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灿朝
2011年8月11日,由《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报》广东记者站、《云梦学刊》联合主办的“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市南湖之畔的南湖藏书楼举行,20多位学者聚会斯楼,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这一主题畅叙己见,展开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共襄学林美事。
特色是报刊的生命,独特的栏目设置是报刊个性、质量与品味的集中体现。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的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大概有两百多个,他们在探索特色化的办刊模式中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随着国内学术报刊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近年来学术报刊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影视文化、流行文化、网络(尤其是 BBS)的冲击,当前各类学术报刊之间的对抗与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报刊杂志怎样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对此,与会学者就特色栏目设置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学术界》杂志社李本红发言称,纵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报刊,不难发现每家都有自己叫得响的栏目——特色栏目或品牌栏目。在她看来,《云梦学刊》的两大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和“屈原研究”,不仅具有“湖南省优秀栏目”的殊荣,而且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栏目。而《学术界》杂志自2000年改版以来,以其独特新颖的栏目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肯定和尊重,其中的“学术批评”、“学人论语”、“学界观察”等栏目都非常具有可读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李本红进而指出,品牌的创立不容易,品牌的维护更不易,但是只要办刊人具有科学的办刊意识、把关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我们的报刊就一定会在众多的同类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学术界》编辑刘姝媛认为,特色栏目其实就是期刊杂志的“招牌”,是吸引读者给予杂志更多关注的一种牵引力,真正成功的特色栏目一定能引起学者的持续关注和学术圈里的强烈反响。贺波彬博士高度赞誉《学术界》“学术批评”栏目的创新性与批判性,直言这一栏目对自己从事文学批评的启迪作用,并谈到《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后海”、“区域人文”、“观影手记”等一些小栏目颇具特色,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
在众多学术报刊中,综合类学术期刊种类繁多,随着学术期刊的不断规范化发展,专业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综合评价指标大大超出综合类学术期刊,综合类学术期刊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那么,综合类学术期刊怎样走出自己的办刊之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学术界》编辑汪家耀着重探讨了“特色栏目”对于提高综合性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首先,“特色栏目”是综合性学术期刊进行特色定位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体现。其次,综合性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日益增强,很容易导致各刊物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出现,过于同质化的竞争,不仅不利于学术期刊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样对不同学术期刊的发展不利。“特色栏目”恰好满足了学术期刊去同质化的诉求。由此,努力建设和打造“特色栏目”,可以让学术期刊真正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甚至是“他优我新”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强其在与同类期刊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特色栏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掘不同学术期刊的现有资源。不仅可发挥不同学术期刊的编辑能力,更可充分挖掘不同地域学术期刊的潜能。
建设知名栏目,才能打造品牌期刊。综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属于具有学科优势的栏目,二是具有地域优势的栏目,例如,《湖南大学学报》的“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安徽大学学报》的“徽学”、《湘潭大学学报》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云梦学刊》的“屈原研究”,等等。从某种意义而言,地域文化资源是特色栏目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特色栏目的打造必须依凭地域优势。
《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谈到,《云梦学刊》特色栏目“屈原研究”的设置,是基于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考虑。岳阳是屈原的最后归宿地,岳阳的汨罗江畔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岳阳地区有深厚的屈骚文化传统,因此“屈原研究”栏目的设置具备地利人和之优势。
《云梦学刊》编辑鲁涛以《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为例,深入探讨了特色栏目的培育和建设应具备的条件。第一,特色栏目设置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中国屈原学会原会长汤炳正说:“《云梦学刊》所设特色栏目‘屈原研究’,乃当前国内刊物之创举,并且办得颇有成绩。盖巴陵曾为屈原行吟之地,此一创举实富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其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特色栏目应该建立自己的“学术根据地”。所谓“学术根据地”,就是指学报所在的高校具备一批专门从事与之相关研究的专家,这些专家以学报为平台,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根据地”是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保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撑,是特色栏目的重要稿源地。《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先后发表了大陆著名屈原研究专家姜亮夫、汤炳正、褚斌杰、毛庆、赵逵夫、潘啸龙、周建忠、方铭,台湾著名屈原研究专家陈怡良、高秋凤、鲁瑞菁,日本著名屈原研究专家竹治贞夫、石川三佐男的论文,在国内屈原学界,乃至海外屈原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目前,“屈原研究”栏目已经成为了海内外屈原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是联系两岸三地乃至海内外楚辞学者的桥梁与纽带。第三,特色栏目应利用地域优势,精心筹划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术活动。《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以问题为中心”,曾组织对屈原的生卒年、出生地、葬地及其死因等专题的讨论。
李本红也指出,“屈原研究”通过18年来的积极努力,已成为全国屈原研究的重要学术窗口。
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都有诸多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高校学报理应发挥这些学科优势,将期刊办出特色。诸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的“石油经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的“百年红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等等,都属于具有学科优势的特色栏目。
余三定指出,特色栏目要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如果某高校在某一学科具有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可以考虑将该学科研究作为学报的特色栏目设置。他举例说,《中山大学学报》设置的特色栏目“中国文体学研究”就是基于这种学科优势设置的,该特色栏目由《中山大学学报》主编,长江学者吴承学教授主持。
《学术界》马立钊称,《云梦学刊》的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人才与学科优势,它与学科带头人余三定敏锐的学术眼光与办刊理念是分不开的。
杨厚均(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朱平珍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说,学术刊物要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办刊路径,切忌盲目跟风,要充分认识到学报所在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并将这些特色融入学报的特色栏目中。湖南理工学院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首席专家余三定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成果丰硕,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云梦学刊》自 2004年始,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当代学术史”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众多著名学者与会。《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为这些专家学者提供了优质、快速的学术交流平台,使专家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及时展示;而海内外同一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探讨又提升了学报的学术敏锐度与学术品格,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因此依托优势学科创办特色栏目,是一项学科、学报都能够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重要课题。
“高校的社科学报已经形成了一个众多学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期刊生态群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原会长龙协涛语)在这种形势之下,许多普通高校的社科学报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创办特色栏目,彰显刊物的个性,在期刊生态群落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品牌,实现了普通高校办出不普通学报的奋斗目标。
策划和设置一个成功的栏目决非易事,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与作者队伍。而打造好一个“特色栏目”,更需要精心策划并培育高水平的作者群。汪家耀指出,任何一个期刊“特色栏目”的出现,无不是编辑部策划的产物。编辑的问题意识及把握学术前沿的灵敏嗅觉必不可少。高水平的策划,不仅保证了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核心特征——特色,也是学术期刊把握方向性并以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组稿的关键。除此之外,高质量的稿件也是打造有影响力“特色栏目”的重要方面。众多学术期刊大多是被动选稿,这样的局面很难满足“特色栏目”的特色化需求。因此,要努力培育高水平的作者群,以落实相应的“特色栏目”稿件需求。
钟兴永(湖南理工学院期刊社社长)、鲁涛等人都强调了主编和编辑的重要作用。他们说,对于一个刊物和刊物的特色栏目而言,主编和编辑是灵魂。主编、编辑的学术视野、学术眼光和学术组织能力决定了刊物和栏目的质量。一般而言,一位好的高校社科学报主编和编辑应该做到“教学、科研、编辑”三者的良性互动,同时还应积极参加与栏目有关的各种学术会议,一方面是扩大刊物和栏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此组织名家的优秀稿件。
刘姝媛认为一名合格的编辑,除了做好编辑工作外,还要担负起“栏目主持”这一职责,要努力吃透自己所负责栏目的选稿要求和内容特色。她说自己负责的“学界观察”栏目如同一个微型的“学术界杂志”,其下设置“问题扫描”、“观点述评”、“域外参考”、“读书评书”等小栏目,彰显的特点各有不同,作为编辑应该有能力在众多的来稿中选出真正符合栏目要求、适合栏目特点的稿件。她同时也谈到,编辑和作者之间应该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使作者更清晰地把握栏目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创造,同时也可以让编者对栏目设置和栏目特色的定位进行不断反思,以做到深刻领会、及时调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每一个成功的特色栏目都是编者、作者及读者共同打造的。
特色栏目一经设置就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以连续不间断的面貌出现。有些刊物新栏目层出不穷,但由于没有考虑栏目的可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便无疾而终。所以,特色栏目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应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学术追求中谋求特色栏目的发展空间。
余三定指出,特色栏目的设置,首先要考虑的是时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既包括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包括学术发展的需要。当代学术(特别是新时期学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有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为推进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应该总结自身,学者应该回瞻自我。于是,《云梦学刊》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并从2003年第1期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此栏目现今已成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东记者站站长冯建华,对《云梦学刊》以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为纽带,追踪学术前沿,谋求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办刊理念予以了高度肯定。自2004年始,由余三定牵头,《云梦学刊》迄今主持召开了8次有关当代学术史的全国性会议。2004年,在岳阳主办“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2005年,在北京大学主办“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研讨会;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2007年,与《社会科学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2008年,与《中山大学学报》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术史研讨会”;2009年,在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论坛”;2010年在南开大学主办“知名学府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2011年,在合肥与《学术界》杂志联合主办“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借会议之力,探寻当代学术发展趋向,团结作者队伍,组织优质稿件,提升特色栏目的品质,这一做法体现了主编及其团队立足长远的学术眼光。
李本红在研讨会上谈及了《学术界》加强中外学术交流的意义。《学术界》被多家评价机构列为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然而,学术无止境,期刊的质量和影响无止境,为了扩大视野,进一步增加中外学术交流,自2010开始《学术界》每期又增加了50页左右的英文内容。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哲学、历史等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只有在互动和比较中才能更见生命活力,在世界已是“地球村”、在我们强调“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种学术追求的意义应是非同寻常的!
综而言之,与会学者不仅探讨了特色栏目设置的重要性、必要性,而且对怎样打造特色栏目,特色栏目的建设条件,报刊杂志怎样应对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等系列问题也都各抒己见,为学术报刊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