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龙 志,曾绍伦
(1. 四川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 四川省智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四川 自贡 643000)
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实证分析
——以川南城市群为例
龙 志1,2,曾绍伦2
(1. 四川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 四川省智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的空间集聚,旅游业的发展也以城市群为依托呈现同城化和一体化的态势。科技发展和社会智慧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群旅游开始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在此背景下,智慧旅游正逐步引领着城市群旅游的发展与变革。以川南城市群为例,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对城市群旅游经济和旅游同城化一体化程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随着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水平和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川南各市需要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
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川南城市群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的空间集聚,相邻城市之间呈现同城化和一体化趋势,旅游在城市群各城市间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产业大规模集聚促进了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并对城市群经济、交通、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合作产生重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以城市群为依托呈现同城化和一体化的态势。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群旅游开始进入“智慧旅游”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旅游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传统旅游业格局,旅游产业也逐渐呈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趋势。2015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4 326.3亿元,同比增长 39.9%,并且未来几年仍会保持较快增幅,传统酒店业纷纷通过“触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升入住体验;5A级景区和传统旅行社则注重应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营销。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5A级旅游景区官方微博开通率达 96.91%,微信公众号开通率为 90.22%。[1]在大数据旅游时代,实现旅游信息数据的全面感知、快速处理、高效存储,并运用大数据体系在智能数据挖掘方面的强大优势,真正实现智慧旅游的目标,同时,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旅游大数据”概念已渗透至旅游行业各个领域,成为支持智慧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全国各地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也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方面加强整合。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是否对旅游经济和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程度产生影响?本文在分析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对旅游经济和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影响,以期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为传统旅游行业的高级形态和纵向延展,智慧旅游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被提及,智慧旅游是构建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使旅游不断智能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一些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却有待开发的地区认为这是推动旅游业发展转型的契机。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建设。
虽然我国许多地方已在尝试智慧旅游的建设,但目前为止智慧旅游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无统一的、标准的定义。学界对于智慧旅游也有不同的理解,如:刘军林等认为智慧旅游系统是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撑体,它以在线服务为基础,通过云计算中心海量信息存储和智能运算服务的提供,满足服务端和使用端便捷地处理掌控旅游综合信息的需求;[2]张凌云等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3]杜鹏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一个系统性、动态性的综合概念,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区域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核心信息技术和先进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绿色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4]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慧旅游是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旅游系统及相关的综合应用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实现旅游资源供需及监管的高度智慧化;智慧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信息化与旅游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在经济上紧密联系,在功能上具有分工合作,在交通上联合一体,并通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共同构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1915年英国城市规划思想家格迪斯(P. Geddes)通过对英国城市的研究,在《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了集合城市(Conurbations)和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的概念。城市群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关于城市群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也备受关注。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通过对美国东北海岸区城市化的研究,定义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5]1965年美国区域发展与规划专家弗雷德曼对城市场进行相关研究,并发表了题为“城市场(The Urban Field)”的研究成果。[6]国内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沿袭并发展了国外城市群研究的基础理论,顾朝林[7]与李仙德等[8]分别对城市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前者认为中国城市群形成机制比西方国家要复杂得多,并提出相关研究需要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后者则认为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关于城市群的相关研究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方创琳对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大部分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或发育雏形阶段,针对西部地区各个城市群提出了具体的建设重点。[9]
在城市群同城化的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规划、策略、治理、合作机制等方面。如:范弘雨通过解读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战略,提出了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同城化构想与规划。[10]王佃利等指出城市群同城化的推动策略需要省级、市级、其他主体三个层面协同,科学定位,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一体化激励更多主体参与。[11]杨妮基于济莱(济南-莱阳)同城化的发展,在跨域治理的视角下对同城化策略进行了探析,发现跨域治理理念有助于实现城市之间在地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融合,同时指出走政府干预式的发展模式,鼓励建立多样化跨地区的民间组织的合作机制,以民间的力量自下而上地推进区域政府合作。[12]
关于旅游一体化的研究文献较多,研究视角也不尽相同:从城乡视角看,杨世河等提出城乡旅游一体化概念,探讨了城乡旅游一体化的特征、要求、制度创新和互动模式;[13]银元等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以构建城乡旅游目的为中心,从发展的前提、目标、方向和措施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14]从区域角度看,白长虹等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详细探讨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中的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给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对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启示,即“资源+制度+资本+创新”(RICI)模式;[15]张补宏等对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进行了探析,并指出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应从管理和协调机构建立、政府“公域”领域的行动、区域合作“三层”空间以及“认知共同体”机制建设四方面进行。[16]
到目前为止,将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研究融合的文献尚少,刘法建等在“同城化”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同城化的概念,并指出旅游作是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17]黄平和曾绍伦从城市群、同城化到城市群同城化,从智慧旅游、旅游一体化到智慧旅游一体化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概念界定、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18]本文认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智慧城市的支撑,智慧城市是智慧旅游的基础,尤其是基于城市群的智慧协同发展,实现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
综合现有文献,关于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的研究尚需进行深度分析和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以川南城市群为例,通过调研川南城市群各市的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参考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测算川南城市群智慧化程度,采用时间距离修正的引力模型,测量自贡、内江、宜宾和泸州四地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并测算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程度,对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进行实证分析,并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川南城市群在2014年6月四川省政府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调整为“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全域以及乐山市犍为县、沐川县、井研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如图1所示。
图1 川南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及在四川省的位置
川南城市群所处区域环境优美,尤其是南部和西部,其中沐川森林覆盖率达77.34%,峨边森林覆盖率达 72.2%,马边森林覆盖率达 53.6%。川南城市群所包括的范围内旅游有资源丰富,蜀南竹海、自贡恐龙博物馆、泸州老窖旅游区、嘉阳—桫椤湖景区等国家AAAA级景区达27个,中国彩灯博物馆、方山旅游区和洞窝景区等国家AAA级景区有19个。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年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选择旅游作为生活消遣娱乐,周末周边游、小长假短途游、国庆长假中远程旅游、暑期休学游和亲子游等成为热点,同时自助自驾旅游持续升温,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就川南城市群而言,2014年川南城市群区域涵盖1 980万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5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 193.6元,区域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区域内旅游市场广阔。
川南城市群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周边旅游市场非常广阔,距成都、重庆和贵阳较近,且交通方便,高速公路覆盖很广,便利的交通拉近了各城市与川南城市群的距离,加上泸州和宜宾两座空港,使川南城市群的旅游市场得以广泛延伸(见图2)。
图2 川南城市群与西南各市的空间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据2014年统计数据,川南城市群周边各市县人口数达7 911.42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608.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29.22元,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川南城市群旅游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市场。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确定的两大战略目标:培育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方向,旅游与信息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也是发展智慧旅游的必经之路。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强化政府对旅游消费的扶持。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针对增强旅游投资和消费,提出了6个方面、26条具体政策措施。
2014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由四川省旅游局所属四川省信息中心携手纵横壹旅游科技联合打造四川智慧旅游系统项目,该项目通过“一个中心,三个应用,三个配套营销”的举措,为游客提供基于多媒体旅游数据中心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2015年6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四川省 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提出由省旅游局牵头,重点在智慧旅游试点示范、构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发力;将建设卧龙智慧旅游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更多利用智慧旅游APP、微信服务平台、景区虚拟旅游、三维实景、位置语音导览、实时视频展播,并推进“互联网+”智慧旅游试点示范。
川南城市群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结合部,是《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和发展区域之一,是四川和成渝经济区的新兴增长极。川南城市群的同城化一体化是川南经济区快速崛起,推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信息产业相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各环节中综合应用,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发展,智慧旅游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信息化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智慧旅游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支撑。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的爆炸式发展为智慧旅游的宣传、营销和旅游目的地与旅游顾客之间的互动以及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所有这些都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川南各市县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将驱动智慧旅游加速发展。川南城市群区域内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公路网完善,加上泸州机场和宜宾机场以及川南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缺乏国家级5A景区,这是川南城市群旅游吸引力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川南城市群发展智慧旅游的先天不足。此外川南城市群所在区域除了西部和南部外,森林覆盖率不高,泸州和宜宾的森林覆盖率分别只有49.7%和42.61%,内江、自贡和犍为森林覆盖率偏低,分别只有32.6%、32.7%和38.9%。环境状况尤其是空气质量也不乐观,四川省空气质量排名自贡市多次垫底,川南城市群其他各市的环境状况也有待改善。发展智慧旅游需要建设网络基础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等,同时智慧旅游建设也需要人才作保障,川南城市群在这些方面仍有待改进。
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并成立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为各个城市和地区的信息化测评提供了指导。本文以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NIQ)为基础,以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方案为参考,根据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基础设施、应用消费和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对川南城市群区域智慧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关于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程度的评价,本文采用川南城市群各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引入九分位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测评,指标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在确定二级指标权重基础设施、应用消费、信息化环境时,通过德尔菲法和参考文献的方法对其重要性程度进行判断,形成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利用和积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1. 按列将A规范化:
2. 计算:
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规范化计算结果
wi=( B1,B2,B3)=( 0.589,0.252,0.159)
检验一致性,计算得:lmax= 3.0497,CI=0.0249,已知 RI=0.58(n=3时),有 CR=CI/RI=0.0429<0.1,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值Wi=( 0.589,0.252,0.159)T。
同理可得到三级指标的权重值W1j=(0.183,0.817)T;W2j=(0.343,0.657)T;W3j=(0.438,0.562)T,且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智慧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智慧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
修正的引力模型是对牛顿万有引力模型的改进,Reilly最先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经济研究,提出零售引力定律。Zipf[19]在1942年第一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到城市体系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国内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王德忠等基于引力模型对城市经济联系进行定量测度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认为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20]修正的引力模型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Rij为i,j两个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Pi,Pj为 i,j两个城市旅游总人数,Gi,Gj为 i,j两个城市旅游总收入,Dij为 i,j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智慧化程度是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后汇总得出结果,公式如下:
其中II代表区域智慧化指数,n代表智慧化水平的二级指标个数,m代表三级指标个数,Pij代表第i个二级指标在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j代表第i个二级指标在第j项指标中的权重。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川南城市群各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政府各部门工作报告,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样本描述性统计
运用平均值比较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Pij表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Xi表示原数据的值,为2010-2015年i指标的平均值。
根据公式(4)计算2010-2015年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单位:亿元·万人/平方公里)
取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平均值,得到川南城市群2010-2015年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程度指数如表7所示。
表7 川南城市群2010-2015年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程度指数
运用公式(5)测算川南城市群2010-2015年智慧化发展程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川南城市群2010-2015年智慧化发展程度指数
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川南城市群信息化程度对旅游经济和川南旅游一体化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进行运算,结果如下所示。
表9 分析结果
1. 由表9可得到模型1拟合优度R2为0.943,调整后的R2为0.928,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系数t检验的Sig值为0.003和0.001,远小于显著水平0.05,故回归方程是显著的;模型2拟合优度 R2为 0.971,调整后的R2为0.964,回归拟合效果较好,t检验的Sig值为0.002和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0.05,故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2. 根据对比分析可知2010-2015年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分析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对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对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较为显著,随着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3. 根据表8的测算结果可见,2010-2015年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分析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对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程度的影响,由表9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川南城市群信息化发展程度对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本文以川南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以及优良的经济、技术和政策环境。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阔,较好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加上政府层面政策的积极引导、支持与驱动,以及区域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所有的这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都十分利好于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的发展。
2. 川南城市群智慧化发展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和旅游一体化发展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有利于川南城市群旅游经济和旅游一体化发展。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较强,其中自贡和宜宾的作用和影响最为显著,川南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3. 川南城市群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国家级5A景区缺乏,不利于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川南城市群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较大,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这是川南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1. 加强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的旅游联系,深化旅游合作,加强交流联动,推进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深化川南城市群各市县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交往与互动,各市县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减少行政壁垒,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共同推进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区域的智慧化水平。促进信息应用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智慧旅游与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程度,提升智慧化发展水平。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为川南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川南城市群各市之间要正确把握旅游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突出自身的优势,着力于改善自身不足,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共赢的合作发展竞争格局。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空气和水污染联合治理,联防联治,防治结合,减少污染。
[1]郝日虹.《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发布[EB/OL].[2015-10-08]. http://www.cssn.cn/bk/bkpd_qkyw/bkpd_gdxw/201510/t20151008_2484949.shtml
[2]刘军林, 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 2011(10): 121-124.
[3]张凌云, 黎巎, 刘敏. 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5): 66-73.
[4]杜鹏, 杨蕾.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2): 44-49.
[5]Gottmann J.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 Economic Geography, 1957(3):189-200.
[6]Miller F J. The urban fiel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65(31): 312-320.
[7]顾朝林.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 2011(5):771-784.
[8]李仙德,宁越敏.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J]. 地理科学,2012(3): 282-288.
[9]方创琳.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J].干旱区地理, 2010(5): 667-675.
[10]范弘雨. 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同城化构想——解读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战略[J]. 宁夏党校学报, 2008(6): 86-89.
[11]王佃利, 杨妮. 城市群发展中的同城化策略探析——以省会城市群发展为例[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3): 31-35.
[12]杨妮. 跨域治理视角下的同城化策略探析——基于省会城市群中济莱同城化的发展[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5):42-46.
[13]杨世河, 章锦河, 王浩. 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08(1): 142-146+166.
[14]银元, 李晓琴. 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 2013(11): 39-43.
[15]白长虹, 妥艳媜.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J]. 旅游学刊, 2014(11): 16-19.
[16]张补宏, 韩俊刚. 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6): 96-100.
[17]刘法建, 章锦河. 旅游同城化的概念、策略及案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0(3): 168-172.
[18]黄平, 曾绍伦. 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11): 108-113.
[19]George Kingsley Zipf. The P1 P2/D hypothesis: on the intercity movement of person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46(12): 677-686.
[20]王德忠, 庄仁兴. 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 地理科学, 1996(1): 51-57.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Unific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mart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Southern Sichuan Urban Agglomeration
LONG Zhi1,2, ZENG Shaolun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2. Key Research Base of Smart Tourism of Sichuan Province, Zigong 643000, China)
On the background about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was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was facing a profound change. Putt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as a case and using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formation level in the research. The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for tourism economy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b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unific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mart tourism, the conclusion has shown that the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had a good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that is of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tourism economy.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ts policy.
smart tourism; unification; integration; Southern Sichuan Urban Agglomer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F 290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7.04.009
2096-059X(2017)04–0055–08
2017-05-12
四川省智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项目(ZHZ14-05)
龙志(199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研究;曾绍伦(1974-),男,四川泸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发展研究。
(责任编校:贺常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