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蒋首超 刘仁勇 柳 献 孙 巍 官林星
1.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2.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包括:接缝变形随剪力的变化规律;螺栓的受力状态;接缝的破坏过程;接缝的抗剪承载力。
本试验的接头模型采用3 块管片组装而成。接头采用原尺寸,长度方向上仅取管片的一段,两侧试块长550 mm,中间块长800 mm,环宽和厚度与管片原尺寸相同,分别为1 000 mm和550 mm。管片间用8 根M39的高强度钢螺栓连接。试验用管片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试件尺寸
接头实际所受内力的弯矩设计值为92 kN·m,轴力设计值为297 kN,剪力设计值为624 kN。试验过程中接头受到轴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管片的加载如图2所示。
图2 加载示意
试验架由2 个自平衡的垂直龙门架和1 根反力梁组成,加载方法如图3所示。
图3 接头抗剪试验安装示意
试验时,将试件支撑在反力架上的铰支座上。试件两端连接对拉梁,水平荷载N采用2 台1 000 kN的张拉千斤顶施加到对拉梁上;竖向荷载P采用2 台2 000 kN的油压千斤顶施加荷载;千斤顶的加载值采用力的传感器量测。
本试验共有3 种工况,分别为凹凸榫和螺栓复合抗剪工况,考虑安装误差工况,凹凸榫单独抗剪工况。每种工况有2 组试件。具体的试验工况如表1所示。
其中在考虑安装误差抗剪工况中,拿掉了2 个螺栓,同时使接头的一侧有1 条初始张缝,来模拟实际施工中由于拼装误差等原因而可能造成的初始缺陷;在凹凸榫单独抗剪工况中,把所有螺栓去掉,仅靠凹凸榫承受剪力。
表1 接头抗剪试验工况
试验测试内容包括接头错动测点8 点、螺栓应变16 点。具体的测点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接头抗剪测点布置平面示意
螺栓应力测量传感器拟采用箔式应变计,应变计粘贴、密封后用导线在环向螺栓上铣出的凹槽中引出,并逐一加以编号。每根螺栓均布置2 个对称应变测点。螺栓编号如图5所示。
图5 螺栓编号
接头错动量测量选用电子位移传感器。用SW、SE、NW、NE分别代表西南、东南、西北、东北接缝测点的错动量,以中间块向下为正。
3.1.1 复合抗剪工况
以2 组抗剪接头NW处接缝为例,绘制错动量随荷载变化的曲线如图6所示。
随着荷载的增大,接头错动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1-1发生了2 次滑移,而1-2只发生了1 次滑移。
图6 NW处错动量变化曲线
对于试件1-1,在竖向荷载施加到设计荷载之前,错动量很小,设计荷载时,错动量为0.36 mm;继续施加竖向荷载,在P=795 kN时,试件突然滑动,滑动后接头错动量达到3.07 mm;之后施加竖向荷载,错动量变化不大,到P=1 011 kN时,接头再次产生突然的相对滑移,滑动后接头错动量达到4.05 mm;在P=1 272 kN时,错动量达到4.26 mm。
对于试件1-2,错动量随荷载增加不断增大,设计荷载时,错动量为0.58 mm;在P=816 kN时,试件突然滑动,滑动后接头错动量达到1.37 mm;继续施加竖向荷载,错动量变化不大,到P=1 160 kN时,错动量达到最大,为1.95 mm。
3.1.2 考虑安装误差工况
为制造安装误差,2 组试件均拿掉了螺栓L4与L5,同时试件2-1接头下侧有6 mm的初始张缝;试件2-2令接头西侧有6 mm的初始张缝。
以2 组抗剪接头NW处接缝为例,绘制错动量随荷载变化的曲线如图7所示。
随着荷载的增大,接头错动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 组试件均没有发生滑移。
对于试件2-1,在P=200 kN之前,错动量很小,在P=200 kN时出现一拐点,之后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在P=450 kN时,又出现一拐点,曲线斜率逐渐增大;在P=658 kN时,错动量达到最大值,为2.8 mm。
图7 NW处错动量变化曲线
对于试件2-2,在P=395 kN时,错动量达到最大值,为1.07 mm。之后错动量变化不大,在P=636 kN时,错动量为0.89 mm。表2列出了在设计荷载时,接头4 个测点处的错动量大小。
表2 考虑安装误差工况接头错动量
从表2可以看出,试件2-1的西侧测点(SW与NW)错动量较大,而试件2-2 的东侧测点(SE与NE)错动量较大。说明有安装误差存在时,接头错动时以转动为主。
3.1.3 凹凸榫抗剪工况
本工况中去掉了所有螺栓,仅靠凹凸榫单独抗剪。
以2 组抗剪接头NW处接缝为例,绘制错动量随荷载变化的曲线如图8所示。
图8 NW处错动量变化曲线
随着荷载的增大,接头错动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 组试件均没有发生滑移。
对于试件3-1,接头在最大承载力1 254 kN时的错动量为4.86 mm,之后承载力降低,但错动量继续增大,直至接头破坏。
对于试件3-2,接头在最大承载力1 231 kN时的错动量为6.09 mm,之后承载力降低,但错动量继续增大,直至接头破坏。
试验表明,试件的破坏是由于加载过程中产生了附加弯矩,令接头出现一定张角,导致凹凸榫脱出造成的。且2 组试件破坏荷载相差不大,接近2 倍的设计荷载1 250 kN。
以2 组抗剪接头螺栓L5的应变为例,绘制错动量随荷载变化的曲线如图9所示。
图9 NW处错动量变化曲线
对于试验1-1,设计荷载时,测点应变为407 μ ε;施加轴力后,应变有所减少,达到295 μ ε;继续施加竖向荷载,在P=795 kN时,试件发生第一次滑动,应变突然减小,变为309 μ ε;在P=1 011 kN时,试件发生第2次滑动,应变突然增大,变为772 μ ε;在P=1 272 kN时,测点应变达到最大值,为1 011 μ ε。
对于试验1-2,设计荷载时,测点应变为836 μ ε;施加轴力后,应变有所减少,达到642 μ ε;继续施加竖向荷载,在P=816 kN时,试件产生滑动,应变突然增大,变为974 μ ε;在P=1 272 kN时,测点应变达到最大值,为1 847 μ ε。
试验表明,对于复合受剪工况,在设计荷载(624 kN)时,上排螺栓受到压应变,应变值较小,下排螺栓受到拉应变,且外侧螺栓L5、L8应变值较大,内侧螺栓L6、L7应变值较小;在2 倍设计荷载(1 250 kN)时,上排螺栓也有拉应变产生。对于考虑安装误差工况,上排螺栓受到压应变,下排螺栓受到拉应变。
管片所受轴向力N=297 kN。
接头处所有螺栓预紧力的合力为N',假定每个螺栓扭矩相同,均为2 500 N·m,则:
摩擦因数μ取0.3,则Pu=μ(N+N')=788 kN,与复合抗剪工况中,试件发生滑动时的荷载接近。
取抗剪试验右接头如图10所示。
分析假定:抗剪承载力仅由凹凸榫承担,螺栓不分担接头的抗剪承载力。取图中圆圈部分(即凹凸榫的下部)进行分析,将其简化成如图11(a)所示的2 个滑块。对滑块A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示意图如图11(b)所示。
图10 右接头示意
图11 凹凸榫简化模型
其中P为管片所受的竖向力,f为滑块B对滑块A的摩擦力,F弹为滑块B对滑块A的弹力。
经计算得出:
当μ取0.3,θ为18.5°时,k=-1.33,即试件若保持角度不变,则试块不会滑出。
本文研究了矩形盾构接头在复合抗剪、考虑安装误差、凹凸榫单独抗剪3 种工况下的性能。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复合抗剪工况中,试件的第1次滑移均发生在800 kN左右时,与接触面摩擦抗剪承载力的理论值788 kN相差不大。接头变形以试件相对滑动为主。
2)考虑安装误差工况中,接头的变形以试件的相对转动为主。
3)凹凸榫单独受剪工况中,接头的相对错动量变化曲线均比较平滑,没有发生突然的相对滑移。试件的破坏是由于加载过程中产生了附加弯矩,令接头出现一定张角,导致凹凸榫脱出造成的。其中3-1的抗剪承载力为1 254 kN, 3-2为1 331 kN,接近2 倍的设计荷载1 250 kN。说明在没有螺栓的情况下,接头在剪力作用下仍旧比较安全。
4)由于附加弯矩的存在,螺栓基本上为上排受压应变,下排受拉应变;螺栓受力不均匀,每组试件的8 个螺栓中有2~3 个受力较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