用火焰喷灯烘干,紧接着用渗透性堵漏剂涂抹在渗水部位上;方法三,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 mm。

2)对拉螺栓孔渗漏:将渗水的对拉螺栓孔原有填充物清除,重新封堵。

3)节点部位(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预留孔洞及穿墙管)渗漏水处理同上述治理措施1。

4)装配式建筑外墙渗漏:先清理基层,将缝隙凿成“V”字形,用水清理干净;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掺膨胀剂作嵌缝材料,分层抹2~3遍;最后在缝外用聚氨酯做一道涂膜防水层。

2.2 砌体结构渗漏水

2.2.1 原因分析

1)砌体砂浆饱满度不够。

2)填充墙自身收缩及砌筑砂浆凝结硬化产生收缩裂缝。

3)不同材料组合(砌体与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或黏结不好引起的裂缝、间隙或脱落问题。4)门窗洞口处应力集中导致裂缝出现。5)砌块吸水率较高。

2.2.2 预防措施

1)砌筑时应采用满刀灰法,外墙、厨卫间墙体不得出现明缝或瞎缝。

2)砌筑至梁板底50 mm时,间隔14 d让砌体充分干透,再用1∶2水泥砂浆填实。

3)砌体与混凝土墙柱交界处加设宽200 mm钢丝网。

4)门窗洞口顶部做混凝土过梁,窗底口做高100 mm混凝土窗台板,两端深入砌体不少于200 mm,窗口部位做成企口,如图3所示。

图3 混凝土窗台板构造示意

5)外墙及厨卫间墙根做高200 mm混凝土导墙,其余墙根部采用水泥实心砖或混凝土实心砖砌三皮高。

2.2.3 治理措施

1)对于大量裂缝,采用返工处理;对于少量细微裂缝,可通过在裂缝处外覆钢丝网粉刷解决。

2)梁底嵌缝处裂缝:将嵌缝砂浆清除,重新嵌缝。

3)砌体与混凝土墙柱交界处裂缝:加倍增设钢丝网。

4)窗底口渗水:返工或用防水砂浆找坡到底口下。

5)外墙根和厨卫间墙根导墙未做:返工或由设计方出方案。

2.3 钢结构渗漏水

2.3.1 原因分析

1)板搭接宽度及长度偏小,纵向搭接未敷设硅胶,堵头与板型不匹配。屋脊盖板宽度不足,与屋面板之间堵头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导致脱落而漏水。

2)固定螺栓由于热胀冷缩被彩板剪坏,或者防水垫、密封胶损坏、脱落而漏水。

3)突出部位未将屋面板上扳,收边纵向接头未敷设硅胶,横向交接处未设置泡沫堵头,或者未做防水层。

4)天沟焊接接头有缝隙,或天沟积水深度大于天沟有效深度而外溢,或屋面外板未伸入天沟导致天沟外侧渗漏。

2.3.2 预防措施

1)板搭接宽度及长度须符合设计要求,纵向搭接处敷设硅胶,堵头与板型相匹配。屋脊盖板宽度须符合设计要求,宜宽不宜窄。

2)固定彩板螺栓加设防水垫、密封胶。

3)突出部位安装前必须将屋面板上扳,收边安装前应安装泡沫堵头,纵向接头敷设硅胶,然后再做防水层。

4)天沟接头焊接质量需保证,雨水管直径与屋面坡长相匹配,屋面外板伸入天沟长度需保证。

2.3.3 治理措施

对钢结构渗漏处进行预处理:将屋面、天沟及渗漏处垃圾清理干净,更换损坏、变形的部件,对生锈部位除锈、打磨并及时补涂防锈涂料,更换生锈螺栓。

对钢结构渗漏处进行处理:涂基层防水涂料,涂料未干前,覆盖缝织聚酯布,表面再用防水涂料浸润涂刷充分,然后在防水处理区域涂1~2遍表层涂料。

3 结语

结构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全团队、全过程、全风险、全要素的集成管理,可以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结构防水的成本控制,实现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结构渗漏水防治还涉及制度、政策及管理层面,它解决的是宏观、前瞻的问题,而技术层面解决的是微观、细节的问题。结构渗漏水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协同治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制度、政策及管理层面鼓励、激励结构防水质量的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