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法小鹰
句法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句法的运用而头痛不已,他们在英语写作和翻译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句法错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在使用第二语言的句法结构受挫时,会生搬硬套母语的句法结构。对他们来说,用母语结构来组织语言、加工语言很便利。[1]虽然就单个句子而言,母语负迁移在句法方面的影响的确不如其在语音及词汇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得那么明显。但是,句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构成语篇的基本语言单位,实际使用的句子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刘上扶曾说过,学生写作水平差,首先还是差在句子水平上,句子的表达方式单调,正确率不高。[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母语负迁移对句法运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写出正确的英文句子正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根本要求之一。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帮助他们识别英汉句法差异,克服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句法运用的影响。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其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认识几经反复。[3]然而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达成这样的共识: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与其他一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二语习得。Gass和Selinker认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要对第二语言习得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就必须要考虑语言迁移这一因素。[4]Pica发现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语言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首要课题。[5]
“语言迁移”这个概念是美国的语言学家Lado在其1957年出版的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6]Odlin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7]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语言迁移可以划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有积极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被称为负迁移。在目的语学习中,母语迁移作用不可避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越大,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困难就越大。比如Dulay和 Burt发现在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儿童的英语学习中只有 3%的错误是母语迁移的结果;[8]而Tran-Chi-Chau发现在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的英语学习中却有51%的错误可归为母语的干扰。[9]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世界上的语言被分为八大类,汉语归为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可见,汉英两种语言相距甚远。因此,研究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迁移涉及语言的不同层面,既有语音、词汇的迁移,也有句法的迁移。Zobl认为二语学习者经常利用母语句法组织原则和目标语词汇构建第二语言语法。然而,由于英、汉语存在差异,这种做法并不总是行得通。[10]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各自的句法特点,因此中国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呈现出句法方面的诸多错误,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句法负迁移是语言负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学生由于对英语句法规则掌握不够,因此经常套用汉语的句法规则来表达英语句子。而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相异之处较多,这就造成了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句法运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句子结构负迁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通常过度使用英语中与汉语句法相似的句子结构,而回避使用与汉语差别较大的句子结构,这是造成中国学生英语作文句式单调与乏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喜欢使用一些句子结构而排斥另外一些?这其实就是母语负迁移的表现。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奈达在其著作《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及大多数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多是用在连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示出来的,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同样可以表达出来:那就是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没有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s late, 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词 because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It’s late, 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词汇表明相互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显然存在的。”[11]中国学生常常忽视英汉句法上的这一重要差异,写出的英语句子往往汉语化,因此他们的英文作文常出现语句过短、结构松散、单句独立性过强过多、连词很少得到自然而恰当运用的一些负迁移现象。
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缺乏形态变化,句子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重意合,注重隐性连贯。而英语为分析型的理性语言,重形合,注重显性连接,句子可以以主句为中心进行展开,然后借助各种连词和从句,向外延伸、扩展,形成一个从句套从句,结构复杂且严谨的复合句。[12]英语广泛使用各种连词与代词,使英语中出现长句、复合句;汉语则常用短句、简单句。中国学生为避免语法错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使用那些与汉语差别大的句子结构。而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的英语简单句则被过度使用。[13]这种回避一方面会使错误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阻碍了句法多样性与流畅性的发展。如有位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写道“There once was a poor farmer.He had four sons.He lives alone.He often feels lonely.”这几句话都是用英语简单句表达出来,句与句之间意思不连贯,内在逻辑不清楚,这正反映了中国学生是不善于使用英语复合句和从属句的。
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毛荣贵教授指出: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就是从属句的使用。而熟练的英文写作者能够在很多层面上运用从属结构;并列结构被认为是孩子和受教育程度不高者所经常使用的。[14]而有的中国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在英语作文中使用过多的简单句,即使有时写一些复杂句,也只会用so,and,then,but,or,however,yet等,非但达不到丰富表达方式的目的,反而使句子结构松散、呆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词,尤其是一些表示从属关系的连接词,如who,which,that,because,since,although,after,as,before,when,whenever,if,unless,as if等,不仅能够丰富句型,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意义更连贯。[15]例如学生写的复合句“It was a crisis, and she was totally unprepared for.”如果把“and”换成关系代词“which”,语义就会更连贯,语言也会更流畅:“It was a crisis for which she was totally unprepared.”
(二)句型负迁移
句型是外语教学的基础,是从大量句子中挑选出来的典型句式,是所有语言的结构模式。现代英语有五种基本句型,即 SVP、SV、SVO、SVOO、SVOC。现代汉学家将汉语句子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句子(S)= 主题(Theme)+述语(Rheme),而主题和述语又分别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结构(从句)形式所充当。[16]对比英汉句型,英语以主语为结构重心,主语限制谓语,句内的其它成分向主谓挂靠;汉语则以主题为结构重心,但主题不限制其它句子成份,主题与评论由语义隐性连接[17]。中国学生未认识到这一点,往往把汉语句型迁移至英语句子中。如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Listen to Beijing Opera is her only interest.(听京剧是她唯一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汉语的主题除了名词,还可以是任何词或者句子来充当,而不知道英语主语只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又如学生写出的句子“The film she has seen many times.(这部电影她看了很多遍。)”该句按英语动宾搭配的要求,应该是“She has seen the film many times.”“The film she has seen”显然是受汉语的影响,错将汉语主语当作英语主语。从英汉语的句法关系来看,英语谓语要受到主语的限制,即谓语动词的形态要随着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汉语句子的谓语则不受主语的限制,谓语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学生受汉语影响,常常不注意英语句子主谓在人称、数上应一致,写下诸如“Quite a few people is going to arrive early.(相当多的人打算早到。)”和“We has accommodation of 500 guests.(我们有可供500位客人住宿的房间。)”的句子。
句型负迁移还体现在中国学生对一些英语特殊句型的运用上。由于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使得每种语言都有其独自的特点,因此有许多语言现象是没有相互对应关系的。例如汉语中的“把”字句,“的”字句及连动式、兼语式等句型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句型。而英语也拥有一些汉语所没有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倒装句型等等,这些句型中国学生都不太会或不太习惯使用,因而常犯如下错误:“There once had a beautiful princess.(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公主。)”“It is England where they’re going to, not Ireland.(他们要去的是英格兰,不是爱尔兰。)”“Hardly we had sat down at the table, when the phone rang.(我们刚在桌子旁坐下电话铃就响了。)”因此他们在英语写作中会尽量少用或不用此类句型, 导致其英语作文往往呆板单调,语义表达不完整,前后逻辑不严密,读来枯燥无味。
(三)句子语态负迁移
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用动词的形式表示主语与动词动作之间的关系。现代英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是动词的基本形式,表示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执行者,二者存在施事关系;被动语态是动词的被动形式,由助动词be加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表示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接受者,二者存在受事关系。被动语态在注重主语的英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法现象。在一些英文文体中使用被动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18]而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本身没有语态的变化,在被动句的使用频率上较之英语也要少得多,再者,被动语态在注重主题的汉语里,除非表示受损或受益作用,否则很少出现。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影响更倾向于主动而非被动语态,如写出“When ice heats, it changes into water.(冰加热时就会变成水。)”这样的错句,是因为学生按照汉语习惯在英语中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冰加热”,而实际上,此句应为“When ice is heated, it changes into water.”许多学生甚至整篇使用主动语态,导致作文句型单一、刻板生硬。
(四)句子时态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在时态体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语的时态丰富,共十六种,形式各不相同,区分细微;而汉语无时态的变化,是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作状语,或利用虚词“了”、“着”、“过”等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体现。这对母语不依赖动词本身变化来体现语法特征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语言知识。[19]中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尽管大都知道这一“新的语言知识”,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常常会不知何时用何种时态或是干脆忘记了时态的配合问题。如:在英语写作时常犯类似“What happen at yesterday’s meeting?(昨天的会上发生了什么事?)”和“This time next week I am in America.(下周这时候我就在美国了。)”的错误。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句法运用上较大程度地受到了母语的影响。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碰到困难时,会求助于母语,把母语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应用到写作中。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种做法并不总是很成功,从而导致大量句法方面的错误,表现在句法范畴的方方面面。[20]然而这些迁移引起的障碍并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如何克服这些句法迁移,是英语教学研究者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方面,英语教师要重视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句法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目的语输人质量;改进输人质量不仅能改进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能加快习得的速度。[21]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英汉句法的相似点和差异点。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22]“差异”将有助于提醒学生注意母语的干扰,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变盲目为清醒,自觉地克服汉语表达方式的干扰,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并加强英文写作意识、提高英语句法表达能力及培养英文写作习惯。其次,归纳学生常见的英语句法错误,并有意识地把这些错误告诉学生,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并且通过对这些句法的强化训练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再次,教师要使学生在句法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得到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回避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尝试;[14]同时,对学生英语作文中句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应给予足够的鼓励,使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自身须正视母语负迁移,并努力防止和避免负迁移。首先要克服母语负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英汉句法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如果总用汉语思维来写英语句子,就永远也摆脱不了母语的干扰。因此,学生要学会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进行英语写作。同时应加强句法训练,可以阅读大量的英语范文,有意识地模仿或背诵其中一些好的句型或句式结构,循序渐进地采用句子改写、句型转换和造句等形式进行句子写作,勤学勤练,从而强化学生对英语句法规则、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并逐步培养良好的句法意识。
总的来说,如果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努力,正确运用语言迁移规律,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作用,竭力遏制负迁移影响,定能使学生从容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和高质量的英语文章。
[1] Bhela, A.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Exploratory Case Studies of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with Target Language Usage[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1999(1):1.
[2] 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11.
[3] 戴炜栋, 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 2002, 142(6):1-9.
[4] Gass S, Selinker L.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Revised Edi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92:108.
[5] Pica T.L1 Transfer and L2 Complexity as Factors in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 1984:18.
[6]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2.
[7] 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9:27.
[8] Dulay, Heidi, Burt M.Should We Teach Children Syntax?[J].Language Learning, 1973:245-258.
[9] Tran-Chi-Chau.Error Analy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A Study of Difficul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5(13):119-143.
[10] Zobl H.Developmental and Transfer Errors:Their Common Bases and (Possibly)Differential Effects on Learning[J].TESO Quarterly, 1980(4):69-83.
[11] Nida, 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es,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192.
[12] 沈霞.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6(6):160-161.
[13] 刘莉.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迁移研究[J].科教文汇, 2009(10):152-153.
[14] 毛荣贵.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6.
[15] 贾燕.英语写作中句式的多样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76-78.
[16] 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5.
[17] 季可夫, 熊惠珍.英汉句型及转换[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3):36-39.
[18]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4-103.
[19] 杨惠中, 桂诗春, 杨达复.基于 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23-145.
[20] 王红, 周秀霞.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句法方面的母语干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6):19-21.
[21] Hawkins R.Second Language Syntax: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M].Blackwell, 2001:18.
[22] 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